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2016-11-28 05:52汤颖刘彦君温瑜鹏崔海峡任群
肝脏 2016年10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门静脉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崔海峡 任群



·论 著·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崔海峡 任群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造影表现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7.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病变114个,表现特征分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4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细胞癌5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转移癌22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血管癌20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硬化结节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局灶性脂肪肝8个,为等进等出特征;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脓肿3个,为快进快出特征。结论 超声造影对良性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

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癌等多种恶性或良性肝脏占位病变,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对肝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已研究表明常规超声检查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1],但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下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略差与CT或MRI检查[2]。目前,由于静脉超声造影剂的直径远大于CT、MRI造影剂的直径,不能透过血管壁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间隙,因此能更清晰地显示出肿瘤血管的成像,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3]。影像学检查对肝脏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4-6],但多集中于诊断准确性方面,对于影像学特征差异及敏感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资料,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其中男74例,女36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45.2±10.3)岁。所有患者在做肝脏超声造影前均经常规超声或CT、MRI检查诊断肝脏出现局灶性病变,最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其中恶性病变患者49例、良性病变患者61例,单发病灶患者100例、多发病灶患者10例,良性病灶69个,恶性病灶50个,病灶直径1.22~12.7 cm,平均直径(4.4±3.2)cm。恶性病变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22.7%)、肝细胞癌4例(3.6%)以及肝转移癌20例(18.2%);良性病变包括肝血管瘤28例(25.5%)、肝硬化结节10例(9.14%)、局灶性脂肪8例(7.3%)、局灶性结节增生6例(5.5%)以及肝脓肿9例(8.2%)。

二、检查方法

首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扫描患者肝脏内病灶的发育情况,如数目、部位、大小、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等,然后选择能够显示完整病灶的最佳观察切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诊断仪采用荷兰产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全新造影双幅显示模式,探头型号C5-1,频率2.5~5.0 MHz。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造影微泡为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使用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人工用力振荡30 s,配置成乳白色的溶液,抽出2.4 mL(浓度5 mg/mL),经患者的肘前静脉快速团注0.6 mL,5 min内推注完毕,追加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进行冲洗。

三、观察指标

常规超声扫描时,重点确定最佳观察切面。注射造影剂后,不间断观察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包括病灶及肝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强度、形态等,并记录动态造影图6 min。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情况

对110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无造影剂过敏病例,仅出现注射部位微疼痛症状,诊断出良性病灶66个、恶性病灶48个。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5.7%(66/69)、96%(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诊断3个良性病灶为转移癌,后经穿刺病理确诊为血管癌;诊断2个恶性病灶为血管癌,后经穿刺病理确诊为转移癌。

二、良、恶性肝脏局灶性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

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s,±s)

三、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

各类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分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47个,动脉相表现为非均匀增强,以低增强为主,病灶周围可见不规则环状稍高增强,门静脉相造影剂快速推出,延时相完全消退,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细胞癌5个,其中4个在动脉相为早期快速弥散型增强,1个不均匀增强,门静脉相及延时相逐渐消退呈低回声,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转移癌22个,误诊3个为血管癌,其余19个在动脉相为非均匀快速低增强,部分病灶周边可见厚环状增强,门静脉相及延时相逐渐消退呈低回声或等回声,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血管癌20个,误诊2个为肝转移癌,其余19个在动脉相有明显边缘环状向心增强,在延时相呈等回声,为快进慢出特征;肝硬化结节7个,动脉相为非均匀增强,门静脉相呈低回声,为快进快出特征;局灶性脂肪肝8个,均与肝组织同步增强及消退,为等进等出特征;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动脉相呈离心增强,门静脉相及延时相消退为等回声,与肝实质回声一致,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脓肿3个,动脉相呈非均匀增强,门静脉相及延时相逐渐消退呈低回声,为快进快出特征。见表2。

表2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n)

讨 论

近年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肝脏影像学研究的焦点。韦虹等[7]采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定量变化参数,认为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提高诊断的可重复性,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喻沁等[8]通过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6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连续、实时和动态地观察增强病灶中的血流情况,结果显示常规超声对于等回声病灶的成像效果较差,易造成漏诊,而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克服常规超声的局限性,有利于对病变做出定性诊断。血管造影剂与超声检查联合可以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7.5%、96%,且与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与上述结论一致。由于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因此采用超声造影可以定义并观察三个血管时相。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可以通过观察各血管相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对肝脏病灶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这对进一步判断病灶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灵敏显示病灶、肝脏和病灶血流状况及组织灌注等优势,且能增加肝占位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影响比较。刘洪媛等[9]认为,超声造影与CT、MRI一样可以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增强时相的图像变化特点,但超声造影检查具有无辐射危害、成像时间较短、可重复诊断、能实现真正的血池显像等优势,且方便快捷,安全无创伤。卢晓潇等[10]认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或者与CT增强扫描具有相同的敏感性,但超声造影在判定病灶数目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和CT增强扫描检查,特别是对直径小于1 cm的微小病灶超声造影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上述研究报道可知,肝脏局灶性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是影像学检查判断病变性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脏不同性质局灶性病变的增强时相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肝细胞癌的新生血管较为丰富,且以流速较高的肝动脉为主,因此在动脉期快速强化,增强时间早于肝实质,而在门静脉期病灶内部肝动脉造影微泡补充不足,回声强度明显弱于肝实质,呈现快进快出的造影增强表现特征[11]。肝转移癌有密集的肿瘤细胞核纤维细胞构成,由于来源器官及组织类型的不同,其增强表现较为复杂,但多表现为动脉相向心增强,门静脉相和延时相迅速消退,早期表现为非均匀增强,与不具有典型造影表现的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肝血细胞癌由于主要是肝动脉残余供血,大多血管瘤动脉期有周边结节状增强的特点,血窦内静脉血流较缓,因此增强特点表现为快进慢出的造影特征[12]。肝硬化结节和局灶性脂肪肝由于无肿瘤血管的病变,肝硬化结节在造影后动脉相无明显增强表现,门静脉相及延时相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局灶性脂肪肝造影后无病灶显示。局灶性结节增生是由于肝动脉血管畸形引起,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相迅速增强,呈离心增强特点,且在门静脉相及延时相依然呈增强特征。

总之,超声造影对良性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并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程艳. 超声造影诊断45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医学综述,2015,21:1125-1128.

[2] 乔英艳,王兴华,马霞,等.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48-50.

[3] 张宁,刘健,袁顺娴,等.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四川医学, 2011, 32: 261-263.

[4] 申金金,何云,杨红,等. 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 203-207.

[5] 汤丽丽,程文,韩雪. 超声造影对 54 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 594-596.

[6] 贾涛,李富武.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169-171.

[7] 韦虹,周显礼,孙爱霞,等.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337-339.

[8] 喻沁,周爱云,余春雪,等.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0, 50: 100-101.

[9] 刘洪媛,薛莉,宋长悦,等.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安徽医学,2010,31:1049-1051.

[10] 卢晓潇,黄雪兰,邹晓娉,等.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5318-5319.

[11] 张拾命,黄道中. 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放射学实践, 2011, 26: 553-556.

[12] 魏凌琳,陈晓宇,叶真.超声造影误诊肝脏局灶性病变原因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787-790.

(本文编辑:茹素娟)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ultrasonic contrast for focal liver lesions

TANGYing,LIUYan-jun,WENYu-peng,CUIHai-xia,RENQun.

UltrasoundDepartment,SanmenxiaCentralHospital,Henan472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ultrasonic contrast for focal liver lesion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hich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focal liver lesions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nd their clinic data and ultrasonic contrast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were 97.5% and 96%, respectively (P>0.05). The enhanced time, peak time and regression tim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ere longer in benign lesions than those in malignant lesions (P<0.05). There were 114 focal liver lesions detected in all those patients, containing 47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lesions with sonogram as fast-in and fast-out, 5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 fast-in and slow-out, 22 hepatic metastasis as fast-in and fast-out, 20 vascular liver cancer as fast-in and fast-out, 7 cirrhotic nodules as fast-in and fast-out, 8 focal fatty liver as same-in and same-out, 2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as fast-in and slow-out, and 3 liver abscess as fast-in and fast-out. Conclusion Ultrasonic contras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focal liver lesion showed high accuracy, and could clearly reflect the son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lesions, which wa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Focal liver lesions; Diagnosis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2016-05-19)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门静脉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