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2016-12-19 08:44姜润哲王鹏琴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眼针洼田饮水

姜润哲,王鹏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姜润哲,王鹏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验证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整体康复意义深远。

眼针;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多发于脑卒中后,是由双侧皮质脑干束受伤引起的假性球麻痹所致。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口齿不清、进食饮水呛咳等。因不能顺利完成吞咽,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进食不足性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乃至危及生命[1]。吞咽功能恢复与否,对卒中后其他后遗症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2],近年来,笔者在已故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的眼针治疗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为客观评价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被研究者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K2科住院的符合诊断的患者,按随机数列表分入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吞咽功能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吞咽功能困难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5~75岁之间者;③经头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④患者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积极配合治疗;⑤入组前无肺部感染;⑥患者及家属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不在纳入标准范围内的;②有食道疾病、咽喉局部病变导致吞咽困难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疾患;③合并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等疾病;④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患者;⑤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诊疗方案[4],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采取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控制血压血糖等西医治疗。

1.5.1 治疗组 予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方法:选用规格为华佗牌0.35mm×13mm毫针,针刺前常规消毒,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按照彭氏眼针选取方法,取双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mm处,一手持针,另一手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迅速准确刺入,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3~5mm。每穴轻刮针柄10次,以寻求得气,留针。在针刺10min后吞咽功能训练,操作结束后5min起针,起针时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每日治疗1次,14天为一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人员进行操作,主动或辅助患者完成缩唇、咂嘴、鼓腮、微笑、舌体的各方向运动等动作,以训练面部、舌部肌群;用冰水棉签对舌根、软腭、咽后壁等部位进行刺激,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以强化吞咽反射;屏气-发生运动,以加强软腭的肌力及清除残余在咽部的食物。在饮食方面,最好先选用糊状食物[5]。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4天为一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1.5.2 对照组 传统针刺取穴:双风池、双翳风、双合谷、双太冲、双通里、天突、廉泉、百会、哑门。操作:采用华佗牌针,直径为0.30mm,长为25~50mm。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针刺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以助得气,15min行针1次,30min后起针。每日治疗1次,14天为一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待针刺结束后进行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

1.6 评价指标

1.6.1 临床疗效 采取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患者饮30ml温开水,按照饮水情况进行评定。Ⅰ级:能1次饮完30ml温水,无呛咳;Ⅱ级:分2次饮完,无呛咳、停顿;Ⅲ级: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或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Ⅴ级:屡屡呛咳,难以全部饮完。

1.6.2 生活质量评价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质量。

1.6.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摄食、吞咽能力正常,饮水无呛咳,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显效为基本上经口进食,饮水偶有呛咳,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或治疗提高3级;有效为部分经口进食,饮水呛咳,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Ⅲ级,或治疗提高2级;无效为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Ⅳ级[6]。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前后进行评价。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状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状况对比 例(%)

由表2得出,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显著改善(Z=-3.278,P=0.001<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显著改善(Z=-5.458,P=0.000<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6,P=0.030<0.05)。说明眼针结合康复训练、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疗效,而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更优于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由表3得出,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HAMD、PSQI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AM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眼针结合康复训练、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明显疗效,而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更优于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例(%)

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22/30),治疗组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34%(28/30),治疗组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将本证归于“中风”“喑靡”“喉痹”的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载:“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古代医家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肝肾亏虚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下元虚衰,阴不维阳,虚阳上浮,气血逆乱,痰浊与瘀血上泛舌本,阻塞喉舌之窍,舌本咽喉失其所用,故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病本在大脑,而标在舌咽部。治疗以通经活络、调气活血为主[7]。《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三焦取穴原则,眼针取双肝区、双肾区以治其本;病位在脑,根据三焦取穴原则,取双上焦区;本在下元虚衰加取双下焦区;诸穴共奏补益肝肾、通畅气血、疏通经络之效。眼针疗法为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以中医学经络理论、五轮八廓八卦学说为基础,结合眼与经络的内在联系,探索出在眼眶周围针刺以主治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8]。眼针通过改善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质,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促进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修复,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经络的作用[9],进而使咽喉通畅,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在眼针针刺过程中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属于眼针运动疗法,眼针运动疗法可以促进缺血半暗带组织中血管的新生,促进微血管的新生,从而加速侧枝循环建立,改善脑部缺血,发挥对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0]。与此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咽部起到良性刺激,继而引起迷走、舌咽神经支配区域的感应,重新建立皮质与皮质下结构之间的联系,并重建神经回路,从而激活大脑对吞咽活动的调节作用。

从上述评价分析表中可得出,眼针结合康复训练较传统针刺加康复训练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在降低肺炎发生率和改善营养状况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眼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简便易操作、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周震,张玉莲,袁河,等.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0例临床观察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9):2160-2162

[2] 阚保红,常静玲,高颖.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56-5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53

[5] 庄淑美,吕海波,刘建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7):847-848

[6] 张智龙,赵淑华,陈国华,等.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5):385-390

[7] 罗立欣,于秀,白丽.眼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3):97-98

[8] 王鹏琴,王健,周鸿飞,等.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4):700-703

[9] 孙赫楠.眼针治疗中风恢复期24例[J].中国针灸,2013(S1):81-82

[10] 邵妍,王鹏琴,王树东,等.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445-448

Ey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JIANG Run-zhe,WANG Peng-qin△

(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

Objective:To verif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y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Methods:60case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ey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Watian drinking water test evaluation table, 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assessment scal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Compar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After treatment,in two groups Watian water test score, Fugl Meyer assessment and Barthel score, HAMD score, the score of PSQI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Ey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It has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Eye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raining;Stroke;Dysphagia

国家行业专项,编号:201407001。

姜润哲(1990-),男,2014级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王鹏琴(1962-),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眼针疗法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作用。

R246.6

A

1005-0779(2016)10-0012-04

2016-05-01

猜你喜欢
眼针洼田饮水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简易饮水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眼针联合电脑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饮水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