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域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6-12-09 06:05刘天元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饕餮中原图案

刘天元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原地域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刘天元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通过对中原地域文化的理解,探讨中原地域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意义,以及图案创新法、作业规范法、TPO场景运用法的教学实践,力图使学生能够结合市场实际需要设计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图案。

图案设计;中原地域文化;教学方法

“图案设计”作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在现代设计领域传达自身的艺术观念。然而,传统的“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简单人物、动物、植物素材的装饰性技法训练,80%以上的课程内容都停留在基本的技法训练,如表1所示。这样的教学使现代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对图案设计文化内涵的理解流于表浅的描摹借用,缺乏专题文化案例的导入训练。因此,在“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一味单一地强化学生绘画方面的表达技法,应依托传统文化,综合利用形式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之间的关系,分解图案设计构型和色彩表达的问题,做到从主题确认开始,经过调研、设计构思、元素提取、草图绘制、定稿、上色等一系列过程,为后期课程学习奠定基础[1]。

表1 传统“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

一、 中原地域文化元素的理解与启发

以挖掘中原本土地域文化元素为重点,通过对中原地域文化代表性元素的发掘、提炼、整合、创新,完成系统的专题设计,提高学生对中原本土文化内涵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图案设计”课程的专业兴趣,从而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中原文化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开端,其文化体系是包容开放的,对来自上层文化、文人艺术、域内文化的文明肇造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青铜文化作为中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艺术资源,沉淀了厚重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历史性来看,青铜文化在精神与指导思想上经历了由尊命、尊神到尊礼、尚德的演进过程,是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由以神为本逐渐走向以人为本的历程,标志着设计文化自觉的开始,其风格和特征也烙上了时代的印记[2]。中原文化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挖掘应用也从未停止,例如设计师蒂埃利·穆勒将青铜文化的抽象审美概念融入到服装设计的创作当中,使服装造型硬挺,无论在纹样对称的造型方面,还是在狞厉风格的表达方面,其设计作品都具有浓重的饕餮纹气息。在深入探索中原本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理性思考,积累直观感受经验,关注中原本土文化内涵[3]。

二、 中原地域文化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首先,当今高校学生的设计出现同质化、平庸化现象。他们的设计往往缺乏独特性、文化性、趣味性,呈现出思路混乱、生硬拼凑的现象,偏离了设计承古革新的本意。这是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处于模糊阶段、根脉文化丧失所产生的根本问题。其次,作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因此让学生关注作为民众意识和价值观念集中体现的造物艺术形式,注重分析它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启发价值,是释读中原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再次,近年来各大国际性高校服装设计赛事都提倡立足于本土精神的创新设计,以此推动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现代设计教学应植根于本土文化资源,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育人和人格养成,而这些观念正是“作为底色和基石而存在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设计热情。

三、 中原地域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

1. 图案变形及其与时尚的结合

中原传统文化艺术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识别性,在图案设计的创新中,通过实地调研,整合资料,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可以通过手绘形式绘制草图表达最初的设计理念,这是大多数设计要求的基础。还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媒介作为传达方式,诸如拼贴画和摄影。还可利用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做绘图实验,要留意是否正在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或者图案设计作品是否正在向一个更为抽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图案设计”课程与中原传统文化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校(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学生完成了对中原文化中的精粹文化饕餮纹的提取、解构到实现现代设计风格的转换阶段。从详尽的设计过程中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考,通过观察饕餮纹的特点捕捉到饕餮纹的艺术特性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保持着兼容并蓄的姿态,将传统饕餮纹样天真稚气的朴拙风格通过解构重组的设计手法表现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饕餮纹样提取练习

2. 作业练习从传统到现代的规范性转化

传统的“图案设计”课程对配色教学仅仅停留在色相环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例如让学生做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等色彩关系的绘制练习。我们对这种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图案设计初期的定色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媒介建立完整的配色系统,并对“图案设计”课程作业练习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即与市场和时代接轨,采用潘通色卡的标注规范进行色彩编号,以趣味性的色卡表现形式替代用语言描述色彩[4]。如图2所示,该学生改变了饕餮纹给人青铜色的印象,以欢快跳跃的现代流行色彩替代之,实现了传统纹样到现代色彩形式的转化。

图2 色彩提取练习

3. 根据着装TPO原则设定场景进行设计应用实践

服饰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在圈盟化人群分类凸显的当代社会,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服饰产品所喜爱的方面各有不同。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图案设计”课程最终的效果图完成阶段设定特殊场景,要求符合服装的TPO(Time,Place,Occasion,时间、地点、场合)原则,例如设立家居环境、户外环境、商务环境等生活场景,当然也不需要设定得太过详尽。学生在完成效果图制作后,补充描述自己的图案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命题,是否符合服装设计的TPO原则,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图案的造型、工艺及色彩上都要仔细斟酌。

如图3所示,该学生设计的目标人群的年龄锁定为15~30岁,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崇尚个性独立,追求标新立异,属于都市一族消费者。选取家居环境这一命题进行围裙设计,设计元素为中原传统文化中的饕餮纹,利用鲜艳的撞色,打破了饕餮纹给人压抑、沉闷的印象,营造出一种现代前卫的新感觉。该设计突出在纹样与色彩上,利用纹样与色彩吸引人们关注作品本身,打造出带有强烈中原传统文化形象的家用围裙设计,而非一味让自己的产品趋于市场化,追随市场风格而失去自己的特色。

四、 结语

越是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设计元素越具有民族价值。“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落脚于对传统造物观念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将中原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粹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现代设计观念,具体深入地利用图形分解法以体现出设计的过程,为设计作品的规范化和完整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强调TPO场景设计原则,使学生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图案。

图3 饕餮纹家用围裙图案设计

[1] 靳康强.设计心法100+1:设计大师经验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

[2] 李光安.试论青铜器曹臀纹的狞厉美[J].殷都学刊,2001,30(2):51-53.

[3] 秦德堂.商周曹臀纹构型元素与内涵意义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8.

[4] 沈琳琳.教学科研中传统服饰文化外译的创新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4):362-364.

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联合会课题项目(SKL-2016-1862)

刘天元(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品设计。E-mail:lty1989011@163.com

G642.0

A

2095-3860(2016)05-0389-03

猜你喜欢
饕餮中原图案
沁园春·赞中原
它就是饕餮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御中原 画饼充饥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