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论语》中核心词汇“礼”的英译研究

2016-11-26 05:16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雅各辜鸿铭归化

蒋 艺

比较视野下《论语》中核心词汇“礼”的英译研究

蒋 艺

以比较视阈下国学典籍核心词汇“礼”的英译研究为重点,以《论语》的英译本为个例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借助相关资料,理顺《论语》的英译发展史,把握核心词汇“礼”的文化内涵,采取异化和归化相比较的翻译策略,寻求一种能够把中国最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中核心词汇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详尽全面阐释的翻译策略,旨在让世界全面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论语》 英译 礼 异化 归化

一、前言

近年来,国学热潮的兴起以及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勃兴,把国内外对《论语》的研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跨文化传播视阈下,如何让以本土文化为代表的《论语》忠实、通顺、兼顾行文优美地翻译成各国语言文本,让《论语》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当务之急。

二、《论语》核心词汇“礼”的英译比较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论语》是第一部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的思想著作,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道德构架。 “仁” 作为其观念形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同“礼” 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2]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2]的德治与仁政从而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与不足。

在《论语》的各个具体语境里,“礼”的含义各有其丰富的内容,各不相同,因此两个译本中译者根据语境和自己的体悟,对“礼”的译法也异常丰富。总的看来,《论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归化主是要把源语表达的内容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用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与思维习惯重新组织原文以此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旨在使读着更容易接受翻译内容,在目的语读者中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翻译效果;而异化是尽量保持原作风姿,保持原作国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让译入语读者充分领略文化的不同与美妙,从而丰富译入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理雅各与辜鸿铭的两个优秀而经典的译本却采用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翻译策略,就是因为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所以对原作的操控程度就各不相同,想保持原作风姿的异化翻译就亦步亦趋的遵循原作语言及文化特色,尽量让译本读着品味异域风情,而想让译文读着读起来顺畅容易的归化翻译则对原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传其神而忘其形。但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要能够帮助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就是好的正确的策略。在不同时期的译本中,译者对关键词的翻译不尽相同,这其中,理雅各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辜鸿铭主要采取的是归化的翻译方法,两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理雅各和辜鸿铭都有着深厚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汉英两种语言操控的功底,在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中,理雅各的译本具有最大的影响,代表着最高的水准;在中国译者中,辜鸿铭的译文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章将以他们两人的《论语》 英译本为素材,主要从“信”与“达”的角度,并兼顾“雅”的要求,对大部分的章节进行对比,以发现两个译木的特点及优劣所在。

1、子曰:“夏礼吾能言之,岂不足征者;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2]在这里孔子提到的“礼”是它的综合体,是需要全方位理解的。除此以外,孔子还注重君子要通晓六艺之学,其间便有“礼”。理雅各将其译为“the ceremonies”,显然他只是翻译了“礼”综合意义中的一方面。辜鸿铭的译文是:“the arts and the civilization”。这个译文充分考虑了“礼”的全貌,它既包含艺术内容的“礼”,又包含了“礼”的社会性,它既能涵盖外在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仪文仪式,又体现出对内在的隐性的“礼”的深刻洞察,因此笔者认为辜鸿铭的翻译在这一方面比理雅各的翻译更高一筹。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篇第十二》)[2]

“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2]克制自己就是仁政实现的基石。“礼”在《论语》里就是一种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理雅各由于对“礼”没有深入详尽的理解而将词句刻板的翻译为: “To subdue oneself and return to propriety is perfect virtue”,将个人与社会礼制对立看待,这很明显是完全误读了孔子关于“礼”的思想;辜鸿铭的译文是:“Renounce yourself and conform to the ideal of decency and good manners”就着重突出了两者的统一,是忠实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三、结语

在翻译《论语》时,我们要力求保存民族文化的本色,促进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平等交流。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与载体。加强古代典籍外译工作,重视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为主,以音译为主要翻译技巧,尽可能照顾到西方文字语言的拼写规则,创造性地进行翻译。同时,辅以必要注释,进行概括性的诊释、补充与说明,减少西方对中国的种种文化误读,为中国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条件。

[1]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15年齐鲁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为15)”跨文化传播领域下‘论语’核心词汇的英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雅各辜鸿铭归化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把《浮士德》背下来再说吧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请尊重我的意愿
最尊贵的中国人
精通九国语言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