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柞蚕场经营现存问题与技改策略

2016-12-16 20:05王忠云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柞树柞蚕辽东

王忠云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丹东 118200)



辽东地区柞蚕场经营现存问题与技改策略

王忠云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丹东 118200)

文章根据2010—2015年的辽东地区柞蚕场的调查报告,整理出柞蚕场经营现存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经营技术改造的策略,提出了柞蚕场更新改造、土壤培肥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方法,可为辽东地区柞蚕场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

辽东地区;柞蚕场;经营现存问题;技改策略

据报道,1990年辽东山区有蚕场面积4.66万hm2[1],2008年辽东山区柞蚕场面积[2]是40万hm2,经历18年发展,柞蚕场面积增加了8.58倍,由此看出柞蚕业在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柞蚕除了能提供柞蚕丝轻工业原料之外,还是军工航天工程的重要军需产品,也是人们餐桌上重要蛋白质美味食材,需求量和经济价值正在逐年提升。是山区致富产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发展养蚕业对发展民生经济,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据调查,饲养柞蚕的树种主要由麻栎、辽东栎、蒙古栎,斛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植物一种或多种栎类树种所构成,这种单一树种类型的构成,明显比起天然次生林树种构成匮乏单调,加之留桩更新不及时,形成小老树,加之柞蚕场的过度除草,引起水土流失,其结果导致土壤黏粒和粉粒流失,沙粒沉积,形成土壤沙化和退化,加剧了地力衰弱,由此引起了柞蚕场生态退化,影响了柞蚕业的发展。

我们从2000年开始,注意柞蚕场治理问题,从发展柞蚕事业,强化柞树培育角度,历时15年观察和调研,总结存在关键问题并提出技术改造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1.1 树桩老化衰弱

柞蚕场树桩老化现象极为普遍,出现枯枝枯梢现象,部分树桩寄生青霉、黑霉菌和老牛肝菌,树桩出现腐烂枯朽。

1.2 柞树分布不匀稀疏天窗空地较多

柞树蚕场由于多年过度柞蚕放养,缺乏更新和补植,存在大小不一的空地,形成了许多天窗,造成蚕场单位面积有林株数降低,放养柞蚕有效载荷量减少,致使柞蚕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1.3 地皮裸露草皮退化沙化趋势明显

普遍存在草皮退化地皮裸露现象,由于草皮退化,雨水击溅地皮,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段出现冲蚀沟。受雨水冲蚀的影响,细土颗粒流失,大粒粗沙沉降在地表,降低土壤含水量,升高土壤温度,肥水利用率降低。

1.4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受其柞蚕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柞蚕场的土壤化学性质发生劣变,较之非柞蚕场天然次生林在土壤化学性质上发生较大变化。据我们在2015年的取样化验结果表明,柞蚕场的表土层土壤有机质是2.1%,土壤全氮0.098%,速效氮18.2 μgg-1,而相邻的多树种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平均为4.8%,土壤全氮1.034 7%,速效氮78.1 μgg-1。由此可以看出柞蚕场土壤养分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土壤物理性质也存在着明显变差的趋势,用简易鲍氏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呈粉沙壤土和沙土。土壤容重也明显较之相邻的非柞蚕场的天然次生林大,天然次生林是0.87 gcm-3,柞蚕场是1.47 gcm-3,说明柞蚕场土壤紧实,通气状况变差。

1.5 草本植物单调多样性锐减

草本植物仅限于羊胡子苔草、狗尾草和紫花地丁,而水金凤、蕨类植物几乎不见,说明土壤贫瘠干燥,持水性能下降,由此耐湿草本植物退化,演替成为干旱植被群落。

2 技改策略

2.1 树势衰弱的老树桩更新复壮

在冬季对老树桩进行更新复壮,选树皮较为光滑,有明显直立新生枝,在树桩背上直立枝处锯断,用铅油封住锯口进行更新复壮,对老弱残桩去弱留强,去平留直,去腐留新处理。第二年秋天就能恢复衰弱的树势,能发出较粗壮的新梢,重构树体结构,使衰弱树势得到更新复壮。

2.2 柞蚕场稀疏裸地和天窗补植

采用植树和直播方法进行补植,植树是利用2年生裸根苗,穴距1.5 m×1.5 m,形成株行距相等的补植块,穴深可根据土层厚度而异,基本要求是0.3~0.5 m,在土层较浅的天窗部位也可依据小地形土层深浅适当做株行距的调整,避开石块和树桩。栽植时对过长的水平根和垂直根进行修剪,防止窝根,最好在春季采取顶浆节水造林方法,在春季冻土层尚未化透后,利用化冻返浆条件进行抢墒造林,一般情况下造林成活率能够达到87%左右,效果较好。直播方法,是在秋天上冻前,选择优树的柞树橡实,用杀虫和防鼠剂进行包衣,用镐刨坑播种,株行距为0.5 m×1 m,坑深8 cm左右,踩实后并覆上树叶保湿,次年雨季前在6月下旬和7月中旬进行穴状割场,当年树高生长量达到1.5 m,地径生长量达到1.8 cm左右。

2.3 栽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拦蓄功能

在柞树蚕场土地裸露处,补栽羊胡子苔草,或宽叶苔草,也可结合林地经济发展模式,栽种玉竹经济植物,不但能覆盖地面,防止雨水击溅地面产生水土流失现象,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林地经济,达到蚕药双收的目的,柞蚕场林地经济植物复合经营是今后发展方向。

2.4 填补冲蚀沟并砌筑石谷坊

对冲蚀沟进行填充,防止进一步加剧侵蚀。实践证明,采用客土方式填平沟壕陡沿,在较大冲蚀沟断面修筑石谷坊,拦蓄下降的泥土,对防止柞蚕场侵蚀有较好的效果。经过修整的柞蚕场,地貌得到较好改善,提高了柞树林相的整齐度和柞蚕的放养数量,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2.5 雨季之前对个别土壤贫瘠地段增施有机肥

柞蚕场的土质是随着坡度和坡位的变化而变化。通常,陡坡较缓坡土层浅薄,山脚较之中腹土层较厚,山顶土层最薄,柞树生长也随着土层和养分状况发生类似的变化,即山脚长势最好,中腹次之,山顶最差。因此,山顶地段土层较薄,土养养分状况较差,可在困难立地地段,在雨季之前,施用有机肥。可施用复合有机肥或土杂肥,复合有机肥每株施0.5 kg,土杂肥每株施5 kg,采用点状穴施或环状沟施入。

2.6 退化柞蚕场封山育林

对个别土壤沙化,侵蚀严重,植被稀少的地块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继续放蚕,一般经过5 a左右的封山育林,退化柞蚕场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其间进行人工直播柞树种子,增加柞树株数载量,恢复草本植物多样性,使柞树蚕场生态得到极大恢复和改观。

3 小结与讨论

3.1 辽东柞树蚕场退化原因是受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自然立地条件的好坏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坡向影响较为突出,阴坡和半阴坡柞树长势较旺,阳坡长势较弱,长期过渡放蚕也是蚕场退化的原因之一。

3.2 柞树如不进行有效更新,任其生长,将导致树体老化,树冠内膛光秃,枝量减少,衰老速度加快,加强柞树更新修剪,及时更新树桩,发出的新枝,嫩枝和娕叶有利于柞蚕的放养,能显著地提高柞蚕放养量,有利于提高柞蚕的经济效益。

3.3 柞蚕场的草本植物的补植可兼顾林下草本经济植物,不但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3.4 困难立地的柞蚕场可实行封山育林,经过几年免蚕休养,柞蚕场得到极大生态修复,增加了柞蚕场的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柞树复壮生长量。

总而言之,柞树蚕场要坚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针,采取积极治理措施,能够防治柞树蚕场退化,增加柞树更新力度,培育放养柞蚕的资源,为林地经济发展多元化提供有力支撑。

[1] 程岩.辽东山区蚕场沙化问题与防治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1990(5):51-55

[2] 蒋伟,岳丽华,肖涛,等.辽东山区柞蚕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及防治技术[J].水土保持应用,2008(2):36-37

1005-5215(2016)11-0077-02

2016-09-01

王忠云(1968-),男,辽宁宽甸人,中专,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F272.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31

猜你喜欢
柞树柞蚕辽东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勘 误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心向辽东
蝉诉
三步秀出散文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