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为视角

2016-12-16 06:05杨丽娟李春颖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护理

李 菁 杨丽娟 曲 娴 李春颖



综合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为视角

李菁杨丽娟曲娴李春颖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使护生能够灵活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为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此教学模式注重提升护生的核心能力,为其将来更好地走向临床工作做坚实的铺垫。

生理学;实验教学;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核心能力

一、引言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已由以医疗为主转变为更加重视预防与保健,而护士就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力量,需要的是临床能力强的护理人才。[1]这一类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非常强的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真正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

生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联系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桥梁。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理论来自于实验,同时实验也是验证理论的最可靠方法。[2]而对于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他们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因此,生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3]

目前各大专院校也逐渐注重对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培养,[4-5]投入了大量师资力量,注重实验能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护理专业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其他专业的翻版,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新培养方案出台,基础课的学时大量消减,而需要掌握的内容又很多;生理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材或实验讲义上已给出的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要求,忽视实验过程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性思维。这些都成为护生高技能应用能力、高临床核心能力培养的障碍,成为制约护理学发展的枷锁,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急需进行实质性改革。如何改革实验课教学,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自然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研究和探讨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护生技能应用能力、临床核心能力的作用。

二、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选择北华大学2014级护理学专业4年制本科学生,一班37名学生作为传统对照组,二班35名学生作为创新实验组。总计安排3次实验课,每次4学时。传统对照组的实验教学内容:第一次课为哺乳类动物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次课为机体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三次课为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方法主要沿用传统讲解式的实验教学模式:[6]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用以教师讲解、示教为主,学生遵循教材或实验讲义上已给出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模仿操作,小结,最后书写实验报告。

创新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模式,在不改变总学时的前提下首先优化教学内容:第一次课为哺乳类动物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次课为实验设计讨论(针对第三次课),第三次课为机体对呼吸及心血管运动的调节。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模式,按学生学号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选举一名小组长。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次课:哺乳类动物基本技能训练。一是手术器械的认识及使用方法,手术的具体步骤,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与示范。随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严格规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并指导其反复练习直至正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鉴于护生刚刚接触医学实验,尚没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故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本次课学习的内容验证机体对呼吸及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相关理论,为第二次课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布置的相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教材、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各组通过小组讨论拟定初步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中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动物、实验方法、步骤、预期的实验结果以及参考文献等。按照指定时间把设计方案通过电子邮箱上交,教师会对上交的设计方案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反复修改后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第二次课:实验设计讨论(针对第三次课)。首先是每位小组长发言,讲解实验的整体设计方案及依据,接下来是每位组员具体讲述自己承担的实验部分。所有小组发言完毕,再进行小组间讨论,最终确定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将其应用于第三次课。剩余时间学生再次练习基本手术技能,使手术手法更加专业和熟练,达到了夯实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第三次课:机体对呼吸及心血管运动的调节。按照第二次课确定的实验方案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指出操作不恰当的地方,并随时记录操作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最后各组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施效果

(一)教学质量评价

生理学这门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成绩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共计5分,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正确率等综合表现获得;第二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15分。根据统计期末成绩发现:传统对照组学生的实验平时成绩平均分为4.17分,实验报告成绩为12.62分,实验总成绩平均分为16.79分;创新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平均分为4.5分,实验报告成绩为13.91分,实验总成绩平均分为18.41分。创新实验组的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能力均好于传统实验组的学生。同时笔者发现,最终的生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创新实验组的学生及格率也明显好于传统对照组的学生,最高分及最低分都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新教学模式适合对护理本科专业4年制学生的培养。

(二)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反馈

针对2014级护理本科学生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表共计35份,进行不记名填写,全部回收。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学生对这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兴趣度,其中感兴趣的占91.43%,认为一般的占5.7 1%,不感兴趣的占2.86%;第二个问题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是否有帮助,认为帮助很大的占94.29%,一般的占2.86%,帮助不大的占2. 86%;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回答对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是否有帮助,认为很大的占88.57%,一般的占8. 57%,不大的占2.86%;第四个问题是学生回答对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提高,认为提高很大的占88.57%,一般的占5.71%,不大的占5.71%;第五个问题是学生回答是否提高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提高很大的占97.14%,一般的占2.86%,不大的为0;第六个问题是与人沟通能力提高的程度,学生认为很大的占85.71%,一般的占8.57%,不大的占5.71%;第七个问题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认为很大的占94.29%,一般的占2.86%,不大的占2. 86%。统计数据说明,这种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升。

四、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本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验证性实验、TBL[7]及PBL[8]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护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升自身核心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临床核心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基本素质,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及临床核心能力的培养。生理学实验的很多操作,如耳缘静脉注射药物、静脉输液、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听心音等,实验安排必须为学生后期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看别的学生做,不爱动手,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晕血”现象,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教学模式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练习基本技能,反复练习抓取动物、称重、麻醉、固定、剪毛、气管插管及连接呼吸换能器、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学会记录呼吸运动及血压的方法,会正确使用BL-420E+生物机能记录系统。因为在第二次实验讨论课中已经预先设计并安排了每位学生的具体工作,使学生知道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会随时纠正错误操作,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并指出具体哪里做的好,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对于在实验过程中有失误的同学,要及时纠正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自信心基础上的,信念是训练提升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实验课有平时操作成绩,操作的好坏也决定了得分的多少,在动力与压力的作用下,会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这种新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训练了护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了护生的核心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欠佳,所以有些学生对理论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而通过我们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更佳,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突出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非常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9]目前的生理学实验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由于理论课时及实验学时次数均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仅是单一的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操作,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势必束缚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等现象。本文提到的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能主动思考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通常都要由团队完成,团队协作是医护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团队协作精神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教学模式改革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相互完美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些实验虽然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对未来从事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有效的师生交流对于学生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是就单次课程涉及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听,按照指示进行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与教师进行随机对话,或者说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主动意识。而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实验的设计过程,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及电子邮件,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可随时发现问题,并随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同时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非常有帮助。

(六)益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新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生理学实验只是验证式的,内容比较固定,教师只需要将课本中的问题讲授给学生即可,不需要阅读其他文献资料就能够完成。而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不局限于实验指导书,选题范围广,往往在讨论后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是正确的、有创新性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判断及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教材,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开放眼界;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借鉴其他高校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最新国内外学者对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进展,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通过引导改变了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动脑、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临床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护理学本科4年制学生的培养要求,进而提升了护生的核心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孙一勤.基于职业情感和能力培养的护理学早期认知实践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3):1866-1868.

[2]王静,潘群皖,王海华,等.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239-240.

[3]史琴,彭芳,陈天琪,等.《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4):67-69.

[4]李金莲.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16 -2618.

[5]郭兰青,卢颖,任利华.在技能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315-318.

[6]李清君,李文斌,张敏,等.利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6):112-113.

[7]尚立芝,季书,高剑峰,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2):146-148 +151.

[8]赵珅婷,白洪波.PBL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055-1058.

[9]余立华,卢占英,马蓓.八年制生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探索和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2):137-139.

【责任编辑李丽】

G642.4

A

1009-5101(2016)01-0153-04

2015-10-11

北华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护理学专业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菁,北华大学护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护理学教学研究;杨丽娟,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机能学教学研究;曲娴,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研究;通信作者:李春颖,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研究。(吉林132013)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验教学护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