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2016-11-27 06:38董朋阶
今日海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织锦苗寨善心

扶贫先扶智

2016年6月15日阴

都说第一书记下村是为了帮助村里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的,但在我看来,致使农民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

雨后的山村,空气清新,满目葱绿,独自漫步在被青山绿水环绕的黎村苗寨的蜿蜒小道上,我却无暇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芳香,心头思绪万千……

我是个农民的孩子,是在农村的泥土堆里长大的。小时候村书记带领群众“农业学大寨”大干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或许是受村书记的影响,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村书记,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时过境迁,没想到我在离家几千公里外的黎村苗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被单位派驻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那村任第一书记,兴奋之余却又倍感压力。

刚来村里时,为了尽快熟悉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我挨家挨户造表登记,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村里200户858人中,28—60岁年龄段的有 390人,其中有130人未婚或离婚,也就是说,在28—60年龄段中单身占比过大。这样的情形在保亭并不是个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后,我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当地的男人文化程度低、酗酒成性,导致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二是村里年轻姑娘外出务工,看到城市和农村的反差太大,都不愿意回到农村,但由于没有文化知识,在外地找对象时常受到歧视。

“董书记,我还没老婆,扶贫能不能先扶个老婆啊。”我们村的结婚困难户王荣“咯咯”地笑着问我。这话看似一句玩笑话,但在王荣看来又何尝不是一句真心话呢!都说第一书记下村是为了帮助村里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的,但在我看来,致使农民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

文化扶贫一时半会看不出成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在与村干部的商量下,我们想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搞活人气。在什那村这个黎村苗寨,竟然没有组建竹竿舞蹈队,好的传统应该延续下来。于是,我自掏腰包准备音响,从镇上找来了舞蹈老师,组织村里青年男女参与到竹竿舞蹈中,每晚的竹竿舞蹈给寂静山村增添了欢声笑语,也减少了酗酒后的争吵。

第二步,从娃娃抓起。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在村委会小学开设书法兴趣班、舞蹈兴趣班等,培养孩子们的多样兴趣。同时,主动联系爱心团体“海南善心汇”,并得到“海南善心汇”的大力支持,目前“海南善心汇”已决定对村小学进行“一对一”文化帮扶,计划捐赠新建学生食堂,在小学建设“南瓜书屋”,开设儒家学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大人,让大人改善家园。

第三步,授人以渔。我牵头成立了织锦合作社,社员89人,组织20名社员参加民宗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村民织锦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中黄金清、黄兰花多次参加省、县比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有的作品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黄金清同志还收了4名小学生做徒弟,目前这4名学徒都能独立织锦了。合作社利用村文化室和篮球场作为织锦作坊和展览室,社员完成的作品就挂在文化室墙上展览,合作社先后组织20多批次约100多人参观购买,增加社员家庭收入。此外,针对村民种养技术薄弱的情况,村委会组织养羊合作社社员参加培训班10人次;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培训1000人次;组织村民学习烹饪技术100人次。同时,在省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资助12万元给村委会购买2台拖拉机,培训8名拖拉机手,帮助村委会增加经济收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转眼间,在农村工作已快3年,要是让我总结这三年农村工作,我认为,“三情工作法”发挥的效用最大,即对老百姓要有感情,对这项工作要有激情,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情。现在只要我下村,就会到小学去看望这些孩子。“董叔,你怎么才来呀!”“董叔好!”孩子们一看到我就围在我身旁兴奋直叫,看着这些孩子这么礼貌待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教育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作者系省委政法委派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那村第一书记董朋阶)

本文责编/钟瑜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织锦苗寨善心
民居摄影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传承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美丽的千户苗寨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