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016-12-02 03:33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联合国移民人才

聚焦

VR人才:中国数量不及印度,但需求量全球第二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近日发布了全球VR(虚拟现实)人才报告。美国VR人才占全球总数40%,需求量也是最大。中国VR人才数不及印度,但需求量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VR从业者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印度等以IT高科技为主导的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作为第一梯队,美国VR人才占全球总数40%,其后的第二梯队英国拥有全球8%的VR人才。在亚太地区,中国VR人才数量占全球2%仅次于印度,紧跟其后的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

从各国特色行业来看,美国的娱乐游戏和英国的设计等领域集中了大量VR人才;加拿大、日本的VR人才则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分布较多,以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为主;德国的VR人才除了在研究机构进行研发之外,还专注于其传统强项汽车和工程制造领域的前沿VR探索;中国的VR人才则在建筑与规划、互联网和电子产品领域有相当的侧重。

正在起步期的中国VR产业,单以绝对人数来看,并不缺乏VR从业者。但高质量、专业的VR人才的储备不完善,当前很多VR人才都是为了业务发展需求而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而来的,同时,产业生态建设和产业链部分环节的缺失,成了限制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VR的核心技术主要涉足图形图像、输入算法、交互、光学等尖端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近乎严苛。在这个复合度极高的领域里,能专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本身就很少,能综合性地扎根VR就更加凤毛麟角。然而,当前VR开发人员大多是从游戏、动漫、3D仿真、模型等行业转型而来,因此,由于行业技术间的差异性,人才很难快速融入VR领域。

从当前在领英平台上发布的VR职位需求量来看,国内很多大型IT企业向VR人才抛出了高薪的橄榄枝,但由于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等核心因素,企业依然难觅专业的、复合型VR人才,取而代之的是从其他软硬件开发部门借调人员,临时跟风拼凑起VR业务部门。(来源:腾讯科技,2016年6月13日)

英媒:中国汽车制造商与科技企业联手增强竞争力

201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的荣威RX5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数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正开始与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联手打造未来汽车,旨在今后能在跟国外同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西方汽车企业正纷纷与硅谷竞争,双方都尝试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方面能占据领先位置。

在中国这个全球目前最大的汽车市场中,那种认为在无人驾驶时代里西方科技企业或会把一家已成型的汽车制造商仅仅当一个硬件供应商的担忧,似乎并不是个问题。

中国最大的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曾推出了一款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联网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荣威RX5。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慢慢增加本土市场份额以取代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外国竞争品牌,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高销量。中国汽车制造商若想保持他们现有的势头,就必须要赶在他们的竞争对手前与当地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尤其是那些位于海外的对手。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中国品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来扩大我们的中国市场和用户。”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融表示。长安汽车也和包括百度、华为、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科技公司有着合作关系。

中国汽车制造商与本土科技公司之间的协定尚未成为销售的重要推动力,但是这其中的机遇却是巨大的。

(来源:环球网,2016年6月15日)

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移民组织 或有助于引进人才

6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斯温,并递交了王毅外长就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移民组织事的信函。

国际移民组织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通过与各国合作处理移民问题,确保移民有秩序地移居接收国。目前,该组织共有162个成员国。

加入国际移民组织, 有助于海外人才的引进。近年来,中国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陆续发布了包括《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在内的多项新政,为海外人才“走进来”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对技术移民的认识度不高、协调统筹工作不够等等,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人才引进的成效。加入国际移民组织,借鉴其在移民管理能力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有利于营造引进国外人才的优质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人才的力度。

对于在海外的华侨,则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其权益。“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正是国际移民组织的职责之一。也正因此,在某些情况,特别是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国际移民组织可以在必要时伸出援手,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展合作,解决华侨群体的燃眉之急。

(来源:新华网,2016年6月15日)

《自然》杂志中国特辑: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英国《自然》杂志6月23日推出中国特辑,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聚焦中国科学的飞速进步,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加强中国基础研究》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国24%,美国18%,日本12%的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中国的投入仅占研发总预算的5%。他表示,除加大投入外,还需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标准,采用更适当的指标追踪进度,评估成果。除论文发表数量外,还要注重引用量,推动重大科学问题上的突破。

随着中国逐渐在全球创新中获得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开始看重中国的科研力量。文章末尾写道:“世界拭目以待,中国的科学革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中国是否能够完成向世界科学强国的转型。”

(来源:《科技日报》,2016年6月23日)

联合国缺中国人才

在联合国跟来自近200个成员国的4万多名人员一起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会费第三大缴纳国,但中国雇员在联合国的比例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低。

据联合国的报告,当前联合国系统有中国籍雇员450人,占总人数的1%。其中供职联合国秘书处的非语言类中国籍专业人员只有74名,低于联合国开出的136人额度。而目前国际组织里任掌门人的中国人仅4位。

为何缺中国人才?第一是近水楼台的原因。以联合国为例,总部在纽约,其他办事处在曼谷、日内瓦、内罗毕和维也纳等地方。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遥不可及”。如果中国把国际组织办在家门口,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投行,就方便培养国际组织人才。

第二,联合国要求职员熟练掌握两门以上外语,而很多法律条文用的是法语,这对只会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比较吃亏。另外,有联合国的中国职员向记者表示,中国人比较内向,不太擅长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和韩国同事更西方化。

第三,国内对国际公务员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国际组织不了解。日本和韩国为了提升软实力,增加话语权,在输送国际人才方面一直很积极。像韩国政府力争通过吸引国际机构在韩落户以扩大国际影响力。

记者还发现,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精英大多自带“光环”。他们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有海外留学经验,会多国外语,能够接受多元文化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

(来源:《环球时报》,2016年6月6日)

猜你喜欢
联合国移民人才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人才云
移民火星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 联合国糖尿病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内陆移民(外二首)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