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态度对同性恋人群的影响*

2017-01-11 22:53肖水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异性恋同性恋者文化背景

庾 泳 肖水源

①中国.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 410078 ②邵阳学院政法系(湖南邵阳) 422000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态度对同性恋人群的影响*

庾 泳①②肖水源①

①中国.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 410078 ②邵阳学院政法系(湖南邵阳) 422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同性恋仍被视为一种病态,而媒体对同性恋带有偏见的报道,加深了这一误解;同性恋者之间的恋爱关系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且缺乏社会支持;同性恋人群与主流社会的性价值观差距较大,社会排斥亦较为明显,这些都对同性恋人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态度对同性恋人群影响及后果进行客观分析。借此希望社会公众能客观认识同性恋人群,为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文化;社会态度;同性恋;综述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定义,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也可有正常的性行为”[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社会客体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的、评价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文化,社会地位,家庭影响等。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两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影响了我国两千年来的民风民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儒家孝道思想深入人心,亦势必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同性恋人群的态度[2]。

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从医学上给同性恋撕掉了病态的标签。但同性恋问题的关键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而实际上这种态度又是一种性文化现象,涉及观念、风俗、科学知识和法律等许多问题。我国文化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文化,在性文化上表现为我国向来对性都是比较保守、含蓄的,社会大众一般不理解性取向的差异是人类固有的自然现象[3],所以他们对同性恋一般采取排斥的态度,不大愿意接纳同性恋。媒体报道也影响了普通大众对同性恋人群的态度。对于同性恋者抢劫、凶杀、卖淫、色情等现象,一些媒体往往刻意忽略事实本身而将其归结于性取向,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再则,不少电影、电视节目故意将男同性恋者女性化甚至妖魔化来取悦受众,以提高收视率,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刻意扭曲同性恋,所以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假象:男同性恋者都是些娘娘腔,女同性恋者都是假小子。这些有倾向性的报道给同性恋人群加上了更多负面的标签,极易使受众产生误解。本文拟对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态度对同性恋人群的影响及后果进行分析。

1 对社会地位的影响

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指出[4]: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是由其他人的道德价值观评价所决定的,这种对一个人地位高低的价值估价,依据的是一种共同价值体系,这种共同的价值体系是由首要的制度机构所塑造的。而究竟是哪一种制度能成为首要制度,是由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决定的,那些实践了这种价值或观念的人则会得到较高的地位,此外也得到其它奖赏如收入、财富等。

以性社会学的视角来看[5],一个人与主流社会的性价值观的距离越大,他的社会地位也就越低。在更重视经济地位的美国,人们通常并不会认为一个富有的同性恋者比一个贫穷的异性恋者的社会地位低;但在重视价值倾向、政治角色,传统文化依然占主流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性恋者甚至曾一度被国家法律视为罪犯,今天同性恋者即使他经济上再富有,其社会地位仍然是低下的。再比较而言,在性自由度更为开放的社会如美国,许多异性恋者虽然也对同性恋者抱歧视态度,但远比在性自由更为缺少的中国要少得多,美国文化下的同性恋者也更容易因为他在其它方面的成绩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在一个对同性恋更多排斥的文化下,一个公开了身份的同性恋者将更难以在社会阶梯上攀登,甚至会从现在的阶层中跌落下去。

2 对恋爱关系的影响

迫于传统社会文化压力,中国同性恋者对于自己涉足的同性行为往往感到恐慌、迷惘,其情感活动几乎均处于隐秘或半隐秘状态;相对于异性恋情,同性恋情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有时甚至与亲情是对立的,是完全的二人世界,缺乏社会支持,幸福感较低;在当前中国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同性恋者最终都不得不选择异性结婚生子。据李银河[6]提出,“在西方只有约1/5的男同性恋者已婚,女同性恋者当中的已婚者占1/3,而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的已经结婚,有的正准备结婚,真正准备终身过独身生活的极少”。而一些西方国家的情况却有所变化。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

此外,同性恋者性伴侣数量大,而男同性恋尤甚。笔者[7]曾调查了长沙418名男同性恋者, 90.7%(379/418)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同性性行为,性伙伴个数中位数为3,四分位距为4,最少1人,最多则有38人。弗罗姆(Victor H Vroom)的期望理论指出,个人对所追求的外在目标的价值评价越高,自我判断实现目标的概率越大,目标的工具性功能越强,此目标诱发的内驱力也越强。但在当前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性恋情仍不为社会所接受,同性恋者家人也难以容忍,幸福感较低,没有未来可言。这样的爱情对同性恋的吸引力并不大,久而久之,不少同性恋者逐渐放弃了对爱情的向往,成为“纵欲族”。

3 对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性恋通常仍然被认为是“心理变态”或“个人品质问题”,是一种不可容忍的行为,并可能受到歧视甚至打击,家庭、社会使得同性恋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多项研究指出,性取向与自杀、抑郁、应激等有直接关联,同性恋者终其一生都有相对较高的自杀风险。Diaz[8]的研究表明,男同性恋焦虑和抑郁症状报告率分别为44%和80%。我国学者也发现,同性恋者当中普遍存在着抑郁、焦虑、孤独、甚至自杀企图等负性情绪[9]。笔者曾调查了长沙市区418名男同性恋者,结果显示,男同性恋组1年内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大,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社会支持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异性恋者(t=-8.914~14.826,P =0.000);在过去1年内,30.6%的男同性恋者有自杀意念,对照组中,7.9%有自杀意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85,P<0.001)[7]。

4 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同性恋者问题不仅仅是同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群体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固定的性伴侣对防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所引起的艾滋病流行快速上升。在2016年4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男男同性性传播3210例,占当月新确诊HIV感染者/AIDS病人总数的27.3%,异性性传播7530例,占64.1%,其他传播途径(注射毒品传播、母婴传播、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既往采血浆传播、传播途径不详等)占8.6%。由此可见,男男同性性传播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新近确诊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第二大传播途径,仅次于异性性传播,而远超于其他传播途径[10]。

社会排斥致使很多男同性恋者产生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一些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物质滥用,亦增加了HIV传播的可能性,甚至于增加了商业性行为和强迫性行为的发生[11]。Mc Kinnon等[12]和Meade[13]等的研究指出,在北美,那些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男同性恋者在性行为过程中更加不喜欢使用安全套,且多性伴和注射使用毒品,而一些精神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亦会大大削弱感染者坚持安全性行为的判断和能力。

5 对异性恋人群的影响

同性恋人群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也势必会对普通大众有所影响。“同妻”、“同夫”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同性恋人群迫于各种压力多缔结的异性婚姻关系,不少异性恋者成为同性恋者异性婚姻的受害人:一方面,异性恋者婚内知情权被侵犯。绝大多数同性恋者在结婚之前并未将自己的性取向如实相告,其伴侣在结婚之前并未知晓对方的性取向,完全在被隐瞒的情况下步入婚姻;另一方面,异性恋者婚内性权利被侵犯。性,是婚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婚姻的主要内容,而同性恋者对异性基本上没有或者少有生理欲望,在他们的异性婚姻关系中性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有些甚至彼此之间根本没有性行为;再则,婚姻本身要求夫妻性行为的对象只能是彼此双方,而同性恋者在婚后一边要努力维持婚姻关系,一边仍与同性保持多种高危性行为方式,无忠诚可言,也因此导致HIV向普通人群传播,使得一些异性恋者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此外,同性恋者也由父母所生、所养,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倘若父母知道其子女是同性恋者,内心的痛苦也在所难免。

6 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社会排斥感将导致社会关系的恶化,互不信任、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弥漫整个社会,不利于政治稳定。同性恋群体的利益要求和自尊得不到实现,通常也会感到压抑、自卑、无助、受挫、孤立,进而其社会心理会趋于冷漠化,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的心理或者宿命的心理。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就会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指数型的扩散状态,从而使社会制度相应弱化与紊乱。为恢复心理平衡,一些同性恋者把自身的尴尬处境归因于社会制度的不公、不合理,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的不满,采取一些反社会行为,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的整合和良性运行。

7 小 结

目前,我国同性恋的状况虽然得到了很多改善,可是浮现出来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这和相对剥夺不无关系。剥夺是社会冲突的源泉,所以必须要及时疏导,以免对社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笔者提出几点想法。

首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和”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同性恋群体,重视他们的权益,给予同性恋人群一些更为现实的权益。让同性恋者得到相应的尊重,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而一味地排斥只会加剧他们和主流社会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和发展;其次,文化有多种多样,而文化的真正魅力也恰恰在于它的多样性,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同性恋亚文化也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的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是文化冲突失控往往导致文化流失;再则,若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同性恋群体本身要进行反思,其自身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性乱严重,性对象多变;最后,同性恋人群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发展。同性恋者不能因为自身所承受的压力而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要自重,洁身自好,减少性乱。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积极、更主动地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权益。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平等、和谐和进步。

[1]庾泳,肖水源,王希,等.长沙市两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69-371

[2]Yu Y,Xiao S Y,Xiang Y.Application and tes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modified version of herek's attitudes toward lesbians and gay men scale in china[J].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2011,58(2):263-274

[3]刘博,罗丹,黄才苡,等.大学生男男性接触者性取向及危险性性行为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652-657

[4]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20

[5]方刚.性别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22-45

[6]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214-214

[7]庾泳.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

[8]YU Y,Xiao SY.Dating violence among gay men in changsha china[J].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3,28(12):2491-2504

[9]庾泳,肖水源,向莹.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74-176

[1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4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6):401-401

[11]Pamela Y C,Alea R H,Melvyn C F,et al.What is the relevance of mental health to HIV/AIDS care and treatment progr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J].AIDS,2006,20 (12):1571-1582

[12]Mc Kinnon K,Cournos F,Herman R.HIV among people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y Quarterly,2012,73(1):17-31

[13]Meade C S,Sikkema K J.HIV risk behavior among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Psychol Rev, 2010,25(2):433-457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ttitude to Homosexuality under Chinese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YU Yong,XIAO Shuiyuan
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School of Public Health,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8,China

R395.9

A

1005-1252(2017)03-047-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42

2016-11-02)

http://www.cjhp.com.c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SH0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编号:GD10YSH04)

猜你喜欢
异性恋同性恋者文化背景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我爱问编辑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云南大理同性恋酒吧低调开业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