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竞走关键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2016-12-09 12:58刘建国蒋纯金吴佳贤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步频右腿夹角

敬 艳,刘建国,蒋纯金,黄 鹂,吴佳贤,高 聪

刘虹竞走关键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敬 艳1,2,刘建国3,蒋纯金2,黄 鹂2,吴佳贤4,高 聪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定点摄像法、影像解析法等,以刘虹参加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选拔赛20km比赛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里约奥运会技术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刘虹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特征较好。技术规范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其腾空时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内,但是最后冲刺阶段由于提速导致腾空时限远超过临界值。头顶垂直位移稍偏大,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偏小,垂直膝关节角度同样偏小,且重心移动速度越快,其膝角越小,易形成“跑”的动作表象。着地技术符合裁判员判罚的直腿标准,且垂直支撑阶段“反弓”动作明显。实效性特征表现为左、右步长均有提高,“小步高频”的中国技术风有较大改观;但仍存在左、右不均衡现象。两大腿夹角偏小,说明刘虹向前“送髋”的技术仍需改进。

刘虹;竞走;关键技术;运动学;里约奥运会

竞走是一项视技术为其生命,体能为其基础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它在我国田径史上曾创造过5个奥运冠军以及数次世界冠军的辉煌战绩。但是,也曾历经北京奥运无奖牌等低潮期,总体上我国竞走项目在历代田径人的努力之下处于起伏中的上升期,尤以北京世锦赛女子竞走以及里约奥运会男女20公里项目重掌传统优势项目之舵令人振奋人心。近年来中国女子竞走尤以刘虹等运动员的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在历经数次大赛的磨练后不断完善。如在2015年西班牙拉科鲁尼亚举行的竞走挑战赛中,以1小时24分38秒的成绩创造新的世界记录夺得冠军,且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上、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选拔赛以及里约奥运会上勇夺金牌。规律的探索始于成功经验的总结,对当前我国女子竞走最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竞走技术改进规律的摸索。因此,本研究对刘虹在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选拔赛上的技术动作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其技术的优缺点为其争取更大的突破以及为中国竞走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女子20km竞走冠军获得者刘虹的全程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等途径查询有关竞走技术动作分析的理论资料,并参考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解剖学相关专著。

1.2.2三维定点摄像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3月6日黄山竞走大奖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本次比赛拍摄地点在起终点前150m处。使用CASIO EX-FH25摄像机2台,定点拍摄女子20km公路比赛过程。根据现场情况设定拍摄参数,现场拍摄机位图如图1所示,一部置于前进方向的正前面,另一部置于右侧面,主光轴夹角约70°左右。拍摄频率为120P/s,曝光时间1/1000s,右侧前面摄像机主光轴高度约为1.0m,摄像机距离拍摄点约为11m,相机焦距为49mm,正侧面摄像机主光轴高度约为1.0m,摄像机距离拍摄点约为9m,相机焦距为37mm。在录像范围内标定标尺如图1,将标定距离设为运动员步长约2倍的2.5m,并在两端贴点标志,每50cm用胶布贴标记,尽量减少标点的人为误差,因为运动员运动轨迹的不确定性将标志区的横向距离贴至马路边沿。贴点所用的材料为双面胶,优点在于粘滞性强,不易脱落,在夏日暴晒后能更好的贴于地面,避免标志区被赛前清洁车消除。这一新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标定运动员的运动路径,不会因与录像机的远近问题而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并在比赛前、后用爱捷三维DLT辐射标定框架对研究动作范围进行标定(见图1)。为了更为准确研究身体和髋部运动轨迹,将X轴与运动方向平行,Y轴垂直于运动方向,Z轴垂直于地面。三维坐标的设定:以2-3球为坐标原点,以1-3球同原点的连线为X轴,X轴指向运动方向,Y轴是2-3球射出X轴的垂线,水平面是由1-3球、2-3球、7-3球中心连线构成的平面,这三个球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Z轴是由X轴、Y轴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等框架稳定后,两个摄像机同时开启,由一个人现场指球,报告框架8根杆的号码,拍摄人员按照顺序依次报号记录声音,以备解析时辨别,为防止光线影响,用深色方布1块在2个机位的后方遮挡,减少解析时难度:记录框架平面简图,以备解析时对照位置。

图1 现场拍摄机位示意图Graph 1 Cameras’positions at the scene

1.2.3影像解析法 采用Ariel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和Dartfish8图像处理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定量处理,解析过程中使用松井秀治人体惯性参数模型,并依据研究需要选取21个关节点,采用低通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平滑系数为8-16Hz,获取运动员的技术详细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的运动学参数利用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求出各阶段技术动作运动学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1.2.5技术阶段的划分(见图2)

图2 刘虹一个复步动作技术阶段的划分Graph 2 Liu hong’s techinique phases in one step

1.2.6分析阶段的划分

本次比赛均在公路上进行,每圈1km共计20圈。以往对竞走技术的研究均是选取20km中某1圈中的1个复步作为研究对象,而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变化幅度大,仅以其中的某1圈作为研究对象可能不能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根据本研究需要并结合刘虹本次比赛的分段速度变化特征,将整个比赛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第1阶段为第1-3km、第2阶段为第4-12km、第3阶段为第13-19km、第4阶段为第20km;并对每个阶段各圈中的运动学参数平均值进行分析(见表1、图3)。

新的个税法采用了按年纳税,工资薪金个税预扣预缴采用了累计预扣法,并且还要在年终过后汇算清缴。收入的忽高忽低,对全年应缴纳的个税总额不产生任何影响。

表1 刘虹比赛阶段划分一览表Table 1 Liu Hong’s competitive phases

图3 刘虹20公里比赛的分段成绩特征Graph 3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u hong’s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racewalking competition of 20km

2 结果与分析

2.1竞走技术规范性指标特征分析

国际田联最新规定将竞走定义为:竞走时运动员用双脚向前行走的方式保持与地面的接触,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脚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1]。竞走技术规范性指标指的是竞走技术应该符合竞走定义以及判罚规则规定,因此根据竞走的定义及规则认为竞走规范性指标可以从无肉眼可见的腾空和特定阶段的无屈膝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2.1.1腾空判罚技术参数特征分析 裁判员判罚腾空的主要尺度在于腾空时间、重心垂直位移、头顶垂直位移等指标,而有研究认为裁判员肉眼无法准确观察运动员重心的垂直位移。因此,本研究选取腾空时间、头顶垂直位移以及会给予裁判员腾空视觉表象的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和垂直膝角对刘虹的腾空规范性指标进行分析。依据生理学的实验,人眼睛成像的时限需要1/24s的时间,也就是约0.042s下为最合适的腾空时限,若超过0.042s则腾空动作将在裁判员眼中成像从而可能导致判罚。国内很多学者和科研人员将裁判员判罚腾空的时限分为:0.042s以下为合理腾空时限,0.042-0.07s为模糊腾空时限,0.07s以上为犯规腾空时限[2]。国际上有学者De Angelis and Menchinelli(1992)等人认为腾空时间低于0.04s时,肉眼难以察觉[3]。因此,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腾空时限保持在0.04s左右为合理区间。表2的数据显示本次比赛4个阶段刘虹左腿蹬地和右腿蹬地的腾空时间均值为0.054s、0.069s;左、右腿蹬地腾空时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内,而国外优秀女运动员的腾空时间均值为0.053s[4]。刘虹在4个阶段中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腾空时限达到0.083s,超过腾空犯规0.07s的上限,有被判罚的可能且规则规定最后100m主裁判有权取消比赛资格。因此,刘虹应该不断完善技术,特别是保障最后冲刺阶段的技术规范性。而在比赛最后阶段体能下降明显的前提条件下,提高保持规范技术的能力主要在于日常有氧耐力以及速度训练中加强规范技术意识。

图4 刘虹第四阶段头顶位移波动曲线Graph 4 Curve of Liu Hong’s vertical head motion in phase 4

表2 刘虹腾空技术的相关参数一览表Table 2 Liu Hong’s flight technique parameters

头顶垂直位移方面:相关研究指出竞走运动员头顶位移在0.03-0.05m之间难以判别[5]。而研究发现此次比赛4个阶段刘虹的头顶位移均值达到0.073m,远超过0.03-0.05m的判别范围,但是低于国外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0.10m的头顶垂直位移[3]。国外运动员较短的腾空时间却保持较大的头顶垂直位移,从而能够保持稳定而又较大的步长,说明其动作的实效性好。虽然刘虹的头顶位移波动技术要优于国外运动员但与0.03-0.05m的判罚标准差距仍较大,且其较高的腾空时间,说明其在后期的训练中应重视以较短的腾空时间获得充分的头顶垂直位移的技术训练。那么其技术改进的根本是应该加强后蹬技术的训练,保持适宜的后蹬角和后蹬方向。

摆动腿离地瞬间的膝角以及垂直支撑阶段的膝角能够从直观上判断运动员是否有“跑”的动作表象。有研究指出: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应该在160°以上[6],刘虹本次比赛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左、右腿蹬地的均值为150.1°、149.1°,与160°差距较大。离地瞬间摆动腿膝角小,摆动半径小,前摆幅度小,易造成重心起伏高导致判罚。且垂直支撑阶段膝角小,速度越快膝角越小,膝角小容易形成“跑”的动作外形,“后撩小腿”现象易发生。因此,刘虹应该在保持摆动腿大、小腿不要过分折叠的技术方面予以重视。

2.1.2屈膝技术参数特征分析 规则规定:前腿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必须伸直(膝关节不能弯曲),也就是膝关节角度必须大于180°。而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结构的因素,以及人眼的视觉效应,有研究认为只要大于175°就可以认为是伸直[7]。表3显示4个阶段中刘虹着地瞬间膝角以及垂直支撑阶段膝角都大于175°,能明显的观察到膝关节伸直的动作表象;且垂直支撑阶段刘虹的膝角均大于180°,有明显的“反弓”动作表象。垂直支撑阶段“反弓”动作表象不仅能给裁判员视觉满意感,且从牵张反射性原理出发,“反弓”动作有利于推动髋关节前移,提高动作的实效性。但是,由于膝关节过度伸展,髌骨一方面受到髌腱向上拉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受到髌韧带向下拉的作用力;导致髌骨向内受到更大的应力刺激,易引起髌骨损伤。此外,膝关节过度伸直致使胫骨前侧肌群过度紧张,同样容易引发疲劳导致损伤。因此,在训练中经过长时间的竞走专项技术训练之后,应高度重视膝关节和胫骨前侧肌群放松能力的提升。

膝关节从着地到垂直支撑阶段有伸直的瞬间是不足以达到标准,这个瞬间还必须有时间的要求,也就是说此动作表象仍然要满足人类眼睛成像的时限要求。研究表明,膝关节在支撑腿着地瞬间至垂直支撑阶段保持180°的时间必须超过0.07s,这样才能在裁判员眼里留下垂直的表现[5]。从表3的数据发现:刘虹的左、右腿着地到垂直支撑阶段膝角大于180°的时间均值为0.071s、0.065s;右腿少于左腿,且少于0.070s的临界值;但是其并没有被判罚屈腿犯规。原因在于:刘虹整体动作协调、连贯,且随着竞走运动速度的提高导致支撑时间的缩短是必然趋势;因此该指标不足以作为判罚屈膝的尺度,应该结合整个膝关节伸直的动作时间整体考虑。研究表明:左、右膝关节直腿时间都大于0.16s,才能给裁判员以直腿的动作表象[2]。从表中数据发现整个膝关节伸直的动作时间均值为0.185s、0.195s,远大于0.160s的临界值;因此,刘虹在屈膝的运动学参数方面表现良好。

表3 刘虹屈膝技术的相关参数Table 3 Liu Hong’s knee bending technique parameters

2.2竞走技术实效性指标特征分析

竞走技术的实效性特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规范的技术夺取比赛的最终胜利;将其具体化到竞走技术指标中则表现为竞走的速度特征。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竞走成绩的主要因素。步长与步频是矛盾的统一体,片面加大步长将会减慢步频,片面加快步频将会减小步长[2]。纵观历年来的竞走研究资料发现,多数研究结论仍将中国运动员界定为“小步高频”的技术风格。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一改中国技术风,从2003-2011年间,中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步长从 1.02增加到1.08[8]。因此,本研究选取运动员的重心移动速度、步长、和步频及其影响因素对刘虹的竞走技术实效性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表4 刘虹四个阶段的步长、步频和重心移动速度Table 4 Liu Hong’s step distance,step frequency and gravity movement speed in the 4 phases

表4中为刘虹4个阶段实效性指标的运动学参数,步长指的是运动员摆动腿脚后跟到支撑腿脚后跟之间或者摆动腿脚尖到支撑腿脚尖之间的水平距离。从4个阶段来看刘虹左腿蹬地步长均值为1.11m,右腿蹬地步长均值为1.14m,显然高于2009年无锡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上刘虹左腿蹬地1.05m,右腿蹬地1.07m的步长水平[9]。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小步”的技术风格已经得到改善,但是,4个阶段中左腿蹬地步长均小于右腿蹬地步长,说明左右腿不均衡现象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步频是指1s内两腿交替的频率值。本次比赛刘虹的步频均值为3.543步/s,步频从第一阶段的3.478步/s增加到最后冲刺阶段的3.543步/s;说明伴随着竞走速度的提高,刘虹步频和步长出现双增高现象,从实效性特征来看其为优化现象。但是高步频的技术风格不符合外国裁判员标准技术的视觉表象易遭判罚,因此最后冲刺阶段在绝对领先的条件下应以最符合竞走定义的规范性技术动作完成比赛,以免功亏一篑。

重心移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1个复步的距离。第1阶段的重心移动速度为3.774m/s,其左右步长为1.09m、1.08m;到第4阶段左右步长达到1.23m、1.19m,速度为4.465m/s,在此论证重心移动速度是增加是基于步幅的不断增大的结论[10]。4个阶段重心移动速度均值为4.008m/s,而世界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重心移动速度达到4.11m/s[4],差距0.102m/s。且刘虹的高移动速度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还是建立在高步频的技术风格的基础之上,步频受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影响,神经系统易疲劳。对于竞走等体能类耐力性项目应在节省化体能的基础上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因此应该根据自身的关节自由度和体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步长与步频比例。

2.2.2实效性指标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竞走属于径赛项目,比赛以最少的用时,并以符合裁判员判罚标准的规范性技术动作完成比赛为评价最终胜利的手段。刘虹本次比赛的步长与步频出现双高现象,尤其是步长较之以往有大幅度改进。因此,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后摆距离、前摆距离和腾空距离等线性指标以及两大腿夹角、后蹬角、离地瞬间踝角等角度特征对其技术的改进进行深层次分析。

(1)前摆距离、后摆距离及腾空距离特征。

表5 刘虹竞走技术实效性指标影响因素的运动学参数一览表Table 5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Liu Hong’s walking technique effectiveness factors

单步步长=后摆距离+腾空距离+前摆距离+运动员单脚的长度。前摆距离是指支撑腿着地瞬间脚后跟与运动员身体重心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后摆距离是指摆动腿脚趾离地瞬间脚尖与运动员身体重心投影点的水平距离,腾空距离指的摆动腿脚趾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与支撑腿脚后跟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连线的距离。对表5的数据分析得知:左腿蹬地后摆距离、前摆距离以及腾空距离均值为0.42m、0.25m和0.19m,右腿蹬地后摆距离、前摆距离以及腾空距离均值为0.36m、0.21m和0.29m。左腿蹬地的后摆距离以及前摆距离均大于右腿;说明刘虹的右髋后摆放松以及向前“送髋”的技术仍需改进。因步长距离是由前摆距离、后摆距离和腾空距离决定的。左腿蹬地前摆距离和后摆距离均优于右腿蹬地,但是左腿蹬地的步长却小于右腿蹬地的步长;由此左腿蹬地步长小于右腿蹬地的缘由在于左腿蹬地时腾空距离小。而由于竞走定义规定,前腿触地瞬间膝关节必须伸直,也就是不能弯曲[11];因此,竞走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后腿的蹬伸;那么决定腾空距离的因素主要归结于摆动腿后蹬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蹬角度越大,后蹬产生向上的垂直分力就越大,向前的水平分力就相对较小;但是后蹬角并非越小就一定能获得最大的水平位移,合理范围的垂直分力能使身体以斜抛的运动轨迹获得较大的腾空距离,从而提高步长距离。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步长值,应保持适宜的后蹬角度和方向。

(2)后蹬角、离地瞬间踝角、两大腿夹角特征。

表6 刘虹竞走技术实效性指标影响因素的运动学参数一览表Table 6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Liu Hong’s walking technical effectiveness factors

后蹬角是指后蹬充分时支撑点和身体重心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后蹬阶段踝角指脚掌中心点与踝关节中心点的连线与踝关节中心点和膝关节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前夹角[12]。相关研究指出后蹬角度的大小与方向取决于踝关节跖屈能力[13]。从表6的数据发现摆动腿踝角越大,后蹬角度越小。左腿蹬地踝角均值为139.9°,右腿蹬地踝角均值为135.9°;相反,左腿蹬地后蹬角均值为57.3°,右腿蹬地后蹬角均值为58.2°。从理论上来讲踝关节跖屈能力越强,后蹬越充分,所产生的水平方向动力势能就越大,就越有利于步长的增加。但是,从实际情况发现刘虹的左腿踝角大,后蹬角小,但是步长却弱于右腿蹬地。再根据前文的分析发现左右腿步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腾空距离差距大,由此再次印证较适宜的后蹬角可以产生较大的垂直分力从而为腾空距离的获得提供空间。水平分力大理论上具备了足够的动力势能,但是可能由于运动员髋关节柔韧性较差导致不足以将这种动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功传递到运动的执行系统即肌肉从而获得较大的水平位移。由此说明后蹬角度并非越大亦或越小能产生最大的动能效应,而应该是适合个体解剖学并结合力学原理的最优角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步长水平。

两大腿夹角是指后蹬腿充分蹬伸,摆动腿即将着地时刻身体重心与摆动腿脚尖和支撑腿脚跟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相关研究指出两腿夹角不仅是动作幅度、步长距离的限定因素,同时也是步频的制约因素。步长的大小不足以证明动作幅度的大小,因为步长要受身高和下肢长度限制,两腿夹角则不受影响,在训练和比赛中两腿夹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腿夹角过大,对肌肉的用力程度要求越高,整体耗时长,因此应选择适宜的两腿夹角[3]。表6中两腿夹角为支撑腿离地瞬间两大腿的夹角,左腿蹬地均值为47.13°,右腿蹬地均值为49.43°;小于卡尼斯金娜58.2°的两腿夹角[3]。从上述数据发现,左腿蹬地两大腿夹角小于右腿蹬地,且左腿蹬地步长小于右腿蹬地,因此,说明两腿夹角幅度越大,髋关节的前后转动幅度越大,步长就越大。但是,刘虹两大腿夹角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导致步长差异较大的事实说明其仍需要通过增大两大腿夹角来增加步长。而两大腿夹角的增加依赖于髋关节的转动幅度、后腿蹬伸幅度以及踝关节的跖屈能力。因此,在后期的训练中应着重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保持适宜的后蹬幅度以及提升踝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刘虹左、右腿蹬地腾空时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内,但最后冲刺阶段腾空时限远超过临界值。头顶垂直位移小于国外运动员。摆动腿膝角偏小,易造成“跑”的动作表象,并形成“后撩小腿”的错误技术。着地技术符合判罚标准,且垂直支撑阶段“反弓”动作明显。

(2)刘虹的步长仍存在左、右不平衡现象,小步高频的技术风格有所改善。重心移动速度的增加是伴随着步幅和步频的双增加形成的。

(3)刘虹左、右腿后蹬步长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腾空距离的差距大;且刘虹的两大腿夹角偏小,因此向前“送髋”技术仍需改进。

3.2建议

(1)在训练中经过长时间的竞走专项技术训练之后,应高度重视膝关节和胫骨前侧肌群放松能力的提升。

(2)在后期速度训练中应注意提升保持规范技术的能力。

(3)在后期的技术训练中应提高其蹬伸结束后摆动腿的放松能力。

(4)建议后期训练中应从髋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等方面入手逐步使其技术趋于完美。

[1] 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规则(2014-2015)[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 宗华敬.对世界冠、亚军刘宏宇、王妍竞走技术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30(7):38-40.

[3] BRIAN HANLEY,ATHANASSIOS BISSAS,&ANDREW DRAKE.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men’s and women’s 20 km race walking and their variation during the race[J].Sports Biomechanics,2011,10(2):110-124.

[4] 苑延刚,周浩祥,李爱东,等.中外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112-119.

[5] 王平.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和训练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

[6] 贾谊.对中、外优秀竞走运动员关键动作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8-13.

[7] 苏明理,严波涛,许嵩高.我国部分田径优势项目专项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与诊断[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06:54.

[8] 李厚林.“复合钟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竞走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2):196-203.

[9] 敬龙军,王鹏,苑延刚,等.中、外优秀20km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21-28.

[10] 周浩祥,魏良忠,郭子渊,等.吕秀芝打破女子20km竞走亚洲记录技术动作和战术特点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77-82.

[1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2] Hanley Brian,Bissas Athanassios,Drake Andrew.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men’s 50 km race walking[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3,13(3):272-279.

[13] Padulo J,Annino G,D’ottavio S,et al.Footstep analysis different slopes and speeds in elite race walking[J].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2011,27(1):125-129.

By way of literature review,three dimensional photography,video analysis,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Liu Hong’s 20km race walking in the 2016 National Race Walking Grand Prix and Olympic Qualification Competition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athletes’competition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The results show that Liu Hong’s techniques are standard and effective on the whole.Her techniques have the following features:her flight time span is within the fuzzy time limit,while her flight time at the sprint stage is far over the threshold value as a result of accelerating.Her head’s vertical motion is large,and both her knee angle and vertical knee joint angle are small while her swing leg is off the ground.The faster her center of gravity moves,the smaller her knee angle is.This makes her walking look more like“running”.Her landing technique meets the straight leg standard,and her“reverse bow”act during the vertical supporting phase is obvious.The effectiveness of Liu Hong’s techniques is as following:both her left and right step distance increase,it greatl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small step and high frequency”;but the left-andright imbalance remains unchanged.The angle between the thighs is small,indicating that Liu Hong’s technique for hip propulsion is yet to be improved.

(编辑 孙君志)

Analysis on the Kinematic Features of Liu Hong's Key Techniques for Race Walking

JING Yan1,2,LIU Jianguo3,JIANG Chunjin2,HUANG Li2,WU Jiaxian4,GAO Cong5

Liu Hong;Race Walking;Key Techniques;Kinematics;The Rio Olympics

G82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6-0037-07

G821

A

1001-9154(2016)06-0037-07

10.15942/j.jcsu.2016.06.00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课题(2016HT083)。

敬艳,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15616677546@163.com。

刘建国,研究方向:田径技术教学与训练。E-mail:2471220324@qq.com。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 衡阳 421002;3.武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武汉430079;4.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武汉430060;5.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西安710000 1.GraduateSchoolofBeijingsports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Sports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Hunan 421002;3.Teaching Research Sect of Track and Field,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4.Public Basic Course Department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Wuhan Hubei 430060;5.Graduate Department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00

2016-04-09

2016-08-04

猜你喜欢
步频右腿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向量夹角的风波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开平区中学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右腿工作特征的研究
三步强壮你的双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