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和天津金融创新与开放对策

2016-12-29 00:19姚晓东
天津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跨境货币人民币

◎姚晓东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和天津金融创新与开放对策

◎姚晓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入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特征,准确把握未来人民币国际使用在跨境贸易、投融资和资产运营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对加快天津金融创新与开放,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高跨境投资便利化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投融资;金融创新运营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较快发展,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未来人民币国际使用将在跨境贸易、投融资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为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角色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权重占比为10.92%,权重占比超日元和英镑,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与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与协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基础。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多元化。一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包括美元、英镑、日元等在内的自有外汇占主要地位,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黄金占有一定比例。二是多元化的汇率制度。IMF成员国可以自行安排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细分为没有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货币局制度、传统的钉住汇率制、钉住水平带的汇率制爬行钉住、爬行的带状汇率制、没有事先宣传路径的管理浮动制以及独立的浮动制共八类。三是多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牙买加体系允许会员国通过汇率、利率、国际金融市场以及IMF的协调作用等多种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试图建立一个灵活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美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报告,2015年2季度末,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余额为12.001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60.7%,欧元占24.2%,日元占4%,英镑占3.9%,加元占2%,澳大利亚元占1.9%。其他货币占3%。如果对国际货币体系做一个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美元是中心货币,次中心货币是其他发达国家包括欧元,尽管也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但跟美元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出现危机的时候美元不但不贬值,大量的资金还投向美元安全资产,美元反而升值。欧洲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欧元具有一定的贬值压力。剩下就是外围货币,具有更加明显的这种风险资产的特征。人民币走向世界,目标要定位好,第一步要逐步从外围货币走向次中心货币。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破坏性的,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瓦解后,推进货币扩张政策,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长期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地改革。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是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角色取决于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领域中的新地位。

1.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新地位。按照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把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当时汇率折算成美元,中国在2010年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的方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按照当前的价格和汇率,201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现在是17万亿美元,中国是12万亿美元,中国与美国还有五万亿美元的差距。但是近五年中国增长速度是美国的2倍~3倍,未来5年~10年超越美国不是不可能的。

2.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新地位。用货物贸易统计概念,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终于历史性地取代了美国,达到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并在其后2年继续保持第一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方法,使用货物贸易加上服务贸易的五年平均数,美国是美元区,中国大陆加香港和澳门是人民币区,欧洲是欧元区。2010-2014年欧元区、美元区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比重是18.2%和13.6%,比2005-2010年分别下降了1.6和0.6个百分点。而同期人民币区比重则是从8.1%上升到11%,提高了2.9个百分点。如果中国贸易能够持续稳定增长,与美元区、欧元区并驾齐驱指日可待。

3.中国在国际投资中的新地位。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国之一。对外投资是双向的,每年吸收外商投资,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非金融领域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640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423亿美元。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015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从经济、贸易、投资三个方面来看,很明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4.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地位。2015年中国是世界外汇储备最多和央行资产最大的国家之一。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外汇率总体上是上升的。2005年7月之前,1美元换8.2元人民币,现在是1∶6.5左右。按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指数,从2005年的7月到2015年底,人民币升值了39.5%。按实际有效汇率,也就是扣除掉物价水平后升值幅度更高。可以说,在过去十年当中,人民币是世界上唯一对美元有这么大幅度升值的一个货币,这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综上四个方面,表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经济正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金融产品计价,或者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而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则是加快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实和对外经济交往不断深化,人民币的结算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带动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的新动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第一阶段(2009-2014年)主要是解除管制,制定政策,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霸权削弱,历史给予了人民币通向世界舞台的机遇。通过解除管制,制定一些基本的政策,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提供一个政策环境。逐渐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允许跨境人民币的融资,跨境的人民币证券投资。跟一系列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安排、非主要储备货币直接交易区域性试点,也逐渐的允许了一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2014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5.9万亿元,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结算金额的比重接近20%。人民币现钞跨境供应回流机制运行稳定,供应回流渠道已覆盖港澳台地区及周边国家,并向全球延伸。双边本币互换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5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

第二阶段(2015-2020年),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大踏步前进的一年,发生了一些催生的、有利的因素。一是IFM决定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二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基于友情的贸易发展。三是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等机构陆续成立,这些机构的建立客观上有利于扩大中国的经济影响。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服务。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因为人民币只有成为可兑换货币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才有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希望是推动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当人民币成为第五种世界主流货币之后,继续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完善人民币资本项下流出和回流途径,提高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和吸引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各国货币开放进程差异很大,采取激进开放的国家往往发生危机的概率大,而渐进模式下开放进程长达几十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过去各国开放经验总结出了一个“资本项目自由化最佳实践”,从开放次序上来说,依次为“放开直接投资——放开长期资本——放开短期资本”。从实践过程分析,资本项目不存在开放的最优路线,主动、渐进、结合国内经济形势是良策。

我国的资本开放路线基本遵循了长期资本流动先于短期资本流动开放,资本流入先于资本流出开放,机构投资者先于个人投资者开放,直接投资先于证券投资开放,证券投资中债权类投资先于股权类和衍生品类投资开放的传统路线。资本账户开放的短期安排: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安排: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二、天津金融创新面临的形势

(一)天津金融创新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国家确定天津需要实现功能定位之一。在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借重首都优质金融资源,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实践,打造创新活跃、运营高效、环境优越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为天津复兴近代史上北方金融中心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金融业双向开放迈上新台阶。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世界经济变化和走势对我国影响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业近年来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一系列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人民币国际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双向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化,为天津金融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整体实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大国家战略叠加,天津金融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天津金融业聚集资源和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天津的区位、港口、产业等凸显优势,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金融提升发展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十二五”期间,天津金融业总体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9.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5%。金融机构数量、门类和功能明显提升,全市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达到1700家,比2010年末翻了两番。其中,法人金融机构超过61家。初步建立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为主体,以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外币兑换等为补充的全牌照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态、产品、工具创新加快,制定出台《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八个方面28项具体任务、9大发展指标,形成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推动京津冀金融市场一体化为重点的良好金融创新氛围。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天津金融创新与开放也面临挑战。一是与金融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5年末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588亿元,占GDP比重9.6%,金融市场功能还不健全。2015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超过了4000亿元,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二是与全市金融业发展目标定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创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相比,天津市金融业开放度还不够高,改革的力度有待加强,创新的深度、力度、精准度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与金融结构优化调整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行业发展看,银行业独大,非银行金融业偏小。从融资结构看,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四是与国际化金融环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天津市对高端金融人才吸引力还不强,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会计、评级、评估、咨询、律师等中介机构还不够发达,金融风险运行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联动机制仍需强化。

(二)天津与上海、深圳在金融创新开放方面的比较

天津、上海、深圳是我国沿海金融创新开放的高地,也是第一批、第二批自贸区所在地,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与和上海自贸区都把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作为重头戏,并各有特色和优势。

上海金融的优势在于制度层面开放创新。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金融监管的“一行三会”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如央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小额外汇存款利率放开等实施细则;银监会的支持离岸金融业务政策等。从制度层面看,目前已基本形成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的步伐。第一批特色的金融创新案例已经形成,主要集中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自贸区支付结算创新、自贸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和自贸区内金融机构集聚创新6个方面。

深圳前海的优势在于突出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在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方面,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鼓励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首批参与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有15家银行,2014年前海将放款主体扩大至台湾及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另外,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方面,前海探索发展深港两地人民币同业拆借、离岸结算等业务,试点企业对外投资、境外融资;支持跨境贸易信用证办理和人民币结算,非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以及非居民境外货币借贷、外汇买卖、境外证券交易、境内期货交易等离岸金融业务。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在产业金融创新。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精神,天津市先后实施三轮金融改革创新计划60项工作,重点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探索。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于家堡金融区和东疆保税港区,金融创新的内容则主要是支持产业发展的融资租赁和产业基金。天津与上海、深圳相比,天津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尚处于落后地位。如在跨境人民币使用方面,天津生态城是全国最早试点之一,但到2014年天津经营项目人民币结算额仅居全国第七位,占全国比重为2.7%,而同期广东占比为26.7%、上海占比为15.5%。“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对于金融创新开放的竞争是对未来几十年人民币国际使用“进出要道”和市场的争夺,更是对全球人民币资产流聚焦地的竞争,是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加快天津金融创新与开放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鼓励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宏观审慎原则逐步扩大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规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可调回境内使用。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根据需要在境内外使用。鼓励和支持区内银行基于实际需要和审慎原则向境外机构和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放宽自贸试验区内跨国企业集团开展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条件。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的范围,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依托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开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股权、产权、航运等要素交易,面向自贸试验区和境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交割和结算服务。

(二)提高跨境投资便利化水平

建立自贸试验区内合格投资者双向投资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开展境外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和金融类投资。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境外投资。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推动自贸试验区内证券期货机构开展跨境经纪、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拓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和仓单质押融资功能。放宽跨国公司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统筹研究进一步扩大个人可兑换限额。

(三)创新自贸试验区金融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功能监管。创新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准入制度,根据国家对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的授权,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对入区的金融机构逐步放宽准入条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优先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允许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交易。放宽跨国公司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统筹研究进一步扩大个人可兑换限额。

(四)加快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于家堡金融聚集区建设,加快拓展金融发展空间,建设机构集中、人才集聚、要素集约、功能健全的金融聚集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船舶(飞机)抵押融资和船舶(飞机)出口买方信贷等金融产品。利用好飞机租赁基金和航空、航运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具有离岸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逐步扩大离岸业务规模。探索建立航运交易平台,丰富航运交易指数种类,提升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全力打造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加快设立全国性的租赁资产流转平台。支持设立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和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标准、审批流程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融资租赁物海关监管模式。进一步落实好融资租赁公司和租赁资产的税收政策。加快金融租赁总部机构做大做强,巩固全市金融租赁公司在全国的行业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孟力

F821.6

A

1006-1255-(2016)07-0025-06

姚晓东(1965—),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邮编:300202

猜你喜欢
跨境货币人民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认识人民币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