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加快推进中部市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11-27 06:38省委办公厅调研组
今日海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市县供给贫困户

文|省委办公厅调研组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加快推进中部市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省委办公厅调研组

为了解掌握、督促推动中部市县贯彻落实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常委、秘书长胡光辉于7月13日至14日,带领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财经办(农办)、省发改委、省旅游委、省农业厅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4个市县调研,实地察看了屯昌梦幻香山沼液水肥一体化项目、琼中和平镇堑对村、五指山市毛阳镇空联村蜘蛛养殖点、保亭缘真岛神玉文化园等,并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胡光辉同志的具体指导下,省委办公厅调研组认真总结此次调研的四个市县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中部市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学习贯彻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的情况

7月5日省委六届十次全会闭幕后,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等县(市)委均高度重视,在7月7日至9日期间分别组织召开县(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方案。

各县(市)委还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会、专题调研、媒体宣传动员、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方案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引导各级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入调研、找准短板、抢抓机遇、实干担当,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贯彻落实方案。屯昌县委提出全力实施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和全县域旅游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南药研学、中医健康养生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坚持问题导向和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改善发展软环境;琼中县委提出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全面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集约发展绿色加工业,巩固生态环境质量,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五指山市委提出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机遇、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保亭县委提出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升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供给质量,切实稳发展、去库存、引导房地产业健康转型,落实环保责任终身制、大力提升和改善生态产品供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等。各县(市)委要求各级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大力激扬“海南精神”,不断刷新“海南速度”,不断凸显“海南效益”。

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4个中部市县近几年一直秉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今年在谋划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又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任务重、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后,4个市县按照全会部署强力推进改革,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把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医疗健康产业等第一、第三产业上发力破题,改善有效供给,加快健康发展。

(一)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4个市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热带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比如屯昌近年来以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为切入点,积极引进罗牛山等优秀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屯昌黑猪、屯昌阉鸡、天涯一号山鸡、香草鸭等品牌,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和农民增收。比如琼中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现已成功打造专业示范村90个,带动农户规模达1.2万余户。二是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五指山近年来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专业人才团队,扶持少数民族农民发展野山鸡、水满茶、蜘蛛、益智、牛大力、忧遁草等特色农业新品,特别是与清华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蜘蛛科学研究院等建立特种动物养殖及生物制药技术合作关系,大力发展蜘蛛养殖及中成药加工。目前,仅毛阳镇兴旺种养专业合作社就养殖蜘蛛20万只,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南圣镇养殖基地饲养量达40万只,在蜘蛛养殖与制药领域获得技术和产品专利20余项,不断开发出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下游产品。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种养良性互动发展、生态不断巩固、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比如屯昌发展“养殖—沼气—种植”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成片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每亩净收益2.2万元、增长了6倍,农民年收入达到1.6万元、增长60%;梦幻香山沼液水肥一体化项目实现沼液循环利用,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辐射周边2500亩柠檬种植,柠檬年产量提高25%。四是下大力抓好农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比如保亭加大组织注册无公害、绿色食品商标、著名产品商标和地理产品标志,目前已成功申请“保亭红毛丹”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比如琼中成功打造了“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白马金线莲”“琼中山鸡农乡牧”等92件新增商标也得到市场认可。五是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4个市县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捆绑发展方式,既促进企业竞争发展,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共赢。比如五指山毛阳镇豪猪养殖示范点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政府提供种苗和部分场地扩建资金,合作社提供猪舍、水电、技术指导和负责防疫、销售工作,农户提供自留空地作为基地扩建,带动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中,人均年收入可达2.1万元以上。又如,屯昌农业公园综合示范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大批科技人员、农民参与园区建设,估算可间接带动200人以上就业。再如,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琼中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已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434户、1604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

(二)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打造高品质、有特色、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供给品质。一是深入挖掘和利用中部地区极为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式发展。比如五指山市近年大力发展牙胡梯田、三角枫叶观赏、红峡谷漂流等农旅、文旅融合项目,特别是“三月三”更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比如保亭三道镇聚集了槟榔谷、呀诺达和布隆赛等文化旅游景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汇聚了稳定增长的客流和投资,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让保亭旅游更有文化内涵、更有效益。还有总投资9.5亿元的保亭缘真岛神玉文化园项目,将建设全球首家以雨林山水为展厅的玉器博物馆,配套苗文化风情小镇、生态主题酒店等旅游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国际高端的健康管理和养生度假胜地。二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比如琼中大力实施休闲旅游、养生康体、乡村民宿、绿色低碳、教育文体等消费提升工程,加快生态步道、乡村巴士和露营基地等建设,深入挖掘黎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特色产业等旅游元素,开发一批以“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主线的生态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也带旺了绿橙、野生蜂蜜、灵芝、石斛、山茶油等农产品旺销,“旺丁更旺财”的旅游综合效益不断显现。2016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55.28万人次,同比增长52.8%;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59%。三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体验。针对游客反映中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4个市县正积极谋划、补长短板,加快旅游公路、咨询服务中心、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在建的保亭大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将实现旅游饭店、景区点、旅行社微机联网,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一日游、旅游购物等贴心服务。

(三)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把“投入侧”改革作为扶贫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下大力解决好扶贫资金和政策有哪些、用在哪、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一是狠抓源头管理、精准识贫。4个市县都组织得力人员深入贫困户调查,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并建立“一户一册”台账。琼中开展的一申请(农户自愿申请)、一评议(村集体评议)、两公示(村委会、乡镇政府审核公示)、一公告(县扶贫主管部门审定公告)的“建档立卡初步查”行动,得到国务院督导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二是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形成攻坚整体效应。各市县都因地制宜,拿出了扶贫脱贫专项措施。比如琼中构建“大扶贫”格局,县、镇、村逐级签订责任状,设立10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和100个村级扶贫工作室,结合当地实际,系统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生态旅游业脱贫、基础设施脱贫等十大工程,全县2016年上半年已减贫2211人,进度在全省排第二名。三是创新帮扶带动机制,提高贫困户脱贫“造血”续航能力。比如屯昌探索建立养殖小区带动贫困户、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帮扶贫困户的工作机制,把帮扶带动贫困户就业作为政府给予补贴的硬条件,实现养殖小区脱贫400—600户,示范园区脱贫100—200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方式,引导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循环农业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的两促进、共发展;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等方面,优先向贫困户倾斜,改善生产条件,夯实生产脱贫基础;以循环农业管理和技术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服务队伍服务保障“三农”的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增强其生产和就业能力。

(四)各级干部作风扎实、干劲十足。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委六届十次全会上深刻指出,“我们要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关键靠事在人为,靠‘三严三实’、马上就办、苦干担当的作风。”此次调研中调研组发现,4个市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能实现良好开局,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狠抓作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做合格党员”要求贯穿到推进改革全过程,用提升干部作风促进改革,用改革倒逼干部作风转变。比如保亭县委以“三信三爱”(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活动为抓手,打造民心工程、转化落后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凝心聚力、推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二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线担当、带头抓落实,全体干部热情高涨、动力十足,更加赢得群众信任,形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合力。比如屯昌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影响中线高速公路施工一年多的枫木互通拆迁钉子户问题,仅用3天依法解决;4月份启动的乌坡产业小镇建设,仅用50天就完成221户的和谐拆迁。三是扎实推进村级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五指山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于7月12日结束,书记、主任100%实现“一肩挑”;屯昌、琼中、保亭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也陆续全面完成。各市县在推进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出了一批听党话跟党走、处事公平公正、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实地调研,调研组认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解决:

(一)坚持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周期经济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把准海南作为国内外客人消费承接地的定位,科学谋划、有的放矢,全面改善和提升有效供给。省级层面应把省域“多规合一”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统筹搞好产业的优化布局,创新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县层面应从世情、国情、省情、县(市)情中找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用“量体裁衣”的发展战略赢得“弱鸟先飞”“腾笼换鸟”的发展机遇。比如中部市县发展旅游时,不能搞千篇一律的农家乐,应因地制宜,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高品位规划、差异化发展、品牌化培育,避免产生低水平同质竞争的负效应;同时严格落实规划管控,防止借旅游项目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二)“输血”“造血”并举,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精准扶贫是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实施意见》所作部署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4个市县多措并举,下大力扶贫攻坚,减贫脱贫成效明显。但工作中也发现,随着扶贫投入不断加大,部分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甚至存在个别贫困户用扶贫物资换钱买酒喝的现象。有些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既穷在物质上,也穷在志气和信心上。扶贫要先扶志,必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给钱给物上项目来“输血”,又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来“造血”。一要扶文、扶智,让农民开阔视野,增长致富本领,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二要因地制宜培植壮大绿色特色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三要完善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他们参与积极性,振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四要固本培元、加强基层党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培养发展致富带头人,增强领富能力。

(三)加强资金整合使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统筹整合使用各级各类资金,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集中办好大事、办好要紧的事。要围绕重点改革任务、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制定有利于资金整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同方向、同目标的资金管理为切入口,形成全省统一、透明、高效的资金注入、使用和监管机制;加强组织协调,重点解决好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协调问题,确保资金使用步调一致、握指成拳。比如琼中为整合使用各项涉农资金,出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和富美乡村、一事一议、兴边富民、以工代赈等多项涉农资金,打捆集中使用,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四)以作风开路,为改善有效供给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键在于发挥好政府服务,放手不甩手,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比如此次调研中,屯昌梦幻香山沼液水肥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就反映,该项目虽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但因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办理银行贷款一再碰壁;希望在中线高速公路旁树立景区指示牌,向省有关部门申请了两年也没办下来。又比如,五指山市兴旺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的蜘蛛出口需要办理相关证件,多个政府部门都回复不归自己管,让养殖户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反映的还是有些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不干事不担事的问题。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继续以作风开路,扎实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作风,重点破解企业发展空间、融资渠道、政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题,为各类市场主体改善有效供给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执笔:省委政研室周军平、谭丽琳、董三仁、吴鹏)

本文责编/蔡萌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市县供给贫困户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读懂贵州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为业余棋手诊脉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