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2016-11-28 04:43代秀付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课外

代秀付



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代秀付

文章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等条件不足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提出四项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措施。

教育改革;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奖励机制

早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直接点出了“深化学校体育领域改革”的具体任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6亿青少年是决定“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的“基础”和“根本”。

动以修身、健以齐家、达以治国、强以平天下!体质不强,何谈栋梁。运动不足是否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智力和学习?影响到了整体的教育质量?目前没有实证数据。但是,生理学研究证实:体能的退化预示着人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免疫功能乃至大脑功能的全面弱化,对人的学习能力造成限制,进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早期运动经验就是人的“底层经验”和“原始智力”,这种经验的缺失将会大大影响人的后期智力的发展。以人类基因图谱筛查为手段的现代“精准医学”的发展揭示了现代众多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可能导致的基因变异(肥胖基因、懒惰基因被激活)。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异导致了许多疾病的高发,并会产生遗传,进而影响下一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一是深入调查、充分认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各种因素;二是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出长期滚动干预和治理的综合性行动计划;三是建立政府牵头、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或干预工作体系,坚决地把干预措施逐项落到实处;四是不断地进行监测、督查和反馈,修订、改进和完善滚动干预计划。

1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

1.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偏重智育、轻视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极端功利性社会的通病,成功教育理念的偏差。体育课常被其它“主科”取代,学校不重视体育课,体育教师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这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原因之一。1957年,毛泽东曾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要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学习次之。”[1]1965年,毛泽东写信给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学习再好也没用处。”[2]2015年,徐大成、李爱华等老师提出“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具体实施措施。”[3]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体育制度的改革,体育仍处在升学考试科目之外。[4]

1.2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学校开设体育课的项目较少,传统的体育项目居多,学生喜欢的跆拳道、轮滑、形体训练、体育游戏、街舞、拉丁舞等项目很少开设,中小学开设的体育项目更少,田径、体操项目已经被排除在体育课程之外了。有的学校在体育课中省略掉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过程,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怕学生出事,不敢测试学生的800米、1000米等;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整体发展的需求,降低了体育课技术难度、强度等。

1.3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多数体育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不能吸引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体育教学内容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特长来进行设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现代化因素,不能把现代的计算机、手机、网络等教学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而事实上,录像可以为学生展示在体育课中难以感知和体验的东西;计算机、手机、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带到新的感知空间。

1.4体育场地设施等条件不足的影响

不少学校由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仅数量少而且陈旧,有的甚至已不能使用,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其严重后果是: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等。

2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2.1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开足、开好

研究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方案,选编具体教学内容,形成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指导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确保体育课程开足、开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实现开足、开好体育课程,首先要摆脱“小升初”“高考”指挥棒影响。目前,家长、学校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关心度仍然很淡薄。第二是解决教师的编制,较多的学校将师资配置主要安排在语文、数学等统考学科,而体育课可以用其他教师来兼职。第三是学科课时设置合理,小学语文、数学的课时量占全部课时量的30%左右,体育课时量占全部课时量的7%左右,而遇到雨雪天气,体育课只能在室内(多数被其他课程代替)。第四是班级学生人数偏多,一个体育班级少则40人,多则60人以上,体育教师根本没有办法来照顾这么多的学生,体育课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要从提高体育课程质量方面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解决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同当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缺失之间的匹配度或有效性问题;探讨和解决体育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使学生获益最大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技能学习向运动参与和提高(行为)、健身方法向持久性自主锻炼(行为)转化的问题;研制统一的、可操作的国家体育课程质量标准和考评办法,实施学校自评、主管部门考评和社会监督“三结合”的评价制度等。

2.2深化课外体育锻炼改革

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课外体育几乎是名存实亡,家庭作业、兴趣班、辅导班、家教、网络游戏等几乎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占领殆尽。中、小学如何开展课外体育并形成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教师要探讨如何把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学校的联赛项目有机结合;如何把运动项目的学习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俱乐部、班级体育活动等相结合。实施学校传统项目年度联赛制度;班级特色项目季赛制度等。开展“健康生活自我行”、“吃苦耐劳炼意志”等专题活动来引导学生践行健康生活,这对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将体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全时身体锻炼覆盖系统,向学生布置“家庭身体素质练习作业”,明确锻炼内容、组数、方法、注意事项等,学生可以是自己完成,也可以和父母共同完成,或是和同伴合作完成,同时监督学生锻炼计划完成情况。[4]吸纳国外先进经验,运用现代移动互联和传感技术推行“微锻炼实时提示援助监督工程”等。

课外体育锻炼强调运动的量、效关系,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参与中等以上强度的功能性健身运动,重点进行心肺有氧、抗阻增力、重力制衡、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锻炼;部分肥胖和超重学生则应重点进行耗能减脂运动(没有强度就没有锻炼),将学生课外锻炼参与率和体质弱生改善率作为考评学校体育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把校长和教职员工参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出勤率纳入“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的考评体系等。

学校尝试设立“学生运动健康奖学金”和推行鼓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课外锻炼监督员”制度;社会试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优惠券”制度等。

2.2.1深化训练竞赛改革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体育教师必须做好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身体素质。竞技体育只是学校体育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学校领导更不能以竞技体育的成绩好坏,来衡量、考核体育教师的工作业绩。体育教师自己要明白学校体育首先是“教”,其次才是“训”,在实现多数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基础上加强运动队训练,提高比赛成绩。学校领导要进行正确的引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学科评价体系和教师的考核体系。

2.2.2深化学校体育保障改革

2.2.2.1体育师资保障

做好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关键,需要建设数量充足、敬业爱岗、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配齐、配足体育教师。

2.2.2.2体育课时保障

严格执行体育课时的国家标准,实行违规问责、增时有奖的督查制度。遵循“终生体育”所倡导的“生命过程理论和方法”,保持我国体育贯穿全部教育过程的优良传统,从婴幼儿早教直到大学教育,均要开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并相互衔接的体育课程(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把体育纳入各级升学考试必考项目。

2.2.2.3资金物质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6]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做好规划,配足、配齐体育设施与器材。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建设装备新颖、面积充裕、器材充足、充满吸引力的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2.2.2.4建立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充分发挥其培训、督察、考核作用

各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规章制度等,实行责任制,认真履行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培训、督察、考核等职能,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高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进行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并进行等级核定、排名,然后将测试结果反馈到学生所在的高中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高中、初中新入学的学生同样在入学后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然后把每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学生所在的中、小学以及当地主管部门。层层施压传递,完善滚动干预机制,确保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81.

[2]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89.

[3]徐大成、李爱华等.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22-24.

[4]代秀付.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策略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9):28-29.

[5]毛振明.“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文章之一:沐浴全会春风 强化学校体育[J].体育教学,2011(1):6-8.

[6]张永荣,张秀丽副主编.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273.

Deeping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Dai Xiufu

The article anaylzes 4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one-sided pursuit of graduation rates; school sports curriculum;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teaching method and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inadequate conditions influence-analyze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and put forward 4 concrete measures to deep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school sports;safeguard mechanism; reward system

代秀付(1975-),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01

Ji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225101,Jiangsu,China.

A

1005-0256(2016)09-0058-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29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课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