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2016-12-14 09:14口述李旭采写张安妮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警棍警队警员

口述/李旭 采写/本刊记者 张安妮

训练,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口述/李旭 采写/本刊记者 张安妮

专家介绍

李旭,安保专家,个人安全防护专家;从事保镖职业20年;受训于美国政要保护学院,是该学院第一个中国学员,具有多年国际政要、商界精英的专业保护实战经验;在英国、以色列等40多个国家学习交流高端保护、城市近距离作战及解救人质等技战术,取得高危战乱地区VIP保护资质;为特警提供反恐训练。

警察的个体安全防护,其自身具备高度警觉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如何树立并不断强化警察的安全意识?

答案是——训练!

先讲一个真实的美国警察追捕毒贩的场景吧。

当时,是两个警察一前一后地追缉嫌疑人。跑在前面的那个警察戴眼镜,手持警棍,身手矫健。后面那个有点儿胖,跑得气喘吁吁,但依旧紧追不舍。追出几条街后,瘦警察在距离嫌疑人一米左右时,使劲一跳,朝前击打了对方一下,嫌疑人立即倒地。瘦警察没有趁机扑上去掏出手铐,而是立即摆出一个时刻准备继续击打对方的姿势。紧接着,他果然狠狠地用警棍敲击了嫌疑人的手臂,并大声地警告他:“不许动,否则就对你实施攻击!”瘦警察始终持续地用警棍对嫌疑人保持警戒状态,只要对方稍微一动,他就击打一下。他的眼神一直未离开嫌疑人,同时微微侧头朝别在左肩的对讲机报告位置、呼叫增援、说明现场和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很快,两名增援警察(其中之一是那个胖警察)赶来,分别从不同方向持枪步步逼近嫌疑人,直到距其三米远的位置停下,保持警戒姿势。然后,瘦警察一步一步退离嫌疑人,直到与两名增援警察站在同一位置上才停止脚步,收起警棍,掏出手枪,也迅速地对准嫌疑人。其间,伴随着两名增援警察对嫌疑人的厉声警告:“不许动,否则我们就开枪!”瘦警察继续呼叫增援,直到又赶来两名增援警察。当四名警察共同用枪口对准嫌疑人时,第五名警察迅速上前给其戴上了手铐!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国警察处警的全过程:瘦警察从追捕到控制嫌疑人,从对其保持警戒,到呼叫增援,他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坚定地大声警告对方:“不许动,如果你动一动,我将会对你进行攻击!”事实上,他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嫌疑人被他跳起后击中第一棍摔倒在地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不一定完全是警棍的作用。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腿都会发软,稍微给一个外力,自己就会绊倒。而在嫌疑人倒地后,瘦警察没有立即猛扑上去,以将对方压在身下的方式去控制局面,而是冷静地保持警戒姿势,持械控制并警告对方不许动,然后呼叫增援。如果他扑上去的后果会是什么?其一,嫌疑人没有任何武器,但本能会使他拼命反抗,瘦警察独自将其制伏的几率只有五成;其二,嫌疑人持短刀、手枪等致命武器,警察扑上去后极有可能会出现伤亡现象。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美国警察想要的,他们要的是在警力零伤亡的前提下成功制伏犯罪嫌疑人。瘦警察没有扑上前去,也没有“及时”掏枪,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允许他去掏枪——当他把警棍从右手递到左手,再由右手去掏枪时,注意力已经从嫌疑人身上转移到掏枪的行为上,这其实就是给了对方反抗的机会,如果对方持有致命武器,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直到四名增援警察陆续到达现场,警方以五比一的绝对优势顺利擒住了嫌疑人。

李旭指导特警进行枪械训练

这样的处警过程可谓有惊无险,这五名执法警察都有着极强的安全意识。

美国警察会充分利用手中的武器来控制嫌疑人和现场局面。当对方也持有武器时,警方会利用现有的随身警用武器进一步去压制对方,同时从气势上震慑对方,他们发出警告时的语气、语调是完全不容置疑的,其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都在向嫌疑人传递一个信号:“放下武器,不许动,否则我们一定会瞬间消灭你!”警察的言行对嫌疑人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性”,当嫌疑人的眼神或行为出现一丝犹豫时,其攻击性就会减弱,此时就是警方将其制伏的最好时机。

从以上这个处警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美国警察的执法过程非常规范,每个警察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清楚地知道单兵作战时该做什么、团队配合时该做什么。这是因为美国警察不仅有条文明确的工作手册,其中详细地列出执法中警察可为与不可为的各种事项,及其相对应的法律后果,而且美国警队有一整套完善、健全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为警察提供了充分的提升安全意识和各项相关技能的训练平台。

这份工作手册和培训、考核体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保障警察的职业安全。

美国警察工作手册中的规章和制度绝不是摆设,从最高指挥员到一线警员必须严格遵守每一条相关规定,并且要在相应的培训中反复经受训练,最终达到考核标准。

这里所说的培训与考核,不仅是坐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或阶段性的技能培训,不仅是空旷场地上的练兵汇演,还有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官按照紧贴一线实战原则制订出的培训大纲,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手册,不打折扣地传授给每名警员的安全意识和体能、技能等相关方面的训练。这些培训内容是分等级的,不同岗位和职级的警察必须参加相对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如果要晋升,就要参加更高一级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美国警队培训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意识的训练。正如一个不断被母亲叮嘱“注意安全”的孩子,他只有在自己真的摔过一跤后,才会从主观上重视起“安全”这个问题。如果教官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提醒警员“实战中要警惕伏击”“至少在四名警力就位时才能上前铐住嫌疑人”“充分使用警队为你配备的武器”,警员们的实战经验依然为零——训练场才是他们切身感受如何加强安全意识的最佳地方。我在美国学习时,曾探访洛杉矶特警SWAT(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意为“特殊武器与战术”)训练现场。他们会从警队之外聘请志愿者。当我问教官这么做的目的时,他的回答是:“作为场景训练的一部分,必须让警员真实地体验到不同‘嫌疑人’在面对警察执法时的态度和反应。犯罪嫌疑人因为性别、年龄、职业和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差别,遇到执法时的反应必然会不同,志愿者所起的作用就是让警员尽可能多地经历各种‘嫌疑人’。警员在训练场上见识、制伏的‘嫌疑人’越多,当他们真正执法时,遇到陌生警情的紧张情绪就会越低。”教官还特意强调:“在这个训练环节中,志愿者参与的仅仅是‘嫌疑人反抗’的环节,不涉及任何警方战术,因此也不会存在泄漏警队秘密的风险。”

警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反复进行各种危险训练,逐渐树立起来的。不仅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警察培训体系也都非常完善。训练中的细节功课做得越充分,训练难度越高,警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强。这些国家的培训课程会给警员设置很多困难,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邀请志愿者参与场景训练,这是百分百的实战模拟训练。

安全意识的问题,应该是在训练场上解决的问题。“注意枪口安全”这样的话应该是训练场上对参训警察所说的话,绝不应该出现在一线战场上!此时此刻,指挥员的关注点应该在排兵布阵的谋略上。

李旭为特警授课

有人会问,这么细致又贴近实战需求的培训大纲是怎么制订出来的?这就涉及另一个主题——信息搜集与相关战术研究平台。在此就不展开说明了,唯一强调的是,培训大纲的所有内容均是一线实战警官和相关战术研究人员共同的努力成果。他们认为,只有结合实战的培训体系才能训练出警队复合型人才。

毋庸置疑,强健的体魄是警察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能训练也是其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美国的大部分警察都有健身习惯,但警队也会为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身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人在超负荷的状态下,注意力、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会大大下降,当遇到危险时,其警觉力、应对力也会随之下降。为此,美国警队的制度规定,同一个岗位的警员须分组执勤,即当A组执勤时,B组待命,C组则会被安排进行训练或休息。

如何熟练地使用武器,这是美国警察培训体系中的重头戏。熟练地使用武器对警察来说非常重要。当警察不熟悉、不了解武器时,面对持械嫌疑人,势必会恐惧,在恐惧的笼罩下是不可能制伏嫌疑人的。相反,如果警察熟悉警棍、短刀、手枪等各种武器,当他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时,就会是另外一种心态。无论对方耍什么花招,因为他太熟悉这些武器了,所以都不会惧怕,不仅不惧怕,还有能力迅速地将武器从嫌疑人手中夺过来!在美国,很多警察为了保障自己在一线执法和处警时的绝对安全,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用起来更顺手的武器装备。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接下来是实战化考核。这个考核不仅仅是技术演练,还包括实操部分。演练部分是按流程展示近期受训的格斗、射击、战术配合等技能,属固定模式;实操部分是考核警察处置各种警情的能力,属非固定模式。在实操考核环节,不乏警察的成绩不达标,他们需要重新受训,进行新一轮的考核,直到达标。在美国警察看来,考核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总结失败经验。实战很残酷,没有多少机会允许一个警察失误,因为这一次的失误,就有可能是致命的错误!如此反复训练直到达标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警察实战中的犯错几率,力争零伤亡获得完胜的任务目标。

猜你喜欢
警棍警队警员
港警新开“招募中心”拉近警民距离
警棍(中)
警棍(上)Police Batons ( PartⅠ)
聪明的警员阿灵
多功能化,西班牙警棍升级
荷兰新警棍拒人1.5米外
快闪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