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2016-11-28 16:24石伟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

石伟(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石伟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步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问题,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要求,因此构建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尤为重要。文章分析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最后为适应新课程提出了几种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标志着一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也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诸多学校迷失在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导致中小学频繁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水平低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需要教师“术业有专攻”。而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一味提倡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导致学校认为谁都能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是该校的政治老师、德育老师、甚至是体音美的老师,这些教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简单粗暴得劝说,有甚至只是将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填鸭式”得灌输给学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单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模式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认知上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呈现的是知识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用性、活泼型、体验性、可操作性、渗透性、针对性等特点。这不利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一些学校的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很多学校对其教育目标的认识处于模

糊状态,将这门课简单的理解成一门德育课程,片面的强调对学生的教育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另外由于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可能会与学生产生心理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最终无法落实这门课的调整与改革。

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迅速转化为新课程式的知识传授。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角色,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同时参与进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个课程的新旧更替时期,是一个逐渐过度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通过对学生人际互动、理念认同、情感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培养”。它是同时又是体验交流式的学习,摆脱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体验交流式的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活动目标。通过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心理素质发展,了解心理科学的本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其教学设计,提高其实效性。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其教学目标和特点来定。首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促进发展,辅助学习;而后通过激发、反馈等手段改善课堂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完善自我。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定位决定了能否使其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若只针对于部分障碍性心理的学生,或个别一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专业课太专业化,而非源自于学生现实生活;延续传统,报收残缺等等这些课程都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它的实施都只是徒劳无益,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模式,要拥有开放性、建构性、创造性的思维和教学理念。

三、适应新课程的几种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分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贯彻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开始到结束的最佳教学策略。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围坐成一圈,引导小组成员根据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案例或活动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在一种亲密、团结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并对每一组所发表的意见给予积极的反馈。

第二,热身游戏发。通过课前的短短几分钟小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气氛,更重要的是热身的本质是“热心”。游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集中精神,以愉悦的心情投身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以积极和无惩罚的游戏为主,并且在游戏的最终,教师不做消极评价,这样能够保护输了游戏的学生的心理。

第三,扮演宣泄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扮演或模仿的方法来影响学生心理过程的方法,有些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行为表达出自己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自由想象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使其以清醒的头脑地看清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或在假设的情景中观察自己。教师需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放松练习的感觉和想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第五,认知感悟法。对于认知感悟能力强的同学而言,此方法也是效果比较好且比较常用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形式讲故事、艺术欣赏、认知改变及案例分析等。

第六,行为改变法。其理论的依据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关于强化的学习理论。运用此理论,通过奖惩、示范、行为训练等强化手段来建立某种新出现的良好行为,或者减少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玲.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汇[J].前沿,1995,〔5).

[2]王玲,郑雪,苏跃玲.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3).

[3]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5]张楚廷.大学与课程汇[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6]叶湘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病理学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3,(l).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88 -01

作者简介:石伟(1989 -),女,汉族,河南焦作,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