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学人文精神之光照亮健康中国之路

2017-01-10 03:40宋开艳王斌全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患人文精神人文

文/文 钰 王 磊 宋开艳 王斌全

让医学人文精神之光照亮健康中国之路

文/文 钰 王 磊 宋开艳 王斌全

科技的发达使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感叹高科技带来便利的时候,却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儿”,这点“人情味儿”的缺少即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健康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健康中国必然离不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今的医学倡导“生物-心理-社会”为一体的现代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不是其中的“附属品”,而是其灵魂。只有将医学人文精神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医护工作中,才能建立长期的医患互信关系,医学事业才能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长期发展。

医学人文精神 医患关系 医疗发展 健康中国

100多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是的,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它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有它值得深思和反省的地方。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诊疗技术、仪器设备十分先进,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一切都变得那么便利,移动医疗+互联网极大地优化了传统的医学诊疗模式,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望得到彻底改变,从而为患者提供一条龙似的健康管理服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医疗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医学科学精神的体现,但是,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不只是科学精神的弘扬,如果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与引领,医学则不会健康持续地发展,甚至可能走向畸形。医学人文精神是指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医学本是人学,人文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医疗技术越发达,社会越先进,越需要提倡人文精神,也只有医学人文精神的理性回归和高度重视,才能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变,才能实现向人文整体医学模式转换。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只有将人文精神贯彻于医学发展的始终,人民健康才能切实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健康发展。

缓解医患矛盾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科技的发达给患者、医疗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医疗环境却没有因此而改善,反而医患冲突,医疗纠纷等愈来愈多,愈演愈烈,医患关系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被如此的关注。本应是值得尊敬、值得歌颂的伟大医疗事业如今却遭受到了太多的打击,这不仅给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打击,也使医疗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力,骂医、恨医、伤医事件更是震惊世人,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使医疗工作者受到了太多的诱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的盛行造成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商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试想,如果缺少了医疗人文精神引领,医疗领域将会变成什么样,社会将会如何发展,不敢设想。科技的发达使患者成为了机器的对象,医生的眼里只有病,而没有了人,医生为了完成任务、多挣钱,对患者缺少耐心、爱心,没有真真切切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等等,都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医生对职业的畏惧感增加只会使医疗环境越来越恶化。每位患者都希望自己能放心就医、在医院感受到温暖而不是冷漠;每位医务人员也希望能安心地看病救人,患者能信任他们,希望医患关系能趋于和谐,能始终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这就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一个合格的医生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医德也是必不可少的素养,高尚的医德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古人有云:“凡为医之道,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医者若没有医德,医术再高,也不能完全治愈患者。从古至今,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特质的科学,医学人文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如今医患关系的紧张正是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唐代医家孙思邈是“医乃仁术”的典范,他提出“大医精诚”,认为一位医者只有既具备精湛的医技,也具有济世救人的品质,方能称为“大医”。“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55年的从医生涯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他认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华益慰从医56年,如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度热情,他不仅对医疗事业付诸了毕生的精力还奉献了他全部的爱,华益慰曾说到“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有耐心。”医学人文精神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它可以真真切切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只要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多点耐心、多点微笑、多点关怀。我们应该相信,当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投入满满的爱,患者一定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加倍的温暖。

转换工作理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医疗技术的发达提高了很多疾病的生存率,活得“好不好”成为患者及家属倍加关注的问题,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关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指标,成为患者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我们平时强调的生活质量一样,我们不仅关注物质条件的满足程度,还在乎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是否满足。反应在医疗行业,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医学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以病人为本的医学伦理精神,一改过去注重治病救人的医疗观念,转向对患者生命健康、人格尊严、权利需求的关注、关怀与尊重1。强化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医务人员尊重、同情、关爱患者,不仅“治病”,而且“治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肿瘤、慢性病等病人生存率逐渐提高,这些人群更需要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爱,更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医生不能为了治疗疾病而治疗,不能为了提高收入只关注患者暂时的康复,而应真正关注患者的需求,将心比心,才有益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缓解,提升其自我价值,提高生存质量。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建设

加强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培育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优质服务,加强医院建设。人文医院建设是当下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文医院建设不仅可以融洽医患关系,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提高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增强医疗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健康发展2。医学人文精神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精神资源,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医学人文精神的弘扬能使患者放心、安心地就医看病,在医院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而不是一想到要去医院看病就发愁,感到孤独无助。医学人文精神的理性回归不仅仅是当前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医疗服务领域能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国家医疗改革深入进行的有力保障3。转化服务理念、强化人文关爱,促进人文关怀,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强化医院制度,提高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从而促进医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健康中国长期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健康乃民生大计,只有将事关人民健康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人民幸福安康,才能避免因医患纠纷造成的社会不安,才能有益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益于国家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健康中国。技术、制度、政策等都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和谐、更温馨的就医环境,可是如果不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科学在回归人文,医学也在回归人文,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医学如果要实现长期发展,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健康”。医学本就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类学科,它的起源来源于对人的研究,它的特殊性也就在于无论走到哪一步都是以人为载体,所以医学本就应该以人为本,人是具有情感的,把患者看做一个整体,不仅需要关注疾病,还要关心患者、关爱患者。医学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没有人文精神的引领,医学只会越来越畸形,只有将人文精神融入、贯彻医学的始终,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和谐,才能推动国家健康有序发展。

如今的医疗环境就像正被“雾霾”笼罩着,需要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医学人文精神就如一束阳光,能驱散阴霾,重现光明,一改医疗行业的低迷沉闷,唤起医疗行业的勃勃生机,营造温馨、亲和、向上的医疗环境,促进健康中国发展。

1.贾悦,王祝昕,钟小浜.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19-221.

2.陈浩.人文医院的内涵与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9):663-665.

3.朱慧,丁建飞,何成森.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理性回归的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7):15-17,21.

/山西医科大学

/•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项目编号/ 2015314

猜你喜欢
医患人文精神人文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