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翻译腔研究

2016-11-26 21:07白凤华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源语汉译大卫

白凤华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

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翻译腔研究

白凤华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

董秋斯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尤其是在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最早提出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翻译体系,并且他也是提出“中国翻译学”这一说法的第一人。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董秋斯先生一生译著丰富。主要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杰克伦敦传》等。

形式;异化;董秋斯;大卫·科波菲尔

1 前言

董秋斯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最早于1947年由上海骆驼书店分上下两册出版,之后该版本与1950年、1958年和1978年、2004年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及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重印。是再版重印次数较多地版本之一,具有较大的影响。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董秋斯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翻译理念建设的文章,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董秋斯的汉译本《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形式表现

文学翻译,即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过程或行为。它在跨语言的文学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能阅读原文的读者是少数,大多数的读者都是通过译本来阅读外国小说的。与一般的翻译不同,文学翻译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再现和创造文学艺术的美感。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和某个人初次见面时,某个人他或她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其实就是形式,这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这个人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丑或美等等。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的时候,像颜色、轮廓、线条这些元素就可以被称为形式。同样什么是文学翻译中的形式呢?在了解这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富有想象力和美感,具有创造性和诗情画意是很多文学作品共有的特点。

正是在这种翻译原则的指导下,董秋斯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表现出一种过分关注形式的倾向。由此,这种过分关注形式的倾向会导致异化的倾向,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对等于作者所用的源语表达方式,而这种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以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差异,送读者去国外,产生陌生化的效果,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董秋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一直被视为过于关注形式,也就是直译的代表作。

3 形式在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运用

在董秋斯之前有另外林纾所译的《块肉余生述》和徐天虹的《大卫 高柏菲尔自述》,在董秋斯之后又有张谷若的《大卫 考坡菲》,但我国的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的译名大都倾向于董先生的译法,绝大多数的教材和论文用的都是《大卫·科波菲尔》这一译名。究其原因,就在于董秋斯先生对书名的译音最贴近英语的发音。董版的《大卫·科波菲尔》对人名、地名贴切的音译,为后来的许多翻译家和研究者所沿用。可以说这是董先生译本的闪光之处。

在翻译的过程中,英语中习惯将时间状语置于动词之前,但是汉语中如果这样处理的话,整个句子看起来显得挺别扭。或许句子结构的调整会引起句意的改变,这时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具有较好的母语和外语功底。而董秋斯的翻译则尽量避免了这些句子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得比较突兀,不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紧接着是篇章结构上面,形式在篇章结构上则是通过衔接这种手段来表现出来的。英语中大部分则是通过衔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4 异化在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的具体体现

董秋斯的翻译表现出一种异化倾向。所谓异化,也称非民族化翻译法,它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对等于作者所用的源语表达方式,“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以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差异,送读者去国外”,产生“陌生化”效果,“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而董版的《大卫·科波菲尔》一直被视为直译的代表作。

为了贯彻自己的翻译原则,追求对原文的绝对忠实,董秋斯对原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硬译。像小说第一段,主人公大卫回忆他刚出生时的情形,原文是这样的:It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an to cry, simultaneously.

董秋斯的译文:据说,钟开始敲,我也开始哭,两者同时。对比原文和董秋斯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董氏无论是句式、词语的选择都与原文一模一样,从中我们可见译者希望还原原文的意图。但我们从译文中仍可看到由于语言的差异而带来的文化过滤。董秋斯先生虽然把原著的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但如前文所说,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它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再现和创造文学艺术的美感。

5 结论

董秋斯对中国的翻译和实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他的翻译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他的翻译贡献超过他翻译中的不足。有人说,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化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而产生所谓的翻译腔现象,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立场来展开对话,只有在平等的立场上展开对话沟通,才能真正做到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1] Dickens, Charles. David Copperfield [M]. Shanghai: Shanghai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2]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陈西滢.“论翻译”.见《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4] 董秋斯.“论翻译理论建设”.见《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H211

A

1672-5832(2016)06-0039-01

猜你喜欢
源语汉译大卫
疯狂星期二
英美人名的含义
大卫,不可以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大卫,圣诞节到啦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