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2016-12-16 10:03孙兵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写诗读写结合

孙兵

摘要: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古诗词的阅读积累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抓住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写诗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大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语言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诗词短小精悍,通俗晓畅,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有的蕴含优美动人的画面,有的富有清新高雅的情趣,有的包含意味深长的哲理,有的抒发纯洁真挚的情感,深受每一位学生的喜爱。我常常想,当学生有了一定古诗词的积累后,如果能学以致用,那么会不会效果更好呢?我引导学生尝试写诗,由“动嘴”到“动脑动手”,读写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导仿写。走出创作第一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尝试让学生练习写诗。记得第一次要求学生写诗时,大家都惊讶不已。原来学生背了那么多诗,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可以作诗,没想到老师竟然叫我们自己写诗,能写出来吗?看出了学生的顾虑,我便因势利导:“曹操的儿子曹植在7岁的时候就可以七步成诗了……”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便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学生背完,我接着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比曹植更优秀,如果大家也能写诗,那该多好啊!”学生虽然大受鼓舞,但毕竟是第一次,即使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像样的诗句,更别说作一首完整的诗。经过琢磨,我决定先从模仿古人的诗句开始。我找来了一段关于瀑布情景的录像,要求学生模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创作另一首《瀑布》。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同学完成了习作:“万里碧空白云飘,草儿吐芽花儿笑。遥看瀑布似白绸,信手裁来扮人间。”李白把瀑布比作银河,写出瀑布的壮观,这位同学把瀑布比作白绸,写出瀑布的轻盈、飘逸,恰如录像里的景观。当该生朗读完自己的“处女作”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学生踏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而激动不已。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仿写、接龙、填词等多种训练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逐步踏上神秘而又新奇的诗歌写作之路。

二、抓住契机。观察生活促创作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不竭的源泉。如果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那么再好的作家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即使观察,可能也体会不到什么。应该从观察的兴趣和习惯着手培养学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促进诗歌写作。

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操场上活动课,无意中抬头一看,发现天上的云朵变幻无常,新奇独特。立即让学生仔细观察起云朵,看谁能以“云”为题材即兴创作一首诗。不一会儿,一个学生便想好了,诗是这样的:“似沙漠骏马奔腾,如草原牛羊嬉戏。刹那间千变万化,只留得白云片片。”多有诗意,该生将天空想象成一望无际的沙漠和草原,把云彩比作“骏马”和“牛羊”,不仅比喻恰当,而且形象生动。最巧妙的是云彩变化的速度之快被表现了出来。

我趁势引导学生:要想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必须时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时甚至需要亲自去体验,才能为创作找到素材和灵感。以后,同学们就经常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的范围和视野越来越广。有一个学生家的院子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片果园”,特别是院落棚架上挂满了绿油油的丝瓜,给他极大灵感。他经过观察体验后根据丝瓜生长的顺序写下了一首诗:“绿叶碧藤竞延伸,点点黄花引蜂蝶。待到成阴挂果实,正是盛夏鸣蝉时。”前两句写绿叶、黄花和蜂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片生机;后两句展开想象,由实到虚,别有韵味,最难得。我稍加评点,这首诗便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学生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观察和生活体验,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创作的灵感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偶然的“触发”,在学生心中却有积蓄已久、不得不发的必然性,因而可以写出真实生动的诗句。

三、锤炼字句。培养能力促进步

锤炼词句,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共同要求:但比起其他的文学样式,诗歌更加要求语言的含蓄、凝练。古往今来的诗作者,总是注重“炼字”、“炼句”,并且与“炼意”融合,力求创造出鲜明生动的意象,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时,要揣摩、推敲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反复修改,尽可能用词造句准确、生动。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景物,展开适当想象,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久,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了,她是这样写的:“春日百花竞相放,树木葱茏绿成阴。蝴蝶飞来展艳翅,人人都夸春色好。”我一看,发现诗中出现了两个“春”字,于是提醒她再把诗多读几遍,看是不是可以改得更好?该生一读就觉察出来了,她想了一会儿,把“春日百花竞相放”一句改成了“三月百花竞相放”。原来她在思考的时候想到了“阳春三月”一词,同时把第四句中的“都”字换成了“皆”,这样更加有了古诗的韵味。在看似容易的修改过程中,学生却经历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训练过程。再如另外两位学生创作出的诗句,显然在“炼字”、“炼句”上下了一番工夫。一位写的是:“嫩草碧千里,陌上正花芳。蜂蝶慕幽香,翠柳映堤塘。”另一位写的是:“高山浮云风景秀,桃花含羞露嫩蕊。彩蝶嬉杏欢快舞,溪水清清海棠红。”第一首中的“慕”,写出幽香扑鼻;而“映”则写出绿柳倒影,妩媚动人。第二首中的“含羞”、“欢快”使人浮想联翩,兴致盎然。

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用词构思却各有巧妙之处,特别是在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上,几位学生都经过了仔细斟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不经过咬文嚼字,哪来的成功作品?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四、展开想象。尽情描绘诗中画

古人对想象不乏论述。陆机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他们论述了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性、快捷性及与具体物象结合的特点。诗歌是饱含想象、凭借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古诗词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没有品位,更没有创意。显然,想象也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因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想象和联想,所以诗词创作练习更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渠道,其作用不容忽视。

在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尝试模仿填词。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学生似乎写上了瘾,一首接着一首。起初,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作出了一首《忆江南》:“春景美,百花竞相放。泉水清莹似珍珠,岸边垂柳映水中。游人乐不归。”格式正确,用语工整。学生凭借想象描绘出泉水、垂柳的色彩、姿态,人物的神情,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图画。接着,班上便掀起了《忆江南》热。写得较好的如:“祖国美,蓝天衬白云。鲜花香气满天飘,日出光芒耀四方。云海连群山。”“红日升,晨雾尽消散。彩蝶飞舞落花中,幼芽何时悄然出。今日春已来。”“泉水好,鱼藻映青天。碧波清凉光四射,岸边垂柳细如弦。能不爱三泉?”学生展开想象,用诗写景,以诗绘画,不亦乐乎。

除了学写《忆江南》以外,学生还尝试填写其他词牌。例如《相见欢》:“江南美景如画,人皆夸。湖水荡漾晶莹见鱼虾。柳抽芽,百花放,蜂蝶闹,犹如畅赏千古桃花源。”这首词是学生到无锡太湖游玩时创作的。再如《阮郎归》:“春花时节梨木园,空山不见人,此山花木知多少?只闻鸟鸣声,望山去,悲以代,只有离别情,大江浪花腾东去,却留儿女心。”这首词是学生畅游燕子矶时有感而发的。

无论学生赋诗还是填词,我从来不限制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而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鼓励其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不拘一格。虽然学生所写的诗歌,多半还很稚嫩,比如不能努力做到对仗,押韵也很不到位,但这并不妨碍扎实而有趣的语言锻炼和想象力培养。

实践证明,教学生尝试写诗,只要注重激发兴趣,抓住语言学习的规律,即“感受语言一领悟语言一积累语言一运用语言”,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高读写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写诗读写结合
学写诗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这个暑假,写诗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