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2016-12-23 08:31贾平凹
美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路子当代文学方言

贾平凹

(接上期)

三.怎样翻译出中国味道?

几十年以来,中国当代作家无一不受西方文学的影响,甚至在文学观上、写法上借鉴仿效,这是事实,也是西方读者能读和能读进去易于接受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原因。但中国当代文学毕竟是中国作家在写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是中国的文学作品。流水可能是西方的,河床仍是中国的。这就可译出中国的味道。而尽力译出中国的味道,就可对中国的地缘、历史、文化、审美,习俗和趣味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体会到、感觉到作品中的情调的意味。中国作家历来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上,因个性、习好、修养的不同,分为两支,一支是《三国演义》《水浒》等评书式的,其情节传奇,叙述通俗,语言夸张,一支是《红楼梦》等描写日常生活,主题多义,注重细节,讲究文气。前一支可能好翻译,后一支可能难翻译,在重视前一支时更要重视后一支,因为《红楼梦》最为中国人所推崇,最能代表中国文学,最能体现中国味道。

四.关于乡土文学的障碍

中国当代文学相当大部分是乡土书写的作品,乡土文学也因地域不同,作家的个性不同,其叙述风格、语言的使用差异很大。这如同电影的摄影师,有的摄影师在作品中极力突出摄影师的存在,不断地以各种角度和构图提醒、张扬这个作品是我拍摄的。而有的摄影师却极力在隐藏自己,在强调这个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呈现,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而不是我在刻意制作。这就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的写作路子。这两种路子都可能出现很好的,但可以说后一种路子难度更大些,它常常产生出这样的效果:一般从事写作的人读了就望洋浩叹,不会了写作,而一般不从事写作的人读了则觉得这生活我也经历呀,我也可以写的。后一种路子,更符合中国的文化、哲学和审美趣味。在这些乡土文学作品里,因中国长期以来政治运动多,政策变化快,写到各个历史时期必然会写到一些让外国读者一时看不懂的东西,翻译家也难以理解难以翻译的东西。我有时想,我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初读时也是一头雾水,而当我了解了他所写的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后,大略地也领会和想象了它所写的内容,就对其叙述的方法大加赞赏,叹为观止。我的意思是,当在翻译中国当代文学遇到难以理解和难以翻译之处,是需要耐心考究,或有它必要的解释。还有一点,可以用我做例子,我写作使用的是中国北方语系,但其中在叙述时或在书中人物对话中常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语句,可以称之为方言。有人读着不习惯,或者是陕西人读时会读出色彩和声音,而外地人读时就少了许多趣味。其实,这些陕西的方言都是中国古文在历史的衍变中遗落在民间成了土话的,只要对中国的文言文稍有了解,这些方言就一目了然。对于中国文言文的了解或许就是解决方言的一把钥匙。

我的发言结束了,我再次声明,我因不甚了解翻译界的事,仅以一个作家的角度谈对翻译的印象和感觉,这是不应该的,原本不准备发言,但大会要求参会者都得发言,我就说出来,望各位教正。

谢谢。

猜你喜欢
路子当代文学方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4
野路子背后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Lexical Approach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