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导向和路径思考

2016-11-28 13:02王晓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育经济休闲体育体育产业

王晓东 章 翔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博士论坛

新常态下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导向和路径思考

王晓东章翔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要:新常态是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战略命题。在其影响下,我国休闲体育发展方向将发生转变:休闲体育意识人本化、休闲体育经济理性化、休闲体育文化常态化。通过激发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意识、健全休闲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生态发展、倡导休闲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的路径来保障休闲体育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常态;休闲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1前言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河南工作期间首次提出了“适应新常态”重要命题。此后,习主席又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新常态”的价值内涵,使“新常态”由一个鲜见的词汇一跃成为倍受瞩目的重大战略发展目标,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切关注。关于“新常态”具体概念因学术界的解释角度不同而呈现众说纷纭之势,但“新常态”的命题首要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而提出,因而重点讨论的话题包括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动力几个方面。也即是说,面对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形势和我国当前缤纷复杂的社会现实,我国将一改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粗放、经济发展动力单一的“旧常态”。转而进入经济发展的中高速、经济结构的集约化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创新发展阶段[1]。

作为一项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战略理论,“新常态”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意义,体育科学也不例外。体育学界认为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导向将出现改变。例如:张丽(2015)提出体育产业发展将会呈现生态性、融合性、人本性和社会性的趋向[2]。姜同仁(2015)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应当顺应新常态的走向,加快体制改革,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实现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3]。然而,新常态命题虽然针对经济发展现状而提出,但其战略意义绝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它更为深刻的影响将是作用于当代社会的人对于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因而,就体育而言,新常态必然会引发对社会环境最为敏感和受社会生活方式影响最为直接的休闲体育的发展导向和路径选择的转变,这种转变不单单局限在休闲体育产业领域,更会深入到当代中国人的休闲体育意识和休闲体育文化层面。

2新常态下休闲体育发展方向的选择

2.1休闲体育意识的人本化

回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休闲作为人类一直极力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历程,对休闲的向往程度是衡量一个时代的人对于“人”自我意识本真认识的标杆。可以说,休闲意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投射于人自身发展的最真切的反映。体育是人类创造的重要文明之一,它与人的本体健康最为密切相关。可是,休闲体育意识的产生虽然已逾数千年,但休闲体育意识真正成为社会成员的主流意识则因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而经历重重困难。休闲体育的定义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满足身心需求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4]。”可见,可支配的闲暇时间、体育参与的自主性、参与和体验的身心一元性都决定了休闲体育的普及和发展都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超越以往的制度文化的支撑。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物质财富的聚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具备了远离繁重身体劳作、得以回归自然的客观条件,而信息通讯的技术变革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则使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人对于物质的追求并无止境;科技在帮助人减轻体力消耗、便捷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可能将人引入肌肉退化的异化之路。因而,经济的高速增长早已让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是我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向国际惯例的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并不明显,经济增长并没有将应有的红利展现出来——人们勤勤恳恳地创造物质财富,却没有享受与之匹配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新常态下,人民生活的总体改善成为重点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4年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年,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许多改革举措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5]”在新常态下,人民生活改善不可避免地要取决于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生命的价值和品质的珍视。人应享受到物质文明的福利,而不能异化为经济生活和物质追求的奴隶。正如此,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意识对于新常态下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理应成为主流的、健康的生活理念被大众接受,服务国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引导人们探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2.2休闲体育经济的理性化

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体育产业具有健康和低碳的特点。国外经验已经证明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然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和举国体制下“奥运争光”近乎一支独秀的现实情况,使体育产业长期以来是以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和竞技体育赛事业为主体结构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产业经济的优化发展。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亟待超出低端发展的洼地,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向高端、现代的方向迈步,要通过“深度挖掘体育文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链条的拓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来增强体育产业的辐射功能、带动动能,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6]”休闲体育产业是伴随休闲时代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与休闲、旅游、会展、演艺、传媒产业融合后出现的具有时代性的体育产业类型。与体育加工制造业相比,休闲体育产业突出的是通过激发人的休闲意识,鼓励人的休闲参与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体现的是环保和健康的特征;与竞技赛事相比,休闲赛事产业则更为贴近现代大众的体育需求。

新常态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这其中既有资源能源消耗的总量下降,也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城乡和区域的包容平衡发展[7]。休闲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位置[8]。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位,可以想像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势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并且,休闲体育产业所具有的融合性特点,休闲体育产业绿色环保的特征,休闲体育产业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状况,将会使休闲体育经济稳步推向理性化的发展道路。

2.3休闲体育文化的常态化

毫不夸张地说,休闲体育文化本身就是社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才有的产物。即便我们可以从之前的人类历史文化中寻觅到休闲体育文化的点点足迹,但休闲体育文化的常态化需要必要的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保障。国务院参事任玉龄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总结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大发展时,最让人不满意的是文化发展的迟滞和偏斜[9]。在本应大有可为的休闲体育文化方面我们也未能及时顺应时代潮流。从价值观念层面,我们曾长期将休闲体育消费归类为贵族化的消费行为,未考虑其对于国民生活质量提高所具有的潜在意义;在制度层面,我们忽略了个性化的休闲体育需求,缺少必要的制度和法规的保障;在物化层面,我们在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疏忽了公民休闲文化的物质供给。对于休闲体育文化淡漠实际正是三十多年来社会成员整体对于经济发展追求过甚而忽视自身的真实体现,也是整个社会对于休闲体育价值功能认知缺失的客观反映。

如今,新常态发展强调依靠的创新驱动力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跨步发展。文化力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能量,它也应当成为新常态的重要动力来源。因而,在新常态下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有着超乎寻常的价值。如果可以使休闲体育文化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能量,通过大众的休闲体育参与来扩大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使之常态化,以此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增强民众的体质,倡导良性的消遣娱乐方式,增进社会成员的交流互动,那么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公众幸福指数都有着不言而喻的积极作用。

3新常态下休闲体育发展路径的探讨

3.1激发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社会客观现实的制约和影响。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没能及时实现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与休闲时代的步调一致,是因为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主流意识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绑缚,忽略了体育自身的人文内涵,淡化了娱乐与健康才是人类对体育的根本需求[10]。大众休闲体育意识的觉醒需要招唤,尤其需要社会主流意识的推动,这是现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新常态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命题,它所释放的力度肯定要深透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新常态下,经济平衡、良性的增长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将是一段黄金时光。休闲时代的来临已成事实,缺少的是社会公众休闲意识的迸发。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让人民大众最近距离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莫过于让他们更为悠闲、安逸、健康地活着。如何实现这样的红利分发?可以选择的路径当然有很多,但在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激发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意识便是绝好的路径之一。新常态下,行政部门、主流媒体、体育学界都应当重视休闲体育发展在当前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引导社会公众关心主体健康,以休闲体育活动填充逐渐富足的余暇时光,在休闲体育参与中让民众获得身心一体的快感,满足社会个体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生命价值,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休闲体育发展的必行之路。

3.2健全休闲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

习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会答记者问时说道:“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欠下的旧帐不少。在体育方面,虽然有“全民健身计划”的存在,但与竞技体育的一掷千金相比,群众公共体育服务上的投入不足不容争辩。当公众休闲体育意识增强,积极寻求休闲权益之时,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缺陷立即一览无余。近两年此起彼伏的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纠纷便是最好的例证。因而健全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新常态下,一方面要健全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和法规,完成其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大对休闲体育设备设施的投入,满足民众不断增强的休闲体育需求。这是政府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的必要体现,也是休闲体育自身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

3.3推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生态发展

新常态对于中国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新常态战略实施过程中给予的政策扶持实际可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就明确地部署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的事宜。而且,新常态对于创新驱动力和实施经济绿色增长的战略思维对于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促动。

新常态下,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在今后必然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为,休闲体育产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旅游业、休闲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极强的融合性[12]。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休闲体育消费势头已经可以说明在未来时期休闲体育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为可贵的是,休闲体育产业经济结构以休闲体育服务产品即休闲体育赛事产业、休闲健身产业、体育旅游产业为主体,并可带动保险业、博彩业、新闻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低碳环保却又关乎民众身心健康。推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可以克服物本经济发展模式下下以经济规模、经济问题、增长速度为考核指标的唯GDP的经济行为,重新正视社会、经济、生态等的平衡。因而,新常态下应该更大限度地发挥休闲体育经济生态性的特征,让其成为顺乎新常态需求的经济增长点。

3.4倡导休闲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

社会经济财富的增长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休闲体育文化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与之相关的制度,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的形成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早在十年之前,易剑东教授曾就我国休闲体育的几个倾向提出评论,并呼吁思考中国体育与文化的关联对休闲娱乐体育的影响,希望以此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休闲体育的文化走向[13]。新常态下,社会发展需要休闲体育经济的参与来拉动消费内需,推动经济增速。但是,更倡导能实现休闲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例如,在休闲体育文化类型上应该适应多层次的社会民众的需求,休闲体育不应当只有高尔夫、斯诺克这样贵族化的文化类型,社会也需要广场舞、健身操这类平民化的休闲体育文化形式;我们既需要西方休闲体育运动的方式来丰富群众的休闲生活,也需要保留民族化的、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形态来娱乐身心。总之,要构建起与时代发展耦合的健康向上的休闲体育文化氛围,鼓励民众享受社会进步的物质与精神的福利,以休闲体育参与来获取身心娱悦和身心健康,让休闲体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推进剂。

4结语

新常态是新一代领导人在现实历史阶段提出的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战略定位,其影响力并不止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社会的整体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常态必然影响到中国体育的发展走向,对于休闲体育发展尤显明显。新常态下,休闲体育将会选择休闲体育意识的人本化、休闲体育经济的理性化、休闲体育文化的常态化的发展导向。同时,应当通过激发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意识、健全休闲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生态发展、倡导休闲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来促动休闲体育遵循适应新常态的正确路径前行,使其为现代社会公众的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60.

[2] 张丽.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导向转变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5(4):140-144.

[3] 姜同仁,夏茂森. 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J].2015(5):47-55.

[4] 李湘如,凌平,卢锋.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

[5] 习近平.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1).

[6] 张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导向转变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5(4):142.

[7] 俞海,任子平,张永亮. 新常态下中国绿色增长: 概念、行动与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8.

[8] 李湘如,凌平,卢锋.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5.

[9] 任玉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J].祖国,2014(12)下:27-32.

[10] 胡小明. 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22(4):1-3.

[11] 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6/c350821-19596022.html.

[12] 王先亮,杨磊,任海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J].体育学刊,2015,22(3):42-46.

[13] 易剑东.休闲体育三论———兼论中国当前休闲体育的几种倾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2-20.

Developing Orientation and Route of Chinese Leisure Sports Under New Normal

WANG Xiao-dong, ZHANG Xiang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hu Anqing 246011)

Abstract:The new normal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roposition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in the new period. Under its influence, the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change:the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should make the leisure sports consciousness, the leisure sports economy rationalization, the leisure sports culture normalization of the guide adjustment. By excited public sense of leisure sports, sound leisur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leisure sports economic, advocate of leisure sports culture positive inheritance path to protect the leisure sport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New Normal; Leisur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economy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1-0009-04

作者简介:王晓东(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QSK2014B008);安徽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5216);安庆师范学院博士科研资金启动项目。

*收稿日期:2015-11-09; 修回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欢
体育经济休闲体育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NBA对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开发的借鉴
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对策分析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