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2016-12-21 01:04李盛永
考试周刊 2016年95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二语习得

李盛永

摘 要: 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语言输入是二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输入与输出应该并重。因此,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语言输入与学生语言输出训练相结合,努力激活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使其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

关键词: 语言输入 可理解输出 二语习得 语篇学习

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在外语教学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外语教学产生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二语习得过程是输入(input)、理解吸收(intake)和输出(output)的过程。当可理解性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内化得到的也越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前提。Swain曾指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语言输入假说和可理解性输出理论

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是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强调要保证输入语言的可理解性,用公式表示为“i+1”。“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1”表示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如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适合自己水平的“i+1”形式的语言输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知识点,不断取得进步。

Swain的“输出假设”认为,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语言输出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意图表达的与他们能够表达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学习者内在的与二语习得有关的认知过程。(2)假设验证功能。二语学习被认为是一个对目标语不断做出假设并对此加以检验和修正的过程。(3)元语言功能。它指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控制与内化。

二、语言输入假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供难易适中的语言输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输入过难,学习者理解不了,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输入过易,无挑战性,学习者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例如《牛津高中英语5》Unit3“Science and Nature”,学生已经清楚science和nature的意思,而且知道这两个词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一步归纳联系:Science is helpful to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it can lead to some consequences as well.这样输出更具体化,学生才有更好的理解性输入。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水平进行对应的语言输入,这样更具体、更实际。

(二)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英语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输入除了从课本或课外书籍上所获知识外,大部分源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知识,而不是将语言点直接灌输给学生。例如:《牛津高中英语》Unit3“Dying to be thin”,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自己或熟悉的人曾经减肥的经历,或让学生分组讨论美究竟是什么,内在美还是外在美谁更重要,熟悉的素材与轻松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加强教师“转述”技能

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口述的英文有时会很“让人费解”,句法不通,用词不准确等,这时教师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表达含糊不清时,教师应当进行进一步的转述,以便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可理解性输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准备必不可少。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进行进一步学习的铺垫。常用的准备活动有Pre-listening,Pre-reading,Pre-writing Activities。另外,准备活动可以根据学习进展进行调整,比如在教学前期,做一些简单的输出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用替换词将课文分段式复述或是概括大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加大输出活动的难度。比如根据课文素材设置一个讨论话题,让学生记下要用到的关键词或短语,列出发言提纲,让学生用口语表达出来。

(二)形式多样最好。语言材料的再现是内化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输出形式:学生一对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人对全班或小组活动;小组对小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活动。具体的输出形式有:(1)情景对话:对教师所给予的题目进行简短的对话。(2)复述课文:让学生利用重点单词或词组进行复述,或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重点句型进行改编,又或是将自己完全内化的知识以口头表达的形式阐述。(3)课堂演讲、课堂表演、辩论,进行课前充分的准备,将素材弄懂、弄透,这是输出的高级阶段。

(三)输出环境很重要。语言输出应该基于“真实的交际需要”,因此必须满足两个最简单的条件:(1)说话人有“真实”的输出需要。教师根据一个教学内容不能生搬硬造出一个内容来,而是应该在基于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真实素材的输出。(2)听众。为学生而进行的输出,如若学生都不愿做“听众”的话,那么所谓的输出便没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同时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可理解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还要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输出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栋.第二语言习得论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3]Vivian Cook.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二语习得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与疑问句习得关系研究之理论探讨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