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抑郁障碍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2016-12-06 12:19何兴鑫宋丽萍白雪姣段雪薇王梦娇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坚韧性教养惩罚

何兴鑫宋丽萍白雪姣段雪薇王梦娇李 宏

①中国.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 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通讯作者 E-mail:1437550938@qq.com

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抑郁障碍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何兴鑫①宋丽萍②△白雪姣③段雪薇①王梦娇①李 宏①

①中国.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 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通讯作者 E-mail:1437550938@qq.com

目的:探讨母亲惩罚严厉和抑郁症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心理弹性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对61例成年早期抑郁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的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 0.404,P<0.01);心理弹性乐观性维度与成年早期抑郁障碍呈显著负相关(r=-0.335,P<0.05)。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乐观性均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抑郁症状之间有调节作用。结论: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可以正向缓冲母亲严厉的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进而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成年早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母亲惩罚严厉;心理弹性;成年早期;抑郁障碍

目前抑郁障碍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抑郁障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类疾病[1]。不同研究对成年早期的年龄划分不同,本文所指的成年早期是以生理的成熟时间划为成年早期的开始,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划为成年早期的结束,即18~35岁[2]。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压力也越来越大,升学、就业、工作、婚姻等一系列人生的重要课题都将成为成年早期的挑战,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处于此阶段的个体抑郁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研究成年早期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是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其发病的基础。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3]。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及健康心理的发展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障碍存在密切联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可能与抑郁障碍的发生及转归相关[4-5]。特别是母亲,作为子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消极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导致子女消极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对他们情绪适应和健康发展的影响也更深刻[6]。有研究发现,与父亲相比,母亲的教养方式有其独特性,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母亲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和陪伴子女[7]。子女对朝夕相处的母亲情绪变化更为敏感,同时也希望在母亲那里得到更多的温暖和理解。母亲如果对子女过多的采用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8-9]。母亲教养方式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和心理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探讨母亲惩罚严厉这种消极教养方式与成年早期抑郁症状的关系。

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力等,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将其定义为:在面临逆境、创伤、悲剧、威胁、艰辛及其他生活重压下能够良好适应的"反弹能力"[10]。心理弹性是个体情绪调节的重要保护因素,有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较好的个体,其焦虑、抑郁症状较轻[11]。Jeong—Ho Seok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下降,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因子的得分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12]。因此,心理弹性也是影响个体抑郁的因素之一,心理弹性强弱不同的个体面临同样的压力环境,其抑郁症状程度是不同的。本研究试图探讨心理弹性在母亲惩罚严厉和抑郁障碍之间的调节作用,预期通过提升心理弹性,可以有效地预防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进而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山西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2015年10月—2016年1月住院的,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成年早期抑郁患者61例。每位患者均自愿参加,并承诺对其个人信息保密。年龄18~35(25.59±6.64)岁,其中男生34人(55.8%),女生27人(44.2%)。受教育程度为初中7人(11.5%),高中26人(42.6%),大专及本科以上28人(45.9%)。

1.2 方法

1.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13]采用岳冬梅修订版,共66条目,分为父亲6个因子,即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母亲5个因子,即MF1(情感温暖、理解),MF2(过度干涉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量表条目采用1~4记分(1=从不;4=总是)内部一致性系数平均为0.75,重测信度系数为0.78。

1.2.2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4]采用肖楠、张建新修订的中文版,共25条目,分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采用0~4的5级评分(0=从不;4=一直如此),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强。中文版CD—RISC的Cronbach'sα为0.91。

1.2.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item,HAMD)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两名心理治疗师采用HAMD—24评定抑郁症状。HAMD—24评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轻度抑郁,20~35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统计。

2 结 果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

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矩阵。相关分析表明,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的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04,P<0.01),与心理弹性的乐观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391,P<0.05);心理弹性的乐观性维度与成年早期抑郁障碍呈显著负相关(r=-0.335,P<0.05)。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n=61)

2.2 心理弹性各维度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以母亲惩罚严厉为自变量,抑郁症状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以考虑心理弹性各维度对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关系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层变量为控制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第二层变量为去中心化的自变量(母亲惩罚严厉)和调节变量(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第三层是去中心化后的自变量与调节变量之积(母亲惩罚严厉×坚韧性、母亲惩罚严厉×力量性、母亲惩罚严厉×乐观性)。

表2 心理弹性坚韧性维度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之间调节效应的检验

表3 心理弹性乐观性维度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之间调节效应的检验

结果见表2和表3显示,母亲惩罚严厉与心理弹性各维度的交互作用进入回归方程后,坚韧性和乐观性两维度的△R2达到显著性(P<0.01),说明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乐观性对母亲惩罚严厉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对个体的抑郁情绪影响较大,心理弹性对母亲惩罚严厉与成年早期抑郁症状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乐观性能够缓冲母亲惩罚严厉的作用,调节母亲惩罚严厉对抑郁症状的不利影响。

成年早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随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以及面临着生活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此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人生观、价值观等确立的黄金时段,进而对人格的稳定与否至关重要。以往很多研究表明,母亲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更加深刻。朱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母亲的温暖理解、热情支持是大学生最坚强的心理后盾[15]。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对子女的情绪及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然而,面对同样的家庭环境或严厉的母亲,有些个体可能适应不良,出现一系列身心障碍,有些个体则适应良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心理弹性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含义是个体经历了逆境或者创伤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16],是"自我调适机制"的成功应对[17]。

高心理弹性个体的特质之一就是自身能够运用积极态度和情绪面对问题[18]。众多研究均表明,"关爱的支持性社会关系"是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国内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影响很大,低心理弹性组被"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机会显著高于高心理弹性组,特别是母亲惩罚严厉维度上比父亲的差异更为显著[19]。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高心理弹性水平正向缓冲母亲惩罚严厉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即面对母亲的惩罚严厉,心理韧性和乐观水平高的个体抑郁症状较轻。而心理韧性和乐观水平低的个体即使母亲的惩罚严厉较低,其抑郁症状仍可能较重。

成年早期抑郁障碍的预防、缓解及控制,不仅是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同样是应用心理学所探讨的问题。药物治疗抑郁症状的同时,更应关注个体的心理层面,提高自我保护及调节机制,帮助个体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本研究揭示了心理弹性机制背后的坚韧性和乐观性对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提示心理工作者在进行干预时可以通过增强个体心理弹性的坚韧和乐观来预防并缓解抑郁症状。同时也提示了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特别是母亲的严厉与否,对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Barbw D H著,刘兴华译.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3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87-35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72-374

[3]付慧鹏,霍军,赵小会.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9):198-199

[4]Schwartz O S,Sheeber L B,Dudgeon P,et al.Emotion socialization with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J]. Clin Psychol Rev,2012,32(6):447-453

[5]伏炜,马现仓,高成阁.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3):337-339

[6]Tan S,Rey J.Depression in the young,parental depression and parenting stress[J].Australasian Psychiatry,2005,13(1),76-79

[7]陈云波,姚海燕.尿毒症儿童父母教养压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48-550

[8]Shirtcliff E,Zahn—Waxler C,Klimes-Dougan B,et al.Salivary dehydroepiandrosterone responsiveness to social challenge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alizing problem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7,48(6),580-591

[9]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10]李杰,厉萍.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4,27(3):235-237

[11]李玉丽,曹枫林,孔箴,等.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6-588

[12]Jeong—Ho Seok,Kyoung—Uk Lee,Won Kim,et al.Impact of early—life stress and resilience o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Yonsei Med J,2012,53(6):1093-1098

[1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44-446

[14]Yu X N,Zhang J 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15]朱丹.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0,9(4):45-47

[16]Luthar S S,Cicchetti D,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Child Development,2000,71(3):543-562

[17]Richardson G 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18]Masten A 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27-238

[19]杨震.高师生心理韧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490-1495

Mother Way of Punishment and Depression:Moder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 in Young Adulthood

He Xingxin,Song Liping,Bai Xuejiao,et al
The Mental Health Division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way of punishment and depression in young adulthood,and further analyz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Methods:61 young adulthood with depression completed the 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and a self—made general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Results:Mother way of punishment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of young adulthood(P<0.01);Optimism dimension of resilience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of young adulthood(P<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way of punish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f young adulthood was moderated by the optimism and tenacity of resilience.Conclusion:In young adulthood,enhancing resilience,can positively buffer the influence of mother way of punishment to depressive symptoms.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the young adulthood depression and development.

Mother way of punishment;Resilience;Young adulthood;Depression

R395.9

A

1005—1252(2016)11—1731—04

10.13342/j.cnki.cjhp.2016.11.034

2016-05-19)

http://www.cjhp.com.cn/

山西省科技公关项目—公共卫生预防干预服务模式研究—抑郁障碍心理治疗规范化流程的拟订(编号:20120313027—3)

猜你喜欢
坚韧性教养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真正的惩罚等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