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2016-11-21 08:07吴明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真菌病肺病黄芪

孙 腾 徐 坡 吴明华 赵 俊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靖江 214500)

大剂量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孙 腾 徐 坡 吴明华 赵 俊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靖江 21450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生黄芪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和老年科住院治疗的45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之“益气培元、托毒排脓法”治疗,给予生黄芪120g、陈皮8g,每日1剂分3次鼻饲,每次50ml,疗程1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hsCPR、WBC、PCT。 结果 治疗组的hsCPR、WBC、PCT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IgA、IgG、IgM在治疗后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剂量生黄芪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缓解肺部细菌及真菌感染。

生黄芪 大剂量 COPD合并肺真菌病

近年来,由于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患者依从性差,经常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反复住院、机械通气等,加剧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机率。现将我科使用大剂量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进行疗效评估。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和老年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真菌病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62~95岁,平均75.96±11.81岁,病程5~30年,平均16.7±7.9年,念珠菌感染16例,曲菌感染7例;对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57~95岁,平均75.82±11.92岁,病程4~31年,平均17.2±8.1年,念珠菌感染17例,曲菌感染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指南[1];肺真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同时符合宿主发病危险因素≥1项,侵袭性肺真菌病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

排除标准:(1)住院天数24h以内患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和除贫血以外的其他血液疾病患者(3)排除引起hsCPR、WBC、PCT增高的其他疾病及其他部位感染。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抗细菌及真菌治疗、抗炎、化痰、解痉平喘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之“益气培元、托毒排脓法”治疗,给予生黄芪120g、陈皮8g。由医院制剂室统一浓煎后,每日1剂,分2次鼻饲,每次50ml,疗程10天。

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常规治疗开始时测定免疫球蛋白、hsCPR、WBC、PCT等指标,经治疗十天后复查以上所有指标并进行比较。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炎症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从表1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炎症指标无差异,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炎症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5.2 体液免疫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从表2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体液免疫指标无差异,两组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且两组间治疗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体液免疫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6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为高龄,而高龄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下降;同时长期低氧血症,慢性消耗,病程长,反复出现感染而急性加重,反复住院,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致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低肺部感染及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祖国传统医学里一般被归类于“肺胀”、“喘证”范畴,其病机在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认为是正虚积损,肺脏感邪,迁延失治,导致痰瘀稽留,损伤正气,肺、脾、肾虚损,正虚卫外不固,而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发作[3]。黄芪古时亦称黄耆,其味甘,性微温,取自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得配本草》亦有言:“黄耆补气,而气有内外之分,气之卫于脉外者,在内之卫气也;气之行于肌表者,在外之卫气也。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内之气,补宜人参。若内气虚乏,用黄耆升提于表,外气日见有余,而内气愈使不足,久之血无所摄,营气亦觉消散,虚损之所以由补而成也。故内外虚气之治,各有其道……”现代药理学研究则表明黄芪具有抗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对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等功能。我科前期相关研究----用大剂量生黄芪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亦证实了黄芪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感染的作用。而顾恪波等的研究[5]中更提示黄芪及其提取物对免疫器官及对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Th1/Th2平衡、自然杀伤细胞、红细胞免疫、白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等均有明显作用。

CRP是在人体被细菌感染后或创伤后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可结合黏附病原体,启动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同时参与补体杀伤病原体,随着炎症的消退,迅速下降,并且其变化幅度与炎症的程度相符合。PCT的质量浓度依真菌感染的类型而异: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可以增高,局灶性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因此已经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治疗监测的指标。本研究表明大剂量生黄芪具有抗炎效应,且在观察期10天内,治疗组更早地达到控制炎症,减少肺部炎症的损害过程,促进病情的缓解和肺功能的改善。其机理可能与减低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白细胞游出,减少白介素-8、一氧化氮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6]以及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以减少白细胞的肺内扣留而有效地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肺损伤[7]有关。

分泌型IgA在呼吸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起了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和痰中IgA水平均降低,易发生感染;IgM是抗原刺激B细胞后产生的第一类抗体,但IgM具有较低的抗原亲和性,而IgA、IgG的产生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监测IgA、IgG的变化亦可间接反映细胞免疫的变化。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剂量生黄芪具有提高IgA、IgG、IgM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抗细菌及真菌感染。

综上所述,大剂量生黄芪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缓解肺部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作用。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特别是合并真菌感染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当然本研究样本量小,研究时间尚短,可能存在结论的片面性,将来仍需多中心进一步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254-26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34.

[3] 李建生,李素云,于学庆,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80-84.

[4] 徐坡,孙腾.大剂量生黄芪配合西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282-1284.

[5] 顾恪波,何立丽,王逊,等.黄芪及其提取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326-2329.

[6] 杨沁,路景涛,王斌,等.黄芪总甙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索[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1):21.

[7] 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

(2016-05-30 收稿)

猜你喜欢
真菌病肺病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黄芪是个宝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