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针结合TD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

2016-12-19 08:44安俊丽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贾小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上腹功能性中医药

安俊丽,王 京,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贾小红

(邯郸明仁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6)



临床报道

老十针结合TD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

安俊丽,王 京,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贾小红△

(邯郸明仁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6)

目的:探讨“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明仁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积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N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愈显率8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可靠,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

老十针;TDP神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也是消化不良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上腹胀痛、灼烧感、早饱感或餐后饱胀等[1]。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胃感觉异常、胃动力障碍、胃电节律紊乱等胃源性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各种不良发应也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有研究表明,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针灸对胃肠动力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调节过程特异、即时并持续性[4]。针灸不但可以调节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节律和幽门括约肌,还能有效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胃酸、胃泌素和胃动素等的分泌功能[5]。笔者运用“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的患者与口服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邯郸明仁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试验组50例患者,男21例、女29例,年龄24~63岁,平均(41.0±12.8)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8.5±9.2)个月。对照组50例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43.2±13.1)岁,病程12个月~4年,平均(26.7±11.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湿热滞胃型、脾胃气虚型、肝气犯胃型;③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疼痛、上腹灼烧感等;④患者的临床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⑤患者年龄范围18~65岁;⑥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消化道出血、溃疡、肿瘤的患者;③近2周内服用促胃动力药物的患者;④伴有内分泌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的患者;⑤对本研究治疗药物具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老十针”针刺配合TDP进行治疗,取中脘、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百会、神庭和印堂为针刺组方。若患者肝气郁结则加取太冲和阳陵泉;若患者肝气犯胃则加取太冲和公孙;若患者脾胃气虚则加取章门和关元;若患者湿热滞胃则加取阴陵泉和内庭。肝气郁结、肝气犯胃和湿热滞胃者采用泻法,脾胃气虚者则采用补法,其他患者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补泻法,留针30min,一疗程5天停针2日,与TDP治疗仪配合,每次照射30min,每天2次,共治疗4周。

1.4.2 对照组 餐前服用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mg,每日3次,每10天为1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候积分变化情况: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给予0分、2分、4分、6分。

采用消化不良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进行评价,分别包含干预领域、食物饮料领域、干预和控制领域、睡眠和打扰领域的25个条目。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胃动素(MTL)水平差异。

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为治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80%~94%为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79%为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为无效。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中的胃动素进行检测,胃动素免疫试剂盒由德国拜尔科技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药盒说明书进行。以γ-计数器读取放射活性并计算胃动素含量。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积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I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TL水平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TL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的愈显率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饱胀、恶心、嗳气及难以描述的上腹不适感,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消化不良[6]。此病发病率高,症状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7],其病因可能为胃排空的延迟、胃容受扩张能力的下降及内脏的敏感性增强、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8]。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近年来正逐年增加,如何能有效、完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9]。西医治疗以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抑制胃酸分泌药、抗焦虑和抑郁药物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为主,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患者难以痊愈[10]。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多样,同时在疗效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内病外治法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

中医虽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然其主要病位在胃,以上腹部饱胀、早饱、口渴不欲饮、疼痛或不适等胃肠道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舌苔以黄腻苔为主,脉多滑或濡。与“痞满”最为相近[11]。中医认为本病的原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劳倦过度、寒温失调等有关,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和脾胃升降失职。针对此类病机,中医常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利湿、和胃降逆等治则[12]。王乐亭等总结出了著名的“老十针”,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因左右共取10穴,且常固定使用,谓之“老十针”[13]。此方在调气疏肝、解郁宽中、健脾和胃方面效果显著,且有消导运化、理气和血并升清降浊之效[14]。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所以可以加取百会、神庭和印堂以调神养气,以改善睡眠和治疗抑郁症。

胃肠运动的改变能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自身修复,辅以TDP热疗照射胃脘部可明显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快其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胃肠组织代谢和胃肠功能。有研究表明,利用电针配合TD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的治疗[15]。同样,笔者研究提示相似的结论,治疗后,试验组的餐后腹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大便稀塘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的N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的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治疗的愈显率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P<0.05)。尽管患者的预后一般很好,但其病程会随着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症状轻重而有所不同。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并且对该病的治疗手段也很局限,仅仅是针对症状使用一些制酸、促胃肠动力剂等,由于不是对因治疗,所以疗效不甚乐观,且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多。同时,现代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在患者中亦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中医中药通过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体现了优势。本课题通过将老十针治疗结合TDP治疗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比,证实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体现的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不过本临床试验样本数量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大样本含量,并增加动物实验,对其有效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老十针”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较西医疗法更加可靠,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孙敬青,张琳.“老十针”合调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54-55

[2] 张芸,郑琳,高勇.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福建中医药,2014,59(6):19-20

[3] 赵丹,毛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5):95-97

[4] Zala AV,Walker MM,Talley NJ.Emerging drug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Expert Opinion on Emerging Drugs,2015,16(2):283-92

[5] Liu J,Li F,Tang XD,et al.XiangshaLiujunzi decoction alleviates the symptom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regulating brain-gut axis and production of neuropeptides[J].Bmc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15(1):1-13

[6] 连俊兰,邵征洋,詹璐,等.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5):993-994

[7] 徐寅,王小娟,郭璇,等.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5-HT、SS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4(12):2258-2260

[8] Kitiyawadee P,Anupong T,Varocha M,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mpacts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Thailand[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2014,15(24):10887-10891

[9] 程秋实,汪龙德,刘俊宏,等.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1):70-72

[10] Hiroto M,Motoyasu K,Tomiyasu A,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50(2):125-139

[11] 周恒,郭璇,王小娟,等.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血清干细胞因子及Cajal间质细胞修复与再生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863-867

[12] 吕林,唐旭东,王静,等.四君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中液体食物分布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2):4318-4323

[13] 徐因,程永波,刘莉宁,等.老十针防治顺铂化疗引起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2):110-112

[14] Hiroto M,Motoyasu K,Tomiyasu A,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50(2):125-139

[15] Vanheel H,Tack J.Therapeutic option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Digestive Diseases,2014,32(3):230-234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3312。

安俊丽(1981-),女,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及中药治疗疑难杂症工作。

△通讯作者:贾小红(1968-),女,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R246.1

A

1005-0779(2016)10-0009-03

2016-04-15

猜你喜欢
上腹功能性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不可忽视的胆囊结石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