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研究

2016-11-23 18:44宁秋娅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宁秋娅

摘 要: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生活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情感问题以及网络成瘾问题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有助于开阔思路、创新方法,探索出针对性强、适应性好、容易操作、管用有效的干预方案。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通常,人们把进入大学校门到升入大学二年级之前的学生称之为大学新生。近些年,各高校心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帮助大学生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生顺利成长的迫切需求。新时代呼唤新理念,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研究,有助于探索出针对性强、适应性好、容易操作、管用有效的干预方案。

大学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现状

从高中到大学,对大学新生而言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新生从步入大学校园开始,来自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使不少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当前,影响大学新生成长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

考入大学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新生没有住过校,也有相当一部分新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区县甚至乡镇。能进入大学学习的都是高中班级乃至学校的优秀学生、学习尖子,到了大学后,不少新生由尖子生成为了普通生。从高中到大学、从走读到住校、从佼佼者到普通生,学校环境、住宿环境、班级环境都在改变。环境的变化,使一部分新生不习惯、不适应。特别是在班级乃至学校,由于身份、地位的巨大变化,使部分新生难以接受,因而出现严重心理落差、环境不适应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内心抵触新环境,十分想念家人、昔日学校和朋友,导致各种不良心理体验的形成。

2.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学习不同于高中学习,高中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学学习教与学并重,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高中相比,大学教师课堂授课内容多、速度快,授完课后往往就很难找到;课程安排有许多自学时间;上自习没有教师监督等。有的新生本想考上大学缓口气、放松一下。没想到稍一放松,一步跟不上就步步难跟上。加上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是父母做主填报的,学生不喜欢,没有专业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业倦怠。学习方式的改变、授课速度的加快、专业思想的干扰,使得部分新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各种心理不适情况出现。

3.生活适应问题

高考能改变命运,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因而高考对每个中国家庭来说是大事。有相当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专心学习,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得无微不至,不但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甚至对本该由孩子承担的个人基本生活自理的事情也全部承包,使得部分大学新生不会照顾自己,生活能力极弱;有的因南北方生活习惯的差异,难以适应;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且敏感,遇到困难也不向学校求助,造成内心压力,进而出现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问题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就生活在家人的呵护关爱之中,一些学生难免养成自我和任性的习惯。走进大学校门,要住校过集体生活,这对相当多的大学新生都是个考验。不会沟通,羞于表达,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这个看不惯,那个合不来,造成与宿舍同学、班级同学经常出现小摩擦。加上班主任、辅导员教师深入班级不多,学生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教师缺少信任,不能像高中时一样,有问题就直接向教师反映或倾诉,使一些新生倍感孤独,因而产生心理压力。

5.恋爱情感问题

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新生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有了男、女朋友。到了大学,有的新生不会正确处理感情问题,恋人间闹些小矛盾就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有的新生不会正确处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坠入情网就不顾一切,造成学业荒废、考试不及格,进而形成精神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新生不懂生理卫生基本知识,对身体的正常反应产生恐惧感、罪恶感,造成心理问题;还有的新生单相思、有的偷吃禁果,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6.网络成瘾问题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生活。高中时家长们盯得紧,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把时间消耗在网络上。上了大学,各高校大都有无线网,上网十分方便。互联网为新生开辟了另一个世界,一些新生被网络中一个个新奇的模块所吸引,由于个别新生本身自制能力较弱,加上身边没有了家长的监督,一下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渐渐地脱离了集体,脱离了课堂,不仅学业一落千丈,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个案。据有关资料表明:30%的新生存在心理问题,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发现,目前各高校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战略谋划,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偏于理论可操性不强,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因而,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干预策略实用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以新理念指导探索干预的新策略

新时期呼唤新理念,新理念指导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指导。五大发展理念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打开了思路、注入了动力、提供了指导。

1.创新发展为干预策略研究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大学新生心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没有创新就难有大突破,没有大突破就没有大进展。因而,干预策略研究也要与时俱进,在思路、方法上寻求突破,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过去,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各高校更多的是从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干预策略大都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表明: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和个体的原因,因而解决问题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社会学、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研究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2.协调发展为干预策略开拓新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干预策略中的短板。可操性和实效性在干预策略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没有可操性也就难有实效性。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找出可能影响可操性和实效性的各种因素,从薄弱环节入手,从短板上着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补齐短板,防止木桶效应,使干预策略与当代大学新生成长规律相适应,与当代大学新生心理状况相适应,与当代大学新生接受能力相适应,可行可操才能落地,才能见实效。

3.绿色发展为干预策略营造新环境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我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环保和节能是绿色的标志。环境能育人也能毁人。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宿舍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更有利于防止新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在干预策略研究中,要让资源利用最大化,要创造符合大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放发展为干预策略构建新格局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的不断深化。任何工作和事业,封闭发展都将无法取得突破和超越。在高校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中,开放的理念是探索工作新模式、构建工作新格局的动力引擎。从未来研究趋势看,干预策略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环境紧密相连,高校干预策略研究与整个社会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将有更多联动和互动,不可能成为孤岛,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动将成为干预策略新格局。因此,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与家庭、社会联动,共同解决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5.共享发展为干预策略开创新境界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共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是为了解决新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参与和支持。突出高校师生在干预策略中的主体地位,以新生为本,加强交流沟通,努力开创人人自我警醒、人人相互帮助、人人分享经验、人人创造良好氛围的新境界。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准确把握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准确把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是制定干预策略的基础。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环境的变化,个人适应性的变化等不断在发生变化。及时发现和准确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干预策略。从以往的工作实践看,对心理防御机制较强的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测量表测量难以获得全面真实的结果。也就是说仅靠心理问题测量表不能甄别出所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立测量与心理委员观察、心理访谈等结合的综合方法了解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另外,大学新生入学2个月~3个月、期末考试后、第二学期开学后,是心理问题容易出现的关键节点,把握住这几个关键节点的情况,也就基本把握了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和大学新生心理变化规律。

2.要注意遵从科学规律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心理干预最终要解决的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如前所述,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只有新生个体心理的原因,还有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管理等原因。干预策略的制定自然也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拍脑袋想,要讲科学、讲规律,既要遵从心理学规律、管理学的规律,也要遵从大学生成长等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干预策略科学、可操、实用、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考虑新生的接纳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再好的干预策略,如果没有新生的内心认同和接纳,是难以真正起作用的。因此,调动新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新生内心认同,乐于接受是关键。一方面,干预策略要适合新生的特点,更多采用新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新生内心不抵触;另一方面,要主动邀请新生参与策略实施,他们既是策略的实施者,也是策略的受益者。通过参与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新生对干预策略的认同度,从而主动配合、积极接纳,外因通过内因转化为实效。

4.要有效果评估反馈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若干对应的方案。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调整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干预策略没有效果评估反馈,那么,它的适应性和实效性就无从知晓,也就无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做任何一项工作,要真正落地,必须有必要的效果评估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指导干预策略的调整和创新。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