我国食品体系变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以1592例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为例

2016-11-21 07:44静,薛
关键词:添加剂加工食物

张 文 静,薛 建 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我国食品体系变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以1592例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为例

张 文 静,薛 建 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为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文章收集并整理了从2004年初至2013年末这10年内经权威媒体报道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共计1592例。通过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食品安全事故中所包含的食物种类、食物来源、食物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污染物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人为因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力度和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求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案例;新闻报道;添加剂/污染物;食品体系

一、引 言

过去30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为我国社会带来了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体系的巨大转变是诸多变化之一。首先,食品工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食品工业企业的数量达到35 108家,资产总计51 7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299.63亿元[1]。其次,在食品工业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结构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结构升级,产品品种增多。随着国民对营养、健康、方便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结构正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品种增多,特别是精、深加工的食品增多。第二,食品企业增多增强。我国食品企业正逐渐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在我国各地区不断涌现。第三,食品产业链升级。我国食品工业的产业关联度增加,渗透到农业、加工业、流通、运输、包装、化学工业等多个产业。食品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2]。

伴随着食品产业体系的转变、产业链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相应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在我国也层出不穷。如生长环节中出现的化学合成农药、有机肥及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的滥用现象;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中,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鲜活食品及其他易腐食品可能因为腐烂侵蚀而影响其安全性;加工和包装环节中出现的人工添加剂、防腐剂、包装材料的滥用现象等。针对这些问题,已有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不乏对单个案例和单一食品的分析。但是,针对食品供应链整体的系统性分析则很少。

为了避免单个案例报道误导人们对不同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供给读者相对全面和客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认知。在对大量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报道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究如下问题:(1)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在哪里;(2)食品安全事故中所涉及的主要食物种类、食物的来源以及食物中所含的污染物都有哪些;(3)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与食品供应链之间有何关系;(4)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在Xue和Zhang的研究中,对1999至2010年之间发生、经过疾病控制专业人员深度调查、在专业杂志上刊出的个案追踪进行了系统分析[3]。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事故原因的理解,但其结果不能完全说明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故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事件发生的年代较早,不能完全代表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新情况;二是其大部分案例仅涉及急性食物中毒和有就医经过的事件,而重要的、导致慢性食物中毒的隐患可能被忽视,而此类隐患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导致慢性食物中毒的物质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和地沟油不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诸如头疼、腹泻、呕吐等急性食物中毒的症状,但是长期少量食用此类物质会引起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4]。而且此类食物或物质引起食物中毒的潜伏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产生的后果也更加严重。

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会对这些导致慢性食物中毒的事件和个案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地了解此类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为此,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共计1592例,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得到了这些事故中关于食物种类、食物来源、食物中包含的污染物/添加剂等信息。通过分析,试图去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我国食品体系在发展和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政策建议。这些新闻报道的来源多样化,其中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案例共1235个,来源于网络媒体的案例共332个,来源于广播电视的案例共25个,具体的报道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报道来源统计

三、结果分析

在阅读这些案例后,结合相关的知识,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这些案例进行分类汇总。具体的分类指标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物的来源、食物中包含的添加剂/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中所包含的人为因素。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的分布

从图1看出,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在我国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或直辖市,其中也包含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有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省/直辖市。这与我国国内经济的规模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扩展密不可分,从国外同一货源进口的商品如果出现问题,那么此类事故也会出现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当然,这些案例中还包含我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问题产品,此类案例的发生地我们用出口国家代替。

另外,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事故报道的数量远远高于西部内陆地区,其中广东和北京的事故报道数量最多。一方面说明当地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地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较多,事件的曝光率较高。西部内陆地区食品安全事故报道较少不能完全说明当地的食品安全事故实际上就较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与当地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食品工业的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波及到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新闻报道中屡屡提及我国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甚至欧盟的农产品由于使用违禁物品或是农药残留超标而被悉数退回,即我国出口的商品往往会遭遇到别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因此,食品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也不可避免的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图1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分布

2.食物的种类及数量

表2中的食物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分类表》进行分类,共28大类。但是根据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本文增加了动物血液、仿生食品、外包装和餐具这4类。动物血液是指用动物血液制作的食品,如血旺、鸭血豆腐等。仿生食品是指用人工原料制作而成,从外形和口味上对天然食品进行模仿的食品,如鱼丸、蟹棒等[5]。外包装是指食物的包装,如爆米花桶、水果包装盒等,此类物质也存在安全隐患,爆米花桶就被爆出非法使用荧光增白剂。餐具中包含的隐患也应当引起关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甚至是牙签和餐用毛巾的重复使用和不规范处理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食品安全。

在所有食物种类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肉类和水产品,即动物性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肉、油、鸡蛋、鱼定量供给的饮食结构,转变成现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结构[6]。作为提供给人体蛋白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动物性食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刺激着相关利益者采取非法的手段来谋取利润。

3.食物来源

从表3中看出,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在食品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例如生产环节中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加工环节中的加工厂、非法加工作坊;销售环节中的商店、超市等。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问题产品出现在生产、加工和销售中的多个环节。除了出现在多个环节的问题产品,食品安全隐患也出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我们分别用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代替。出口商品是指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问题产品。进口商品是指我国进口的来自世界各国的问题产品。

表2 食物种类及数量统计

食品安全问题贯穿食物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生产环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者违规使用高毒高残农药、抗生素、激素等。但与生产环节相比,加工和销售环节出现的问题更多。在加工环节,由于食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不高,行业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众多,规模不一。更有人在没有生产许可证的状况下进行非法的加工和生产。本次统计中,很多问题产品就来自于这些非法加工作坊,而这些小作坊和小企业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加工空间狭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卫生状况不合格,更不符合国家卫生管理标准;缺乏食品检验检测设备,不能保障食品检验合格后再出厂;无统一的包装和商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的信息不完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7]。除加工环节,销售环节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以过期产品销售为例,此类问题不仅出现在小商店和没有取得营业资格的黑商店,也出现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连锁超市和食品店,尤其以熟食制品的过期销售最为严重。

表3 食物来源统计

4.食物中包含的添加剂/污染物

在食品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谋取超额利润,往往会采取许多非法手段和使用诸多有害物质。其中最严重也最令人诟病的就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如色、香、味)及为防腐、保鲜等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8]。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食品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常重视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卫生部在最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 2008年6月1日起使用)中,按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对其进行了细分,共22大类,1812小类,并严格规定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等。但是我国食品生产者在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的问题,同时使用劣质或过期添加剂、使用非食用原料作为添加剂等问题也十分严重[9]。食品添加剂作为辅助成份可直接或间接成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响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且不以改善食品营养和性状为目的的物质[10]。但是在案例中,生产者往往不是使用单一品种的添加剂,而是多种添加剂混合使用。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改变了食物的外观、颜色,甚至彻底改变了食物的营养和性状,完全违背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无穷的隐患。

从表4看出,食物中所含的污染物除食品添加剂外,异物的比例也较高。异物是指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如火腿肠中含有玻璃,面包中含有注射针头等。异物的出现通常是由不规范的操作引起,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小企业和非法加工作坊中,一些国内知名的大型食品企业也被曝出存在这样的问题。

除异物外,工业物质也有较高的比重。工业物质通常包括化工原料如硫酸亚铁、亚硝酸胺,还有工业材料如滑石粉、石灰、塑料甚至水泥等物质。工业物质在食品加工中的非法使用也广泛存在,如有的厂家在面粉增白剂中添加滑石粉,有的商家用氯化镁给木耳增加重量等。使用含有工业物质的食品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如致癌、致畸等严重的威胁。

食物中的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霉菌、病毒等。食物中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通常出现在肉食加工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通常在水产及水产制品中出现;蜡样芽胞杆菌通常在米面及其加工品中出现;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出现在多种食物中,国内几家著名大型熟食企业的速冻食品就曾被曝光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作为微生物的一种,霉菌通常出现在粮食加工品中,如面条、糕点等。病毒在此次分析中虽然只有少数的几例,但影响较严重,如甲型H1N1病毒。微生物的存在通常与不规范的操作和食物的污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废弃油脂、地沟油和废弃肉类统称为废弃物。废弃油脂通常是指由废弃的肉类加工而成的油脂,如由猪淋巴、猪下水、变质猪肉炼制而成的猪油,还有如牛蛙油、青蛙油、鸡肛油等油脂。除废弃油脂,地沟油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大,部分消费者已经到了“谈油色变”的地步。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泔水油等。我国虽然明令禁止地沟油的加工和销售,但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仍有人铤而走险的加工和销售地沟油。废弃肉类是指不能食用的肉类,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润,用此类肉进行加工,如猪甲状腺、猪淋巴肉,有的商贩甚至用病死猫肉、老鼠肉、狐狸来冒充羊肉,令人担忧。

假冒食品中,假酒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被假冒的对象通常是国内外的名酒。造假的手段一是以次充好,即以劣质酒来冒充名酒,另一个手段是用工业酒精进行勾兑。除酒本身的造假以外,酒的外包装,包括酒瓶、酒盖、酒的标签甚至防伪标识都有专门的造假者进行生产。除造假酒,调味品和桶装水的造假也是乱象丛生。如驰名全国的山西老陈醋被爆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兑,非大米陈酿发酵而成。调味品和酒的造假都需要使用一定的化学物质和技术手段。桶装水的造假就简单多了,用自来水管直接灌,再贴上各种假冒标签,就成了各种知名企业生产的天然矿物质水。水质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装水的桶也没有经过卫生处理,这样的产品直接销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上物质在案例中出现次数较多,还有一些污染物虽然出现次数较少,但影响却很恶劣,如过期和变质商品。生产者通过对过期和变质食品的重新加工和包装来生产新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生产者擅自修改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所以就出现了“早生奶”,即生产日期是未来某一天的奶制品。除对过期和变质食品的使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也广泛存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会从根本上改变食物的性状。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工的豆芽,根本上就不是豆制品,只是用激素促生的物质。有的农户用农药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已经破坏了蔬菜的根本属性。除上面所涉及的污染物,天然毒素、重金属、兽用药和人用药在食品中的使用也不可忽视。天然毒素中毒品的使用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重金属的使用会使人体的肾脏功能衰竭。而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用药和人用药会彻底改变水产品的营养和性状。

5.人为因素

通过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文献发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着很多的人为故意,所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案例中涉及的人为因素分为非法使用添加、过量添加、非法制作销售、违规操作、造假、过期加工销售这几大类。

如图2所示,非法使用添加在所有因素中占有最大的比重,这里非法使用添加的物质多为食品添加剂。对食品添加剂的非法使用添加主要表现在超范围、超量和非法使用禁用物质这几个方面。超范围使用,如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等可以使用在果汁、膨化食品和蜜饯的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如经常曝出某产品的防腐剂和酸价超标就是与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有关;使用禁用物质,如给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给饮料中添加塑化剂、给火锅底料中添加罂粟壳、烧烤摊点用猪肉抹上牛肉膏代替牛肉等等问题的出现都曾经为我们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人为因素中另一个占有较大比重的就是非法制作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非法加工作坊的存在相关。这些作坊往往没有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没有卫生标准,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和相关的卫生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对此类黑作坊的监管也是一个难点,这类作坊在国家卫生检查期间会暂时停业,等检查过后会继续加工生产,有的黑作坊在被查处并要求取缔的情况下还会继续生产。同时,过期食品的加工和销售问题也不容忽视。过期食品的加工,如对过期的面包、糕点、饼干甚至饮料进行回收再加工。过期食品的销售也令人担忧,一些国际知名的连锁超市也会将过期产品堂而皇之的进行销售。而且对某些过期食品,消费者很难进行辨别,如散装食品,糕点、饼干,这些食品通常由超市整箱购买,零散销售,在销售的时候就很难看到生产日期了。

造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为故意因素。案例中被造假最多的商品是酒类,以仿造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主,这些假的“高档酒”不仅出现在零售商店等地方,甚至还出现在了某些高级酒店,以不菲的价格卖给消费者。食品造假很多都是以次充好,即使用劣质的原材料或物质以降低成本。如某知名连锁饭店的骨头汤是由浓缩液勾兑而成,某些饭店所标榜的鲜榨果汁其实是由浓缩果汁勾兑而成。

在所有因素中,违规操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资料统计的过程中,异物和微生物的出现往往和违规操作密不可分,饮料中会出现虫子,面包中会出现塑料制品,这都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密切相关。

四、政策及建议

我国食品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11]。同时,还有大量与食品安全管理密切相关的法规、行政规章。但是《食品安全法》是一个纲领式的法律文件,条例过于笼统,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不利于操作。其他法律法规只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等进行了一些概念性规定,也没有具体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再加上我国采取分部门立法的模式,法律条款相对分散,覆盖范围较窄。这样,诸多法律法规之间就产生了空白和交叉,一方面不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交叉的法律间还产生矛盾,给食品安全管制留下了空白和隐患。这种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的法律体系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也远远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

所以,为解决以上的问题,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将食品的生产、经营、消费的全过程纳入法律监督控制范围,并且使法律的适用范围涵盖所有食品。其次,对各种单行法规进行修改和整合,对与基本法的不同方面进行更明确、更具体的规定。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其他具体法律法规相补充配合的多层次的、操作具体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确保法制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2.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

食品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完全的信息[12]。因此,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一方面,能让消费者及时而又充分地了解与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能使各部门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使国家对食品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测,有利于把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力度

我国食品产业中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往往达不到国家卫生检验检疫的标准。一些没有取得国家经营许可证的非法加工作坊大行其道,有些非法加工作坊在被国家强制取缔之后,往往没多久又卷土重来。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应该提高食品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非法活动的处罚力度。这种处罚不仅包括不合格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有形损失,还包括不合格产品潜在危害的赔偿以及精神损失。

4.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消费者在食品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是经验性产品, 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及时的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费者是企业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决定者,同时也是政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检验者,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是很有必要的[13]。在目前情况下,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由于维权成本高,维权难度大,一般的消费者会选择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所以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消费了假冒伪劣食品或者权益受到损害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当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 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 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

本文所关注的是不同于急性食物中毒的一类食品安全事故,与急性食物中毒相比,这些不安全事故的危害往往有着更长的潜伏期,所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本文收集了有关此类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1592例,通过提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试图从不同角度了解在我国食品体系变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这些新闻报道不能涵盖食品安全中的所有问题,但是能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消费者、生产者和相关政府部门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身体健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林镝,曲英,邹珊刚.刍议食品产业链中食品安全管理[J].生态经济,2004,(4):33-35.

[3] XUE J H,ZHANG W J.Understanding China’s food safety problem:an analysis of 2387 incidents of acute foodborne illness[J].Food Control,2013,30(1):311-317.

[4] 胡维刚.食物中毒[J].生物学教学,2005,30(2):65-66.

[5] 刘九省.批发商揭假肉丸内幕:淀粉和肉粉加添加剂制成[N].半岛都市报,2011-02-28(02).

[6] 陶红,韩金水,林江,等.群体健康官迷模式初探[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8,2(5):315-316.

[7]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45-48.

[8] 徐虹,闻向梅.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建设与食品安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06-390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的小知识[EB/OL].http://www.nfsiw.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foodaqxxw/s57/201009/1342.html,2010-09-15/2015-12-20.

[10]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6):280-282.

[11] 蒋抒博.我国食品安全管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0-33.

[12] 周应恒,霍丽玥.食品安全经济学导入及其研究动态[J].现代经济探索,2004,(8):25-27.

[13] 程欣炜,龚璐,王怀明.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19-25.

China’s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Changing Food System:An Analysis of 1592 Media Reports

ZHANG Wenjing,XUE Jian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ina’s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changing food system, we collected 1592 cases of news reports about food safety accident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3.In the cases involved, we go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ces where food safety accidents happened, food types, food sources, food additives/ pollutants, and the man-made elements behind these problems.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analysis, we made recommendations on establishing effective legal system of food safety, enha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food safety, increasing the punishment for the violation of food safety law, and playing consumers’positive role in the food safety system to improve the food safety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food safety cases; news reports; additive/pollutants; food safety system

2015-12-17;

2016-01-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项目:“中国食品供应链特征与中国食品安全的关系研究”(Z111020822)

张文静(1986-),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研究,E-mail:zhangwj1105@126.com; 薛建宏(1962-),男,陕西武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食品安全研究。

F320

A

1008-407X(2016)04-0118-07

猜你喜欢
添加剂加工食物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食物从哪里来?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