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妇女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2016-12-18 18:50姜秀花
妇女研究论丛 2016年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妇女母亲

姜秀花

(全国妇联 妇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妇女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姜秀花

(全国妇联 妇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把扶贫脱贫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有效扶贫方式,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妇女脱贫工作,明显提高了妇女的社会福祉,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一、妇联组织推动妇女脱贫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妇联组织确定了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的工作载体,并基于贫困妇女的具体情况,回应妇女的现实与长远需求,着力开展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2]。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注重励志脱贫。主要是宣传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树立和宣传脱贫致富妇女典型,引导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弘扬“四自”精神,激发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能力脱贫。协调争取资源面向贫困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贫困妇女踊跃参与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用好小额贷款,助推创业脱贫。积极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四是发展妇女手工,实施巧手脱贫。探索“公司+协会+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妇女积极参与发展妇女手工产业,用自己一双巧手编织出幸福美好生活。

五是注重能人引领,带动互助脱贫。发展各种形式的妇女互助组、合作社和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抱团发展。

六是搞好“两癌”检查,推动健康脱贫。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力度,加强对“两癌”患病贫困妇女的救助,着力提高贫困妇女健康水平。

七是凝聚社会力量,爱心助力脱贫。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所属慈善公益平台作用,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品牌,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在政府支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作为、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各地妇联均不同程度争取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和资源,妇女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以来,各地投入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约145.86亿元,带动60.8万名贫困妇女增收,367万贫困妇女受益;在832个贫困县建立妇女手工协会439个,扶持妇女手工企业549个,带动了14.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巧手致富;帮助11万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转移就业;培育了“吉林网姐”等互联网+创业就业品牌;累计为6051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免费检查,救助41693患病妇女,覆盖532个贫困县;推动财政部中央彩票公益基金支持的“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救助资金从上年的1亿元增加到3亿元,其中近54%的资金用于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病妇女,共计1.6万人;深入实施“母亲水窖”“春蕾计划”等项目,共向贫困地区投放物资和资金4.4亿多元,惠及贫困妇女儿童214万余人;各级妇联组织累计培训41万人,组织动员108万贫困妇女参与政府各类技能培训[3]。这些措施极大改善了贫困妇女民生,增强了贫困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妇联组织妇女脱贫实践的主要经验

实施“巾帼脱贫行动”,是妇联组织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的具体行动,是妇联组织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重大部署、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妇联组织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为妇女脱贫争取政策和资源。如2015年4月,全国妇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出台《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做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纳入本地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资金、措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贫困妇女倾斜,力争每年脱贫人口中妇女比例不低于40%。积极推动小额信贷等金融扶持政策、农业扶持政策服务贫困妇女,推动将“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手工业”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下发《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通知》、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不断创新扶贫脱贫方式。“巾帼脱贫行动”坚持扶贫对象精准、措施精准、脱贫精准。针对贫困妇女脱贫面临的首要困难和对帮扶方式的需求,妇联组织仍将“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主要的扶贫模式加以推进,推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面。调查显示,在扶贫模式中,小额贷款扶贫占45.7%,排在第一位[4]。此外,妇联组织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巾帼示范村建设”,建立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等,发展绿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巧手脱贫、转移就业脱贫、电商脱贫、旅游脱贫、健康脱贫等,打造立体化多面向的开放性扶贫模式。

三是注重从赋权的角度提高贫困妇女战胜贫困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激发贫困妇女的内生动力,调动她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妇联组织持续开展教育培训,举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联干部培训班、贫困地区创业女带头人培训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发展乡村旅游培训班以及手工编织、家政、电商等各类示范培训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助推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梦想。

四是突出重点,协助政府补齐特殊贫困妇女群体在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的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对妇联组织做好农村贫困妇女等困难群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多为她们着想,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信心。妇联组织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着力推动解决贫困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残疾妇女、特困单亲母亲、“两癌”患病贫困妇女以及艾滋病患病贫困妇女等特殊妇女群体的多元贫困。妇联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力量,以西部贫困地区妇女为主要对象,先后实施以单亲特困母亲为对象的“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以贫困妇女为主要对象的“母亲小额循环”、以贫困母亲及家庭为主要对象的“母亲邮包”、改善贫困地区妇女基本生活条件的“母亲水窖”工程、帮助贫困母亲脱贫致富的“幸福工程”、改善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居住状况的“母亲安居工程”、提高贫困边远地区妇女健康水平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母爱复明扶贫工程”等公益慈善项目,切实改善了贫困妇女的民生。

五是注重发挥妇联的公益平台作用,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妇女扶贫脱贫机制。妇联组织充分利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平台优势,争取政府鼓励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政策,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引导发动各种社会组织、各种专业技术力量、企业家、志愿者等参与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母亲创业循环基金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开展立体、精准、多样化的针对贫困妇女的社会服务和民生工程,对口帮扶各类贫困妇女。

三、妇联组织进一步推进妇女脱贫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中国有两千多万农村贫困妇女,且主要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妇女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妇联组织要把帮助贫困妇女精准脱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贫困妇女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进一步在国家扶贫大局中找准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推动将巾帼脱贫行动纳入当地扶贫总体部署统筹安排,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大妇女扶贫支持力度;推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解决好贫困地区妇女的民生问题,确保她们基本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需求。

进一步赋权妇女,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和模式。深入调查了解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的发展需求,重视和增强妇女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贫困妇女在脱贫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提高她们自我脱贫的自信心、创造力和能动性,同时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进一步完善分性别的贫困监测和扶贫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性别统计指标,对扶贫开发政策和扶贫项目进行性别评估,关注妇女受益情况,自觉调整不利于妇女反贫困的政策和措施。

进一步致力于消除妇女多元贫困,改善妇女的社会福利。特别着力帮助特殊困难妇女群体摆脱生活困境,发挥巾帼脱贫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讲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故事,提高贫困妇女的参与率、受益率和脱贫率,不让一个贫困妇女掉队。

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扩大贫困地区基层妇联组织网络,让妇联组织触角伸向每一个贫困妇女的生活。关心支持基层妇联干部,加大经费投入,为基层持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进一步拓展妇女脱贫公益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支持社会组织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参与扶贫工作,解决面向贫困妇女的扶贫资源传递渠道单一和资源使用距离目标群体发生偏离的问题。

[1]宋秀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N].学习时报,2016-01-18.

[2]全国妇联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意见[J].中国妇运,2016,(1).

[3]崔郁.凝聚巾帼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Z].在全国扶贫论坛上的发言,2016-10-16.

[4]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妇女生存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妇运,2015,(6).

责任编辑:玉静

姜秀花(1963-),女,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妇女运动史。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妇女母亲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当代妇女的工作
给母亲的信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