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因积累而富有灵性

2016-12-15 02:14王文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透视实践运用积累

王文君

【摘要】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学语文也一样,要靠积累,多读多写,没什么捷径可走 。

【关键词】现状 透视 积累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1-02

一、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透视

1、囊中羞涩

学生一写起作文来,依旧“囊中羞涩”——头脑空空,字、词、句等素材贫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也总是结结巴巴,不能畅所欲言、滔滔不绝。这不得不让语文教师深思:学生在积累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

2.词不达意

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表达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口语交际和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所以语言积累的运用是小学阶段写好作文的前提。然而从学生口语交际来看,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说;有的站起来说话思想混乱,词不达意,上句不接下句;一些原本积累的好词好句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说明了孩子们积累语言及运用语文能力的缺乏。

二、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归因

1、指定阅读,机械背诵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和家长总喜欢从自己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甚至指定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是兴趣索然,他们热衷的是《淘气包马小跳》、《窗边的小豆豆》、《迪斯尼童话》等等。而家长与老师,一看到孩子们读的是休闲读物,就要横加指责,大加干涉。于是,为了迎合老师和父母的口味,孩子们只有拿起名家名作,一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样子,这样读书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权威指定”的阅读方式,把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2、任务摘抄,消极积累

几乎所有的中高段的语文老师都布置这样的作业:从课外读物中摘录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并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学生一看到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子,往往没有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体会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就把他们照搬照抄下来,完成任务后就大功告成。这样的摘抄,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是一种消极的积累。

三、提高学生语言积累功效的实践

1、广泛阅读,悄然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展开阅读活动,扩大阅读面,应当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理念。当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对学生的阅读不管不问。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学生捧着从地摊上买来的《乌龙院》、《七龙珠》等口袋读物或不适宜学生阅读的成人书籍、恐吓作品在读,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可见,学生的自主选择应当在老师科学、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对低中段学生,教师可以广泛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的童话、故事、科普作品等,让孩子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高年级就要广泛介绍情节曲折的小说、传记作品、科普作品等等,推荐的书目面要宽,量要大,让学生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有关名家名作,如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教师可适时推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背诵名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使学生对离别愁绪有更多的感受。又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就可以推荐他的《绿》、《荷塘月色》等。学习了《丑小鸭》一文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岗》,可推荐阅读《水浒传》。在推荐名家名作的同时,也不忘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休闲时尚书籍《五三班的坏小子》、《那小子真帅》等等。当然,推荐好书的同时,还应引领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浏览、跳读、精读、品读等等。孩子在自由的、充满吸引的阅读过程中,悄然积累了语言文字。

2.形象诵读,丰富积累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诵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还可在品析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确,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在鉴赏、体验中,情感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在学习《月光曲》过程中,教师可出示皮鞋匠听贝多芬弹钢琴时产生的“月亮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时的情景”的句子,要求学生细细品析,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上明月升起时的壮观和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时,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朝岸边涌来……”,可先指导学生从海面动态变化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月亮上升时海面动态变化的词语,体会海面从温柔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样子变化,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见闻结合联想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一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语言仓库的储备。

3.轻松背诵,沉淀积累

背诵,作为最古老的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但孩子们一听到背诵就头疼。孩子的记忆是一种形象的记忆,充满了情感性和实践性。一篇课文值得积累的内容很多,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背诵积累。如:背诵宗璞的《绿》,可以课件出示灵隐、飞来峰、花港的景物,让学生边欣赏边借助课文中的语言为画面配解说词;背诵《草船借箭》的片段,可把背诵与演故事结合起来;背诵《月光曲》,可听着《月光曲》的音乐进行;背诵《鸟的天堂》,可模仿鸟的叫声、做做鸟的动作进行……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背诵,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单调,也只有这样的积累,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才能让这些语言文字具有生命力。

摘抄是继背诵之后的最常见的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摘抄,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丰富积累的有效办法。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摘抄”,那么,这些摘抄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负担,它无异于停放在本子里的废铜烂铁,不能转化为孩子头脑中的有价信息,为写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摘抄,能沉淀语言积累,广开思路,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说话运用,深化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形式灵活的练习,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深化积累。如学习了宗璞的《绿》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杭州花港、灵隐早春的风光和风情。说话前把学生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本子上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深化积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蔡东彩.《小学青年教师》中的《如何让摘抄显功效》2004、4

[3]毛明叶.《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从摘记到批注》2004、2

猜你喜欢
透视实践运用积累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透视”近视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