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的干预策略
——基于质性研究文献的系统综述和主题集成

2016-12-15 01:47虎,刘
体育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质性文献运动员

娄 虎,刘 萍



缓解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的干预策略
——基于质性研究文献的系统综述和主题集成

娄 虎1,2,刘 萍1

通过梳理缓解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的质性文献,归纳干预手段,整合更为高阶的干预策略。采用在系统综述和主题集成的程序中,混入概念构图中多维定标和聚类分析的计算,具体操作以Nvivo 10录入与编码,概念构图程序完成解释性主题和分析性主题的产生。结果显示,70项Choking有效干预方法集中分布在10个维度,即10个描述性主题,命名为过程目标、看淡结果、内部动机、关注当下、从容平静、顺其自然、忘掉自我、忘掉对手、积极思维和心理坚韧。这10个主题分布在4个方面,即4个更高阶的分析性主题,分别命名为无欲、无心、无我和自强不息。结论认为,缓解Choking的干预策略可能与“无欲-无心-无我-自强不息”这4个传统的中国智慧有关,未来还需要实证的研究以及对具体的可操作内容进行探索。

运动员;压力;Choking;干预

1 研究背景

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是一种比赛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的发挥失常现象,被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4]。这一竞赛心理学现象困扰着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13]。Choking的发生与伤病、训练不足、技术改变、状态低潮等引起的表现下降不同,它只与感知到压力引起表现的失常有关[7]。因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和竞赛心理学,研究者已经报道了Choking何时发生以及可能导致Choking发生的心理机制,并进而初步探索了如何去阻止其发生而提高运动员表现[21]。但由于已经发表的Choking干预研究成果存在并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几种观点,对于具体实践的运动员、教练员或心理训练的工作者来说,就可能因已有研究结论的多样性而怀疑其有效程度,这种不知所措很有可能最终导致放弃相关Choking的干预训练。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已有为缓解Choking而进行干预的文献,归纳干预手段,并整合现实可用的干预策略。

已有研究主要提出4种方法用于缓解Choking:1)内隐学习,Masters[27]将被试分为外显指导和双任务(即内隐学习)组分别进行高尔夫推杆训练,然后在压力下对被试进行成绩测试,结果内隐学习组在压力下表现明显好于外显学习组。Masters等[29]进行了后续的研究来支持内隐学习也许是阻止或减少压力下Choking发生的一条可行的路径。2)技术监测或者自我意识训练。在Beilock等[14]的研究中,一组被试在告知有录像记录并用于接下来专家分析的情况下进行推杆训练,另一组被试只进行训练而不干预。当两组在压力下进行测试时,发现控制组(非自我意识训练组)表现下降,自我意识训练组表现没有下降。3)Mesagno等[33]认为,根据Choking的干扰理论,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动作训练是缓解Choking的最有效手段。在他的研究中,将被试分为习惯动作训练组和控制组,结果显示,随着压力的增加,习惯动作组和控制组的被试焦虑水平都增加,但是控制组成绩下降明显,而习惯动作组成绩提高。4)还有研究认为,表象训练能够缓解Choking,Krawietz[26]将被试分为表象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采用动作表象训练的运动员能够在压力情境下有效缓解Choking现象。

上述缓解Choking的干预手段研究均采用随机对照组的实验设计,经过笔者的阅读和分析,从理论基础和实验内部结构上没有发现重大的问题,4种不同的结论看起来都有着各自的合理逻辑。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着问题:1)所有研究都采用实验室模拟情境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生态效度难以得到保证。对于被试来说,他们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但不一定能熟练掌握运动技术,也就是说,实验被试的技术自动化执行可能达不到实际Choking运动员的程度。实际中的运动员可能已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训练,而即使将实验中的被试训练得技术熟练,但这些被试和职业运动员、奥运冠军的技术掌握程度也会有一定差距。对于压力来说,实验中所操作的压力被认为与竞赛压力是相同的,但实验中的奖励如何与真实情境下的几万观众、奥运冠军头衔、运动员生涯、巨额奖金等相提并论,因此,实验室压力与多种多样的真实压力被看作一样肯定是值得商榷的。2)干预Choking的手段所依据的理论不一致。关于Choking的理论一直存在争论,例如,干扰理论发展的干预方法用于加强注意的集中,减少分心的影响,而再投入理论的方法是阻止过多的关注动作自动执行过程。如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起应用到实践训练中似乎是难以解答的。已有的理论在引起Choking发生的原因方面存在争议,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鲜有关注——为什么压力会激活这些机制而导致Choking,或是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更容易激活这些机制。3)以上研究都采用单维的心理技术方法,这对于实际运动表现的失常干预可能是不充足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运动员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心理干预手段应趋于系统并不是片面。在干预Choking的研究中,都假设被试群体和运动员是统一的和心理健康的,并且都需要学习认知技术和应对策略来满足比赛中的各种需要。但是,如果运动员的表现是根源于潜在的心理疾病,那么,通过心理技能训练改善表现就可能是无效和适得其反的。人格、认知、焦虑、心理状态等对不同运动员是积极还是消极作用可能并不相同,所以,用这种因素结构模型来干预个体运动现象的方法受到质疑。

针对已有Choking定量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质性研究进行了探索,特别是解决生态效度方面,现场研究具有实践的真实性[18,22,35]。Choking的质性研究中,大多对被试进行跟踪式的个体研究,这种研究能够关注到个体差异从而弥补定量研究对于被试认识的不足。因此,就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这一主题来说,对质性文献进行综述似乎更具有实践意义。另外,有学者曾经尝试整合不同的Choking理论,如王进的系列研究分析了Choking干扰理论和自动执行理论等在不同情况下的机制解释,提出了Choking的过程理论,强调运动员个人特质与情境因素的系统作用[4-7,38-42]。由于运动员具有鲜明个体特征,并且作用于个体运动员的压力和运动员对压力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于Choking来说个体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采用整合的观点可能优于片面的观点。王进、娄虎等[3,8]对Clutch运动员的探索发现,虽然造成Choking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压力下表现优异的运动员在整体上具有共性。这种整合观对于本研究的思路具有启示作用,如果Choking的干预手段是由于理论上存在的矛盾而不能进行细节上的调和,那么就可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整合。这种整合需要更高阶的理论结构,新的结构能够集成现有不同的理论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本研究尝试对Choking干预的质性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文献整合,以获得更高阶的结构和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

2 研究方法

系统综述是一种文献综合方法,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搜索和分析,得出以证据为基础的综合结论的过程。这种类型的综述通常都有非常严格和详细的文献搜索与分析程序,来提供特定问题的可信答案。系统综述常用于循证医学,强调医生的临床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其中,元分析作为系统综述的方法之一在目前的国内、外医学和体育学等研究中已经较为常见,其范式得到了实践者的认可。但元分析主要适用的文献类型为采用随机控制实验类的定量研究,并不适合分析质性研究文献。

一种质性研究的综述方法是主题集成(Thematic synthesis),其源自伦敦大学循证决策与实践信息协作中心(EPPI)有关儿童健康研究的需要[36]。元分析常常可以解答“什么变量起作用”、“因素的效果量如何”等问题,但是,当实践者具体执行时,定量文献的元分析结论往往由于抽象性和理论性而缺乏实际的适用性和可接受性,科研成果无法从书面应用到实践。为了改善这一问题,EPPI将综述对象扩大到质性文献,并发展了EPPI-Reviewer软件包来进行内容的主题分析。

主题集成的重要作用是可以超越过去的研究,这与传统的文献总结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集成强调的整合并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强调提出一个对于已有结果的新解释。这些解释的来源不是已有某个或某几个研究中的结果的罗列,而是将进入分析的质性文献中所有被试的报道作为素材,从中提炼整合的结构。主题集成的研究程序包括5步:1)检索筛选已有文献,由于主题集成的目的是解释而不是预测,因此,合成样本的选择是目的性的而不是穷尽的,即达到概念饱和;2)录入研究结果,抽取原始文献中标题为结果或结论的部分;3)编码,由研究人员对录入文本进行逐行编码;4)产生描述性主题,根据编码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概念距离,形成树形层次结构;5)最终形成分析性主题,这部分将实现新概念或新理论的发展。

已有的主题集成方法,特别是EPPI-Reviewer计算程序对于研究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在产生描述性主题和分析性主题阶段,研究者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判断起到关键的作用,知识丰富并有一定经验的操作者更易于得到较好的效果;如果研究者知识结构和理论理解存在偏差,就有可能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问题。而实际上,即使研究者是经验丰富的学者也会面临主观性过强的结论危机。因此,如果能在这两个阶段采取群体性的决策程序,就有可能提高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一种用于分析主题结构的方法——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可以回避研究者产生结论的主观性问题,采用多研究者决策的途径增加研究的有效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采用群体化的判断,通过多维定标和聚类分析等多变量统计分析,得出更高阶的主题。娄虎等[2,3]介绍了其计算方法和应用效果,并发展了类似Concept Systems(一种专门用于Concept Mapping的软件包)的软件程序组合。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学思路是用概念构图的计算弥补EPPI-Reviewer在第4和第5阶段发展主题时的不足。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由于EPPI-Reviewer是基于Nvivo的原理进行文本的录入与逐行编码,而就录入和编码功能而言Nvivo在功能性和便利性上要优于EPPI-Reviewer,因此,本文采用Nvivo辅助完成EPPI-Reviewer 1~3阶段的工作,概念构图完成EPPI-Reviewer 4~5阶段的工作,具体研究方法的程序如下。

2.1 文献选择

本研究主要通过EBSCO SPORTDiscus with Full Text、EBSCO PsycARTICLES、EBSCO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Collection、MEDLIN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搜索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英文数据库的搜索组合包括alleviat* 和chok*、intervention和chok*、cop*和chok*、;中文数据库以干预和choking、策略和choking、缓解和choking进行了搜索,检索并去除重复文献后共有102篇文献。对文献进行阅读后,符合要求的质性研究文献6篇。虽然主题合成的文献选择是目的性的而不是穷尽的,达到概念饱和即可停止,但本研究主题所涉及的质性文献数量有限,因此,将所有文献都纳入分析。同时,主题合成的取样并不能简单的进行数据库的搜索,需要扩展到相关文献地带,具体方法包括询问本研究领域学者、查阅图书和阅读摘要等。通过这一方法获得的补充文献2篇,共计8篇,文献作者分别为Hill等[23]、Mesagno等[32]、Mesagno等[30]、Hill等[20]、Balk等[12]、Smith等[34]、Jenkins等[25]、Weston等[43]。

图1 本研究文献获得过程图

2.2 质量评估

为了获得可信的研究结果,已有的系统综述方法发展了一些文献质量评价手段。例如,根据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分级,认为随机对照组设计的结果比没有对照组的设计更接近事实本身等;或者设计一个用于具体操作的质量标准,以文献满足具体标准的数目视为质量高低的区分依据。但当这些方法用于评价质性研究文献的质量时,似乎是不合适。质性研究的质量很难根据研究设计来划分等级。如何或者是否需要在质性研究的综述中进行质量评估已经引起了一定范围的讨论,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规定标准的质量评价是没有必要的,而这些由于表面上错误而排除的文献有可能提供重要的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质量差的文献应该从集成中排除,因为很难从一篇科学性很差的文献中分辨哪些观点是有意义的[1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质性研究的集成,而不是要挑选某种具体方法或者某种研究标准的文献。因此,更关注的是不同被试所反映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方法学上的质量评价。

但是,为了确保进入编码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本文设置了质量的最低标准进行排除。具体的判断依据包括:研究方法是否存在重大问题;被试的选择是否存在重大问题;研究主题是否偏离等。这种质量保证方法也与部分质性文献集成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一致[16]。如果3名研究人员认可该质性研究有重大问题,则排除这一文献。本文没有采用过于严格的筛选标准,一方面是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而不是预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一主题所进行的质性研究文献数量有限。

2.3 数据抽取

在采用元分析的系统综述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抽取量化的指标来计算效果量,数据获得较为清晰。相对而言,质性研究文献中哪些内容可以抽取作为分析所用的数据较为困难。本文将文献中结果与结论部分的文本进行逐行的自由编码,3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数据的抽取和编码工作,每完成一篇文献进行汇总和讨论,达成一致后才进行下一篇文献的抽取和编码;同一篇文献编码完成后,3人再次重新检查是否存在异议;所有文献编码检查完成后,3人需反复阅读文献与编码,检查是否前后一致,经讨论无异议后才进行下一阶段工作。3名研究者均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竞赛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熟悉这一领域。另外,本研究中主要为英文文本,研究者外语水平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中1人具有英语学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另外2人均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语言理解上的保障。阅读、标记和编码等工作均在Nvivo 10的软件平台上完成,这一阶段共产生词条70项。

2.4 数据集成

对质性文献的集成需要从不同的研究中理解和表达观点、概念和引申的含义,而目的是产生对于某一主题新的理解[16]。数据集成办法采用Thomas和Harden[36]基于元人类学(Meta-ethnography)方法所设计的程序逻辑,即在文本归纳编码的基础上,发展描述性主题,然后产生分析性主题。在主题产生过程中,本文创新性的采用概念构图程序来进行分析,具体办法如下:

将Nvivo软件中产生的词条提前邮寄给9名研究人员,参与者的选择数目和标准根据已有概念构图逻辑进行,所有研究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体育或心理学相关内容。告知参与者本研究的目的和报酬,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词条,并进行归类。

回收9名参与者的分类信息,借助EXCEL进行数据整理,然后通过SPSS软件中的多维定标和聚类分析进行统计。计算的原理为:首先根据每名参与者分类的情况,形成70×70的相似性二维矩阵Xij;对于任意的2个词条i和j来说,如果参与者将其归为一类则用1表示,反之则用0表示;将9个二维矩阵相加,形成总和的矩阵Tij;而总和矩阵中最高值为9,表示每名参与者都将这2个词条归入同一类中,最低值为0,表示没有参与者将这2个词条归入一类。

为了展现项目聚合的结果,采用2维的多维定标方法对总和矩阵Tij进行分析。每个词条会得到2个维度的坐标值,而两个词条在2维空间的距离可以反映参与者分类的倾向性。再将多维定标结果进行Ward算法的聚类分析,进而产生维度图。

召开9名参与者的小型会议,将计算并分类后的词条、多维定标点图和维度图进行呈现。要求参与者认真阅读所有材料,并给每个维度命名,即产生描述性主题。然后所有参与者逐一维度进行主题名称的讨论,达成一致才进行下一个主题名称的讨论。所有描述性主题产生后,再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讨论,直到意见完全统一为止。最后根据描述性主题和前面所准备的资料,进行更高阶的结构讨论,形成分析性主题。整个会议持续大约150 min。

3 结果与分析

第1阶段由3名研究者依托Nvivo 10平台对8篇质性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的Choking有效干预方法共70项(表1)。

表1 本研究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方法分析条目一览表

续表 1

第2阶段采用概念构图程序计算了9名研究者对70项条目的分类数据,具体结果如下:

3.1 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策略的多维定标

对70×70的相似性二维矩阵Xij进行多维定标,结果显示的应力值约为0.10,说明视图与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概念构图计算。70个条目以点的形式出现在一个二维的坐标图之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表示概念越接近(图2)。

图2 本研究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方法多维定标的散点图

3.2 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策略的聚类分析

采用Ward方法计算的聚类分析树形图基础层共有10个维度,根据聚类分析维度减少时数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研究层次需要,本研究接受10个维度分布在4个方面的结果(图3)。

图3 本研究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方法聚类分析的树形图

3.3 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策略的概念构图

将聚类分析的结果体现在多维定标的点图上,可见70个点相对集中在10个维度中,而这10个维度可以分为4个方面。小型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对此结果中的名称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将10个维度命名为10个描述性主题,即过程目标、看淡结果、内部动机、关注当下、从容平静、顺其自然、忘掉自我、忘掉对手、积极思维、心理坚韧。根据10个描述性主题形成4个方面,即4个更高阶的分析性主题,分别是无欲、无心、无我和自强不息(图4)。

图4 本研究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方法的概念构图

4 讨论

对已有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干预方法的质性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可能来自10个维度,进一步主题集成后,概念图显示了4个更高阶的主题。虽然已有质性文献大都来自西方学者,但本研究却得出了4个纯粹的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概念。下面,将在“无欲-无心-无我-自强不息”的结构框架下,综合讨论西方已有Choking干预文献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对于未来Choking干预的训练建议。

4.1 无欲

这一部分包括的解释性主题有:过程目标、看淡结果和内部动机,结合3个维度中的具体条目内容,本文提出的分析性主题是“无欲”。无欲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指不强求、不执着于结果,不被贪欲所困。

本研究中的过程目标、看淡结果和内部动机皆在不同的角度体现“无欲”的内涵。在一项缓解顶级高尔夫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的研究中,被试Adam认为,过去Choking是因为非常在乎结果,现在Choking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他不再渴求结果,而是注重过程;被试Chris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强调自己更关注过程和自己从中的体验,并且回避了与结果有关的期望[20]。曾经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和洛杉矶湖人队获得多次总冠军的NBA著名教练Phi Jackson认为,当你停止担心是否你要获胜或者失败的时候,你更有可能去获得胜利。当运动员停止关心得分等这些具体的和有限的目标时,他们就不再关注结果,只是去打球,并开始真正体验和享受运动本身,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运动员在目标设置时采用任务相关而不是结果相关,会较少体验到自信的减少和焦虑的增加,也不会因为实现结果目标失败而进一步恶化表现。

《孟子·公孙丑》曾记载公孙丑问孟子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不能像“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即这种十分浩大刚强的力量不能像告子那样把义看作是心外之物(外部动机),而要追求内在的发展和过程,“浩然之气”需要“无欲”的境界。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曾题书堂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强调的亦是“无欲”。看淡结果,人才能伟大刚强。相似的智慧也体现在《老子》所说的“为腹不为目”,强调的是人要有注重过程的心态,在过程中得到快乐与幸福,而不是把快乐和幸福建立在名与利的获得上,才能“无欲已静,天下将自正”,也就是所谓的获得成功[9]。

“欲”是困扰运动员思绪的阻力,是过度的依恋结果。当运动员面对“欲”的时候,只可能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额外努力以征服新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压力下Choking的发生;二是通过节制或无视“欲”,而平复内心冲突。已有的Choking干预文献正是采用了第2种方法,同时,第2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智慧所推崇的哲学思想,典型的是老子“道法自然”有所不欲的“无欲”观[11]。

4.2 无心

从关注当下、从容平静和顺其自然3个解释性主题,本文推测的分析性主题为“无心”。中国传统智慧的“无心”,是指不受束缚、超然物外、自由自在,这样就会万法尽涌,与“无念无想”非常接近,即无论情况如何变化,能够保持心智的清晰和流畅,使得行为和思想不受情绪的干扰而完美释放。

Mesagno等[31]认为,无论是用自动执行理论还是干扰理论来解释Choking,都会出现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运动员“想得太多”。篮球教练员Phil Jackson曾使用东方哲学来培养运动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其自传中曾提及成功的秘密就是让运动员“不去想”。不去想不是在场上做一个完全不思考的人,而是指运动员要平息那些层出不穷的想法;也不是说不投入,相反是指运动员要完全融入行动,并及时和本能的反应所面对的各种变化。Hill等[20]在对有Choking倾向的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强调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发挥失误。运动员在面对失误时,只是知道自己失误就可以了,不加以判断,从而不会产生额外的干扰导致发生Choking。

这与“无心”的含义相符。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经典著作《坛经》中,“心”是指意识、精神领域,“无心无念”是禅宗的主旨,意思是念头是心的活动,所谓无念不是不起念头,而是不起妄念而起净念。后者不对事物或者思想做是非对错等评判,破除对立面的执著,心无所得。进一步,无心不是不与外界接触,而是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不产生任何心思,保持本心的虚空静寂,不被略过的浮光掠影所牵引[37]。以上观点正如《老子》所强调的“虚其心,弱其智”。所谓“虚”即是无的意思,“虚其心”也就是“无心”,没有被外在的功利之心所束缚。“弱其智”强调减少为了外物而采取的巧诈之智,不去多想[9]。

因此,本文推测已有的Choking干预研究中对于注意力、应对方式、心态等方面所反映出的关注当下、从容平静、顺其自然等特点无一不蕴含在古老的中国智慧“无心”中。《坛经》指身在尘世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精神超脱,就是进入了佛的境界。相反,如果深受外界影响,执著于外物,必然就会产生妄念,烦恼丛生[25]。“平常心是道”这一观点,突出了平常的心与超越的道之间的内在统一,如果不去在乎已发生的变化,使运动员保持平常心,接纳所发生的结果,就有可能缓解Choking的发生。另外,这种干预策略与中国道家所强调的“自适其心”、“顺其自然”也是一样的含义。

4.3 无我

第3个方面“无我”是由Choking干预方法的忘掉自我和忘掉对手两个解释性主题发展而来。“无我”在中国智慧中是一种至高境界,是指打破自我观念对自己的束缚,勇于放下与我有关的这些东西,进入更完美的境界当中。在自我意识或者自我完全缺失的状态下,个体没有分离自我的感觉,就不能被自我认同受到挑战所产生的威胁所干扰。不需要保护或者防御一些与自我有关的思想或情绪,因为前提是这些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

当今西方学者对于Choking理解的主流观点之一,是由于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提高而导致注意受到干扰,从而对于表现产生不良的影响[21,22]。Phil Jackson认为,是什么使得篮球如此令人兴奋,答案是打篮球可以体验到完全失去自我的快乐。也只有在失去自我的时候,才能拥有完美的表现。他告诉运动员用更为宏大的视角看待NBA的比赛,将双方都看作是舞蹈的舞伴。这样的运动员能够回避那些与某些个人或者情境的缠斗,从而实现自我突破。Gallway也特别强调对手的价值,他认为,只有对手才能为运动员提供一个体验极限所需要的机会。这种观点可能把竞争带来的焦虑减轻,甚至是产生协作的观点而适应比赛中的不确定性。流畅状态似乎和无我境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流畅实际上只是无我的一个表面状态。西方运动心理学领域普遍认同,自我意识丧失能够增加流畅体验的程度,相反,当自我意识突出,流畅就会被干扰[24]。Masters等人[28]的Choking研究认为,高自我意识的被试在压力下的运动行为表现较差。类似的研究中,Wang J等[42]对于Choking预测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意识高的运动员更容易出现Choking,而自我意识低的运动员则可以在压力下表现优异。

运动心理学专家发现的高自我概念容易出现Choking,似乎在传统的中国智慧“无我”中早有体现,更有意思的是,Wang J在自己的研究中证明了低自我意识的运动员压力下表现更好,他指出,这一结果是Masters等前面研究所没有关注到的,但实际上,“无我”提高表现的智慧已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流传历史。《庄子》说“坐忘”是得道的关键,而“坐忘”只有忘我,才算达到目的,“坐忘”的最后阶段就是“忘己”、“无我”,然后可以“解心释神”、“同于大通”。儒家大师孔子也达到了“勿我”的认知,使之成为智者。《庄子》讲述了皇帝向广成子问道,广成子说无知无我,合二为一,便可长久。可见,在古代圣贤的哲学思想中,“无我”是一个核心的提升人的传统智慧。

忘掉自我和忘掉对手这种Choking的干预方法可能都包含于传统的中国智慧“无我”之中。运动训练学家探索采用西方的视角如何实践中国的文明,例如,篮球教练员Jackson因其接近东方传统的哲学观而被称为“禅师”。在“更快、更高、更强”这种明显的竞赛哲学下,运动员更倾向于执著的战胜对手,但当他们发现努力的悖论后,也慢慢转变思路,受到中国传统智慧“无我”的启发,避免因自我和对手的发挥而带来自信或者焦虑的变化,从而有可能体验到精神能力的提高,而发挥优异。

4.4 自强不息

最后一个方面的解释性主题是积极思维和心理坚韧,本文发展的分析性主题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孔子儒学的基本观念,指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独立自强、坚韧不拔[1]。

已有研究中较少Choking的运动员和Clutch倾向的运动员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含义。Hill等[20]在缓解运动员压力下Choking的研究中采用认知重建的方法,减少消极的回溯,而增加积极的评估,从而进行积极思维的暗示。畏惧困难被认为是运动领域Choking产生的潜在因素[15],而心理坚韧则普遍认为是最佳表现的重要特征[19]。

《论语·子罕》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孔子之后,孟子进一步弘扬了自强自立、坚韧不屈的主体精神,并称之为“大丈夫”。类似的精神还体现在: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史记》等。这种传统智慧使得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获得了内在的韧力,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在遇到危机时刻、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都可能带来逆境中的成功。

因此,Choking干预中要求运动员做的积极性、热爱生活、坚强坚韧、不畏惧困难等概念,与“自强不息”的内涵相统一,而这种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折不挠,与自然与社会顽强奋斗精神的概括。

4.5 未来对于Choking干预研究和训练的建议

“无欲-无心-无我-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智慧结构被提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具体的可操作内容。

“无欲、无心、无我、自强不息”,虽是并列出现的结果,但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概念中,其具有递进的关系。那么,可以根据这个中国的哲学结构,推测有效的Choking干预训练的先后顺序。在传统的中国智慧中,“无欲”、“无心”和“无我”可以看作是人修为的3个境界,而当“无我”的境界达到后,才能实现“自强不息”的达生。对于运动员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从得与失、胜利与失败等欲望中解放出来,这种非二元的实现也许能够带给运动员平常心,这时需要做到的是泰然自若的平静,顺其自然的接纳,以及消除结果的渴求和幻想的执意。最后,运动员就可能在对比赛的经历和理解中都没有对手和自我这些概念,从而超越“我”的局限。自强不息是在无我实现后的人格完善,可能是运动员进行中国智慧干预的高级阶段。这只是本研究所推测的假设,具体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5 结论

通过对已有压力下Choking干预的质性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和主题集成,结果显示,干预策略可能与“无欲-无心-无我-自强不息”这4个传统的中国智慧有关。从10个描述性主题到4个分析性主题,本文试图使用具有概括性、深层性的词语对现在的观点进行挑战和扩展。随着研究结果渐渐清晰,本文更大胆地尝试着在西方观点主导的运动心理学领域能够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声音。

本文的分析结果实际上回答了西方观点在Choking干预策略实践探索中的困惑,采用整合和发展的概念结构讨论了更为高阶的学术观点。之所以称本结果的中国智慧更为高阶,是因为西方Choking的研究结果具体体现在了这4个中国智慧概念结构的某个部分。在中国智慧的结构内,这些本来充满矛盾和争议的西方观点看上去是那么和谐融洽。但本文所做的工作终究是对前人成果的综述和集成,得到的结论也是推理和初步的,中国传统智慧的实践效果如何,还需要未来的进一步探索。

[1]姜国柱.儒家的自强不息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0,(4):34-40.

[2]娄虎,刘萍,金淑娇.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8):48-55.

[3]娄虎,王进,刘萍.“Clutch”运动员特征的概念构图[J].体育科学,2014,34(6):49-58.

[4]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5]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6]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4.

[7]王进.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39.

[8]王进,娄虎,唐寅平,等.解读压力下的运动表现:一个“Clutch”视角的运动能力初探[J].体育科学,2013,33(6):14-22.

[9]杨博宇,王官成.浅议《老子》的“无欲”观[J].道德与文明,2008,(5):78-81.

[10]张建云.君子自强不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及其传统文化渊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91-93.

[11]张应杭.论老子无欲说的“道法自然”立场与当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7):102-105.

[12]BALK Y A,ADRIANNSE M A,DE RIDDER D T D,etal.Coping under pressure:Employing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J].J Sport Exe Psychol,2013,35(4):408-418.

[13]BAUMEISTER R F,SHOWERS C J.A review of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effects -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 and mental tests[J].Eur J Soc Psychol,1986,16(4):361-383.

[14]BEILOCK S L,CARR T H.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J].J Experim Psychol:General,2001,130(4):701-725.

[15]BEILOCK S L,MCCONNELL A R.Stereotype threat and sport:Can athletic performance be threatened?[J].J Sport Exe Psychol,2004,26(4):597-609.

[16]BRIDGES J,FLATLEY M,MEYER J.Older people's and relatives’ experiences in acute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J].Int J Nur Stud,2010,47(1):89-107.

[17]DIXON-WOODS M,CAVERS D,AGARWAL S,etal.Conducting a critical interpretive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ccess to healthcare by vulnerable groups[J].BMC Med Res Methodol,2006,(6):35-13.

[18]EDWARDS T,KINGSTON K,HARDY L,etal.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atastrophic performances and the associated thoughts,feelings,and emotions.[J].Sport Psychol,2002,16(1):1-19.

[19]GUCCIARDI D F,JONES M I.Beyond optimal performance:Mental toughness profiles and developmental success in adolescent cricketers[J].J Sport Exe Psychol,2012,34(1):16-36.

[20]HILL D M,SHELDON H,NIC M,etal.Alleviation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elite golf:An action research study[J].Sport Psychol,2011,25(4):465-488.

[21]HILL D M,SHELDON H,NIC M,etal.Choking in sport:A review[J].Int Rev Sport Exe Psychol,2010,3(1):24-39.

[22]HILL D M,SHELDON H,NIC M,etal.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choking in elite golf[J].J Clin Sport Psychol,2010,4(3):221-240.

[23]HILL D M,HEMMINGS B.A phenomenological exploration of coping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choking in sport[J].Q Res Sport,Exe Health,2014,7(4):1-18.

[24]JACKSON S A.Relationships between flow,self-concept,psychological skills,and performance[J].J Appl Sport Psychol,2001,13(2):129-153.

[25]JENKINS S.Zen buddhism,sport psychology and golf[J].Int J Sports Sci Coach,2008,(3):215-236.

[26]KRAWIETZ S A.Alleviat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 Using Imagery[M].Notre Dame,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2012:1-134.

[27]MASTERS R.Knowledge,knerves,and know-how:The role of explicit versus implicit knowledge in the breakdown of a complex motor skill under pressure[J].Brit J Psychol,1992,83(3):343-358.

[28]MASTERS R,MAXWELL J.The theory of reinvestment[J].Int Rev Sport Exe Psychol,2008,1(2):160-183.

[29]MAXWELL J P,MASTERS R S W,EVES F F.From novice to no know-how: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mplicit motor learning[J].J Sports Sci,2000,18(2):111-120.

[30]MESAGNO C,MARCHANT D.Characteristics of polar opposite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hoking-resistant and choking-susceptible athletes[J].J Appl Sport Psychol,2013,25(1):72-91.

[31]MESAGNO C,MARCHANT D,MORRIS T.Alleviating choking:The sounds of distraction[J].J Appl Sport Psychol,2009,21(2):131-147.

[32]MESAGNO C,MARCHANT D,MORRIS T.A pre-performance routine to alleviate choking in "choking-susceptible" athletes[J].Sport Psychol,2008,22(4):439-457.

[33]MESAGNO C,MULLANE-GRANT T.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e-performance routines as possible choking interventions[J].J Appl Sport Psychol,2010,22(3):343-360.

[34]MOORE Z E.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MAC) approach to performance enhancement[J].J Clin Sport Psychol,2009,3(4):291-302.

[35]MURAYAMA T,SEKIYA H.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J].J Sport Exe Psychol,2007,29:191-191.

[36]THOMAS J,HARDEN A.Methods for the thematic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ystematic reviews[J].BMC Med Res Methodol,2008,8(6):1-10.

[37]VERSTAPPEN S.dancing the wu shin:How to develop no-mind through free form[EB/OL].http://www.chinastrategies.com/nomind.htm.

[38]WANG J.Developing and Testing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hoking in Sport[M].Melbourne:Victoria University,2002:1-240.

[39]WANG J,CALLAHAN D,GOLDFINE B.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competi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pproaches[J].Strength Cond J (Allen Press),2003,25(5):69-75.

[40]WANG J,MARCHANT D,GIBBS P.Self-consciousness and trait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hoking in sport[J].J Sci Med Sport,2004,7(2):174-185.

[41]WANG J,MARCHANT D,MORRIS T.Coping style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oking[J].J Sport Behav,2004,27(1):75-92.

[42]WANG J,MARCHANT D,MORRIS T,etal.Self-consciousness and trait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hoking in sport[J].J Sci Med Sport,2004,7(2):174-185.

[43]WESTON N J V,THELWELL R C,BOND S,etal.Stress and coping in single-handed round-the-world ocean sailing[J].J Appl Sport Psychol,2009,21(4):460-474.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Alleviat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The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matic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LOU Hu1,2,LIU Ping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a literal review on the topic of alleviating athletes Choking under pressure,to collect inductive interventions and give an integrative advanc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The mix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at meanwhile the concept mapping into system review and critical synthesis were adopted as research method.Nvivo 10 was used to record and code the data,and the Concept Mapping Program was used to produce descriptive themes and analytic them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0 choking interventions were located in 10 dimensions:task goal setting,results neglect,inner motivation,present focus,peaceful mind,natural tendency,self-forgetting,forgetting opponent,positive thought,and mental toughness.Those 10 themes focused on 4 aspects,which were no desire,no mood,no me,and constantly striving.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hok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 is related to Chinese wisdom.The empirical study and the research on specific contend are needed in the future.

athlete;pressure;Choking;intervention

1000-677X(2016)02-0032-09

10.16469/j.css.201602004

2015-11-11;

2016-01-2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222SS15109)。

娄虎(1980-),男,河北承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E-mail:tiger_louhu@hotmail.com;刘萍(1981-),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49067158@qq.com。

1.丽水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2.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G804.86

A

猜你喜欢
质性文献运动员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旅游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