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ic ICL与F-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

2016-12-06 07:04付明山卫晶仙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飞秒屈光度散光

付明山,卫晶仙

(运城市眼科医院,山西运城 044000)

Toric ICL与F-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

付明山,卫晶仙

(运城市眼科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F-LASIK)手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T/ICL)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中远期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采集患者66例,年龄18~40岁,其中36例(72眼)接受F-LASIK手术,30例(60眼)行T/ICL手术。术后随访1、6、12个月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并记录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时的视觉症状,比较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结果:术后两组安全性指数均>1,TICL组大于F-LASIK组(P<0.05),有效性指数F-LASIK组在12个月时小于1,其余均大于1,TICL组优于F-LASIK组(P<0.05),术后1个月TICL组较F-LASIK组残余轻度散光(P<0.05),2组间UCVA、BVCA.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LASIK组有12%眼发生平均约为(-0.75±1.25)D的屈光回退,经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F-LASIK与TICL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均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满意度,同F-LASIK相比,TICL更安全稳定。

高度近视散光;飞秒激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视觉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a)年龄≥18岁,无眼部手术史;b)屈光度-6.00~-12.00D,散光在-5.00D以内;c)屈光度近两年稳定;d)排除圆锥角膜、青光眼等眼部禁忌证以及全身禁忌证;e)1年完整的复查记录。符合飞秒手术(FLASIK):a)平均角膜曲率≥39D;b)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80 μm;c)不残留屈光度。符合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T/ICL):a)年龄≥20岁;b)前房深度≥2.8 mm;c)角膜内皮细胞数≥2 500/mm2。回顾性收集2012~2013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眼科医院接受近视屈光手术且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手术患者66例,其中36例(72眼)其中男26例,女10例,接受F-LASIK手术,30例(60眼)其中男18例,女12例,行T/ICL手术。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备案。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屈光手术检查,包括视力、主客观验光、眼压、眼轴、眼前节分析、像差分析以及三面镜检查,存在严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行眼底激光治疗。T/ICL组需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水平径,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以及UBM检查。术前点3~5 d抗生素眼药水。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完成。

1.2.1F-LASIK组美国Intralase iFS 150飞秒激光制作瓣厚90~100 μm,边切角120度,蒂位于12点,直径为8.3~9.0 mm的角膜瓣。应用美国VISX S4-IR准分子激光仪进行切削。

1.2.2T/ICL组术前2周术眼于11点和1点位行周边虹膜激光打孔,直径不小于0.8 mm,手术当日于裂隙灯下行水平轴及旋转轴标记。选用瑞士STAAR公司的第4代T/ICL,常规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方法植入。

1.2.3术后用药及随访术后局部滴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每天3~4次,共2周,以及降压眼眼药水每天2次,共两周。分别于术后1 d、1周、1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

1.2.4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UCVA、BCVA、等效球镜,眼压等。

1.2.5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术后12个月对每名患者进行电话调查,参考协和医院研制的问卷,制定包括白天视力(远近)、夜间视力(远近)、驾车容易程度、眩光、光晕、眼干、视疲劳、手术整体效果10项,每项分为5个等级:变差、稍差、相同、稍好、变好,依次计1、2、3、4、5分。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视力和屈光度

2.1.1可预测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所有术眼以术后达到正视状态作为预期屈光度,F-LASIK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8%、85%、79%的等效球镜度在预期屈光度±0.50D以内,92%、88%、83%的等效球镜度在预期屈光度±1.00D以内。T/ICL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9%、85%、82%的等效球镜度在预期屈光度±0.50D以内,92%、88%、83%的等效球镜度在预期屈光度±1.00D以内。术后1个月F-LASIK与T/ICL组在UCVA、BCVA、等效球镜度及有效性指数上(术后UCVA/术前BV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LASIK组79%UCVA≥1.0,92%眼术后UCVA≥术前BCVA,94%眼术后BCVA≥术前BCVA,T/ICL组59% UCVA≥1.0,91%眼术后UCVA≥术前BCVA.94%眼术后BCVA≥术前BCVA。另外,两组在术后1个月的安全性指数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见表1。

表1 术后1月2组视力屈光度比较(±s)

表1 术后1月2组视力屈光度比较(±s)

参数 F-LASIK T/ICL t值P UCVA -0.00±0.012 0.047±0.031 -1.87 >0.05 BCVA -0.02±0.007 -0.00±0.018 -1.36 >0.05等效球镜 -0.32±0.07 -0.31±0.16 0.12 >0.05安全性指数 1.07±0.12 -1.20±0.27 2.25 <0.05有效性指数0.98±0.14 1.175±0.83 1.01 >0.05

2.1.2稳定性术后6、12个月同术后1个月相比,FLASIK组有12%眼发生平均约为(-0.75±1.25)D的屈光回退,,等效球镜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 2.32,t=3.23(均P<0.05);随访12个月内的T/ICL组等效球镜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视觉质量调查问卷

全部66例患者对远视力和手术整体效果表示满意,F-LASIK组其他评分从高到低白天视力、驾车容易度、视物疲劳、光晕、眩光、夜间视力、眼干,除了夜间视力和眼干评分在3分以下,其余均在3分以上,表示与术前比较无变化。T/ICL组评分从高到低依次白天视力、驾车容易度、眼干、视物疲劳、夜间视力、光晕、眩光。除了眩光评分在3分以下,其余均在3分以上。表示眩光较术前严重。

3 讨论

飞秒激光在角膜瓣制作中较高的安全性、可测性,生物力学稳定性越来越的得到广泛的认可。T/ICL植入术可以保持角膜的完整性,而且手术过程有一定的可逆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两种手术均能有效恢复正常的裸眼视力,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在本研究中,两组安全性指数均>1,两组手术后12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术前BVCA达92%,其中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F-LASIK占56%,T/ICL组占68%。表明两组术后UVCA优于术前BVCA。术后12个月的等效球镜在预期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两组均在83%。高于文献的47%[1],可能由于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等效球镜较小。从结果看,F-LASIK与T/ICL均有效的矫正了术前的屈光不正,从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来看,在矫正-6.00~-12.00D合并-5.00D的近视散光时,T/ICL要优于F-LASIK术。F-LASIK术制瓣更薄更均匀,高阶像差增加少[2],术后角膜瓣与基质床层愈合良好,可较好的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结构等特点,使得屈光度较高(>-10.00D)角膜厚度理想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LASIK手术。但是术后高阶像差的改变,加重术后暗环境下眩光、夜间视力模糊等视觉质量问题,以及术后屈光回退[3],使得飞秒LASIK手术不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最理想的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T/ICL)能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尤其是>-12.00D以上的高度近视以及角膜不能耐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最佳选择,同时手术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对于-6.00~-12.00D合并-5.00D的近视散光,特别是屈光度高于-10.00D,可优先考虑T/ICL植入术。

患者主观感觉方面:两组术后患者均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但仍然有抱怨眩光、光晕、视物疲劳、干眼等问题。F-LASIK术后有18.9%患者觉得某些症状比术前稍差,尤其是夜间视力、干眼。T/ICL组术后有7.3%患者觉得某些症状比术前稍差,尤其是眩光,原因可能为: a)T/ICL植入使眼内屈光介质增加,增加的屈光界面可能产生更多的眼内散射,这种作用可能与T/ICL的厚度、位置有关。b)残留的轻度散光度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于T/ICL植入术保留了角膜的完整性,降低了球差与慧差[4],使患者满意度优于F-LASIK组。

综上所诉,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高度近视散光中远期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总体相似,若角膜厚度及基质床在允许范围内,可优先考虑F-LASIK手术,对于角膜厚度限制和预计回退较大的,屈光度大于-12.00D的患者以T/ICL首选。

[1]俞阿勇,王勤美,朱双倩,等.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3年随访报告[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 (9):1004-1006.

[2]徐凤,赵少贞.飞秒激光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眼视光杂志,2007,9(3):210-212.

[3]Jung HG,Lim TH.The Recovery of Optical Quality after Laser VisionCorrection[J].Korean J Ophthalmol,2013,27:249-255.

[4]王雁,赵堪兴.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本文编辑:王知平

R779.6

B

1671-0126(2016)02-0017-03

付明山,男,主治医师,从事眼科屈光手术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飞秒屈光度散光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全飞秒与半飞秒的区别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基于飞秒激光的固体危化品切割机床设计与开发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飞秒激光强场下的解离电离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基于飞秒脉冲相关法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测量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