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分析

2016-11-29 06:42华,杨
关键词:小微河南省企业

杨 华,杨 阳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2.河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常态下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分析

杨 华1,杨 阳2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2.河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增长。认为河南省小微企业数量在本地企业实体数中所占绝对比重,吸收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大型企业的3倍,因此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了河南省影响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只有充分利用外部机遇,扩大企业内部优势的SO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结论。

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策略;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SO策略

当前,恰逢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结构性矛盾纵横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据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15年6月底,河南全省企业实体有75.6万户,其中小微企业有68.5万户,占90.6%,在各类企业中均占主导地位。同时小微企业就业吸纳率较高,促进就业作用明显;在2014年公示年报的企业中,河南省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比由2013年的59.2%增长到63.3%,以同样多的营业收入计算,小微企业使用的劳动力为大企业的3倍。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河南省小微企业应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最高发展战略,在经济新常态中引领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

1 新常态下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是企业发展中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能为决策提供系统的支持,是在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内外部环境总结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而为企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提供依据,最大化发挥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

1.1 小微企业的优势

第一,反应快、机制活、动力强。首先,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大型企业要小很多,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而且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组织结构较简单,层级少、人员较少,其独特的核心技术在面对市场领域变化时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层级结构迅速传达到企业高层,快速做出创新决策[1]。其次,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低价格竞争使得小微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自主创新动机更强。再次,小微企业管理环境较为宽松,这将更能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

第二,高度专业化。小微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因此其专业化程度就相对较高,由于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其管理费用少,相应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低,这有助于小微企业在短期内形成相对强大的竞争优势[1]。专业化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形成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而技术优势又可以进一步转化成差异化优势和成本优势[2]。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对河南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相关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65%的专利发明、80%的新产品。

第三,总量大、集中程度高。河南省小微企业总量大、占全省企业数量的90%以上,有绝对优势。据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4年统计,从行业偏好及相对优势来看,小微企业受资金能力和区域产业政策限制,往往会选择资本规模要求较低且政策限制较少的第三产业。统计显示小微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数量比例为4.4:19.5:76.1,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河南省小微企业相对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占小微企业总量的37.4%、15.3%、8.8%。就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郑州。郑州小微企业为21.6万户,占全省小微企业的38.4%。这种集聚效应便于河南省小微企业在第三产业范围内形成产业链,从原料生产、运输、加工、新产品销售等环节形成协同创新。

1.2 小微企业面临的劣势分析

第一,自主创新人才体制不健全。自主创新需要以高质量的科研人员为基础,而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低,无名校、少名师、知识“龙头”不明。高校的年轻副教授、教授拿不到科学基金项目就没有地位,基础研究项目主要是为晋升职称,难有前沿的科学与核心技术产生;河南省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分配制度、奖励制度上,仍然存在“重学术,轻效益”的倾向;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以攻克科技难关,难以建立真正能发挥实效的产业技术研发大平台,创新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科技人才培养领域“后继乏力”,科技人才流动限制过多,进一步加重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3]。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全省R&D人员数已达181 937人,同2014年相比增加8.2%,但都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R&D人员只占总数量的12.7%。在基础研究人员、应用研究人员和试验发展人员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河南省小微企业的基础研究人员均为零,详见表1。

表1 河南省2015年工业企业科技基础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第二,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因而信用度较低。特别是在信贷偏紧的环境下,银行贷款更侧重于投向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大,融资难成为当前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4]。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有借款需求并全部借到”的企业仅占3.1%。此外,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增加、销售资金回笼缓慢和贷款利息偏高等,也是造成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原因[5]。在与2014年小微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相比较时发现,大中小型企业的支出增加比分别为11.6%、19.8%、21.5%,只有微型企业的这一数字降低了23%。同时通过企业生存时间分析发现,河南省小微企业超60%为5年以下的年轻企业,然而企业生存瓶颈期为企业成立后的3-7年,可见河南省小微企业大多处于生存的危险期,很多小微企业减少对自主创新的投资,甚至根本不愿投资于创新。从表1中也可看出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远不及大中企业。

第三,自主创新产品比重较低。小微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更直接的是大多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体系,产品科技含量低、名优产品较少,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到优势[1]。2014年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全省工业企业当年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为8497个,小微型企业只占21%,中型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就是小微企业总和的3倍左右。

1.3 小微企业面临的机遇

第一,政府创新政策不断完善。首先,国家提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战略,不仅强化了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还完善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汇集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6]。其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迎来了“物联网+”时代,河南省顺应趋势在2014年投资850亿元与国内各互联网企业签约了434个项目,还明确了未来“互联网+”开放合作的重点领域,这将对河南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再次,为适应新常态,国家和省政府不断提出创新政策措施。2014年,国家将企业减半征收应纳税所得的范围再次扩大到1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享受优惠2.1亿元,优惠面达99%以上,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减税红利[7]。同时河南省工商局出台了《河南省工商局服务建设中原经济区红盾计划(2012-2015年)》,明确提出实施小微企业提质增量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组织起草并牵头实施《河南省创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8]。河南省工商局还下发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通知》,率先提出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和登记费用减免措施。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拓展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政策空间。 除此之外,河南还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9]。

第二,“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2015年3月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指出,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河南统计网统计,2015年的第一季度河南省与美国、韩国、东盟、日本和欧盟的外贸值合计616.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1%。“一带一路”给河南省带来的机遇主要是依托中原城市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郑州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东联西进,贯通全球,为对外科技开放打开了通道[10]。

第三,风险投资的发展。通常小微企业的创新资金以自有资金投入为主,银行贷款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为辅。但2014年度年报数据显示,河南省全部小微企业中亏损企业占37.4%,盈亏平衡企业占19.4%。与2013年度比较,全省小微企业亏损面扩大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及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因此小微企业的资金大部分忙于经营周转,自有资金投入创新的部分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获得的银行贷款少,政府虽有专项支持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随着风险投资的引入,小微企业获取了创新资金保障;同时风险投资家为小微企业注入资金的同时还融入企业管理,无疑有助于企业运作机制的完善,再者风险资金的投入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设计优化,完善企业的资本配置和融资体系,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4]。

1.4 小微企业面临的威胁分析

第一,技术创新成本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大国的崛起,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减少了对我国技术的输入,我国在技术贸易中获取溢出效应就更难了[1]。虽然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但从2014年中国科技网的统计数据来看,中部6省全部处于中国综合科技进步综合指数的第三类上,远低于平均水平,不利于河南省从其他省份企业中吸收经验和技术。

第二,自主创新风险高。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资金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且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有一个过程,然而由于技术不确定、顾客需求不确定、市场大小和新产品的竞争优势不确定,这些不确定都会对自主创新带来很高的风险。

第三,河南省产业融合度低。自2010年以来河南省共成立180个产业集聚区,它们是现代产业升级的产物,使得河南省的生产与生活、服务、销售得以协调发展。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河南省经济的恢复速度缓慢,当前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增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融合度低。目前,河南的一些产业集聚区存在盲目性,发展定位不明确,造成产业区的企业只是简单拼凑,未更好实现功能上的协调和衔接;且重视工业企业,忽视其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度低[11]。然而河南省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多是与生活服务相关的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的现状不利于小微企业的产业集聚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即使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小微企业能够融入产业集聚区,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信贷、税收等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使得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企业无力开展自主创新。

2 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

通过对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内外环境的分析,虽然能对其创新战略有一定的判断,但由于SWOT分析是建立在对个体的定性分析及计划制定过程中对个体的能力和知识存量的有限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河南省小微企业在新常态下的自主创新战略,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分析和验证。

2.1 基于SWOT分析建立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

从SWOT模型分析中可知,影响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的因素可通过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个层次来表示,具体层次所包含的因素见图1。

图1 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SWOT层次分析图

2.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组群相对于战略选择的比较矩阵A

机遇比较矩阵

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AHP对以上5个矩阵进行运算,得出5个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见表2。其中,n表示矩阵的阶数,CI表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CI=(ɑ-n)/(n-1),RI指平均随机一致指标,CR指一致性比率。由于阶数n和RI是已知的,通过公式CR=CI/RI得出CR的值,如CR<0.1则表示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表2显示,所有的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每个矩阵的特征值相对于它的特征向量能够作为权向量,用来反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表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

2.4 总排序权值与一致性检验

所谓的总排序,是指计算某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值的过程,即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矩阵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由各自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向量与A矩阵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的乘积得到。通过AHP软件运算得到表3的结果。

表3 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

总排序权值随机一致性比率:

0.0796<0.1说明层次总排序通过一次性检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各矩阵中的因素能够反映对小微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2.5 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河南省小微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

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HP对小微企业战略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的选择为SO战略,具体见表4。

表4 方案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3 结论分析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得出河南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选择的是SO战略: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优势以实现发展。SO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微企业要提高风险投资的意识和能力,减小银行贷款对小微企业的限制,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增加创新投入。从表3可以看出,高度专业化的权重最大,为0.5004,说明在众多因素中小微企业的集中化程度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影响最大;排第二名的影响因素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利用政府的支持,促进小微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将是提升小微企业专业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4]。

第二,小微企业可采用企业联盟创新策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创新,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表3数据,除了高度专业化、国家政策支持对企业自主创新十分重要外,小微企业总量大、集中程度高也有利于企业创新。有研究表明,28%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项目中,采用供应链合作开发的项目占20%~40%,25%的企业的此比例能达到40%~60%,20%的企业达到60%~80%,9%的企业达到80%以上[12-13]。河南省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地区上主要集聚在郑州,便于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政府将重点围绕13个产业,打造一批“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郑州产业集聚区2015年完成固定投资2450亿 ,并将大力推动各县(市)区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中小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的融资能力,力争全年完成融资260亿元,每个产业集聚区培育1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同时加快“两器一园”建设,力争新建2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着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可以说加入产业集群疑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小微企业可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来弥补创新人才不足、自主创新产品比重低的弱点。从表3可看出,小微企业创新产品比重低,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也较明显。小微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小微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给予合作单位和科研工作者相应的激励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14]。

[1] 黄芳.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模式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96-97,99.

[2] 杨利军.河南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6-63.

[3] 姜霄.提升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企业经济,2013(02):94-97.

[4] 欧阳钟回,纪文明.从风险投资视角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以福建诺旗集团为例[J].管理观察,2012(3下):24-26.

[5] 李小妹.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02):25-31.

[6] 张占仓,杨迅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河南的新机遇[N].经济视点报,2014-11-06(03).

[7] 崔晨涛.经济新常态下河南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机遇与路径[J].经济界,2015(02):69-75.

[8] 李勇,赵鸣.科技型中小企业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07):84-87.

[9] 杨芬. 新常态下河南省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政策支持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10):38-39.

[10]崔晨涛.新常态下郑州融入“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思路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51-54.

[11]严全治,赵冉.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常态下看河南[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141-143.

[12]张保胜.自主创新与优势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工业行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04):126-129.

[13]李梅志.河南省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68-71.

[14]夏红云.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9-21.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 OF SMALL & MICRO BUSINESSES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YANG Hua1,YANG Yang2

(1.SchoolofBusines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2.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China’s economy is facing downward pressure.Onl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China’s economy maintain medium and high speed growth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According to the article,the number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Henan Province accounts for an absolute proportion in local business entities,their ability to absorb labor force is three times stronger than that of large enterprises,and therefore thei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rucial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Henan Province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In combination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paper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Onl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external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the SO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internal advantage ca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be improve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SWOT analysi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SO strategy

2016-02-23

杨华(1989-),女,河南省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1673-1751(2016)02-0104-06

F276.3

A

猜你喜欢
小微河南省企业
企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