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

2016-11-28 00:45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龚爱平刘海艳肖利杰胡玉婷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溶栓

魏秀娥 朱本亮 陶中海 杨 森 龚爱平 王 虎 刘海艳 肖利杰 张 俊 吕 尤 许 静 胡玉婷 杨 华 王兰琴 付家亮 荣良群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

魏秀娥 朱本亮 陶中海 杨 森 龚爱平 王 虎 刘海艳 肖利杰 张 俊 吕 尤 许 静 胡玉婷 杨 华 王兰琴 付家亮 荣良群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最大限度恢复局部脑组织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避免不可逆性损伤现象的发生〔3,4〕。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受rt-PA(爱通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德国)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治疗时间以及神经系统评分等一般资料。本研究中,年龄<60岁患者16例为非老年组,平均年龄(52.00±4.60)岁;年龄≥60岁患者32例为老年组,平均年龄(74.00±6.97)岁。两组性别、治疗前NIHSS评分、既往史和治疗时间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基线资料比较±s)

1.2 疗效评定 根据美国国立神经和卒中研究所(NINDS)的试验方法〔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溶栓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溶栓患者的远期疗效。溶栓治疗后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是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NIHSS评分差值≥4分或NIHSS评分0~1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溶栓治疗后远期疗效好转的指标是3个月后mRS评分为0~1分,否则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组24 h NIHSS评分(有效9例 vs 17例)、症状性脑出血(1例 vs 4例)及死亡(15例 vs 29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1.000,0.701),而3个月mRS评分差异显著(有效14例 vs 26例,P=0.026)。

3 讨 论

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和结局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rt-PA作为最有效的溶栓治疗药物,已被诸多国家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并列入指南〔6〕。本研究结果提示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大并不一定是引起早期溶栓治疗效果差、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升高的肯定因素。但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溶栓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较低,这可能与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等生理因素有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将治疗时间严格限定在时间窗以内,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年龄因素可以不作为判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关键性指标。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

2 Lansberg MG,O′Donnell MJ,Khatri P,etal.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9th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12;141:e601S-6S.

3 李浩军,刘 鸣,沈 飒,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1):953-5.

4 谭安雄,李金成,王玉银,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51-2.

5 No authors listed.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PA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The inids t-PA stroke study group〔J〕.Stroke,1997;28(11):2109-18.

6 栾璟煜,王伊龙.阿替普酶急性卒中溶栓安全应用的监测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2):1009-14.

〔2012-04-25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KC14SH061)

荣良群(1962-),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魏秀娥(1968-),女,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R743.3

A

1005-9202(2016)20-517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119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溶栓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