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

2017-01-14 16:55张春和李曰庆裴晓华秦国政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通窍增生症肾虚

张春和李曰庆裴晓华秦国政**

1.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昆明 650021);2.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专家共识·

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

张春和1,2李曰庆2裴晓华2秦国政1,2**

1.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昆明 650021);2.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可造成排尿障碍的良性疾病。BPH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间质及腺体成分的增生,在解剖学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因BPH而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可对尿动力造成影响,临床症状则以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1]。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水平迅速提高,人类寿命也相应地得以延长,年龄的增长是BPH发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目前,罹患BPH的男性患者正日益增多。BPH所致的BOO影响了男性患者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其可引起膀胱高压并出现相关排尿期症状。同时,膀胱压力的增高可逐渐损伤膀胱逼尿肌功能,继而引起相关储尿期症状。持续的梗阻若未得以妥善的处理,膀胱逼尿肌则会失代偿。此外,一些上尿路改变亦可继发于BPH,如肾积水、肾功能损伤等。以上所述均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中老年男性BPH的发病将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BPH已成为泌尿男科疾病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症状来看,BPH可以归属于中医的“癃闭”;就医生触诊(肛门指检)感觉而言,BPH应归属于“癥瘕”和“积聚”的范畴。若结合有关前列腺的解剖知识,依据前列腺分泌前列腺液的生理功能,则可将前列腺和精囊腺纳入“精室”范畴,故精室之病变所致癃闭,现谓之为“精癃”[2]。目前,中药治疗BPH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增大,亦可影响α受体等以改善BPH临床症状,此外,中药还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等作用,上述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药治疗BPH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3]。

一、理论基础——“肾虚瘀阻”为基本病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即“精癃”)之病位在精室、膀胱,且精癃发病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肝、脾、肺等亦有相关性。精癃往往因患者年老肾虚、膀胱气化功能下降,再加瘀血、败精、痰湿等病理产物瘀滞于下焦所致。

1.“年老肾虚”为发病之本 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1]。《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记载:男子“五八”之时,即肾气渐衰;至“八八”之时,即肾精衰竭。这与临床中BPH患者发病年龄是较为吻合的,同时也说明本病中医病机的特点之一即是“年老肾虚”乃BPH发病之本。有相关研究也表明年老—肾虚—天癸竭与男性生殖系统诸多病理生理改变具有强关联。现代医学认为,年龄的增长是BPH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据《黄帝内经》所言,年龄增长必然伴随着肾气(精)的衰退,可见,从中医角度而言,肾虚是精癃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且,肾虚与BPH临床症状间也具有密切的关系:肾气虚甚或肾阳虚,均可致膀胱气化无力,进而造成排尿无力、小便不畅甚则不通;又或因下焦虚寒固摄失常,以致尿频、夜尿频多甚则小便失禁;而肾阴亏虚、津液耗伤,亦可致小便不爽、尿有余沥等。

2.“瘀血水阻”为发病之标 通过对BPH患者进行直肠指检,医生往往能触及变大的前列腺腺体,其质地较正常而言稍硬,中央沟可变浅甚或消失,以上病象可谓“有形可征”。增生的腺体可以导致后尿道延长、变形、狭窄,继而出现尿路梗阻,对于这样的病理解剖改变,中医将其描述为“瘀阻水道”。《医林改错》记载:“结块者必有形之血”,认为“瘀血”与“积聚的形成”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增生的腺体,其形即犹如癥瘕积聚。有学者认为衰老不能单独从肾虚论,进而提出“肾虚血瘀衰老观”。可见,不仅“年老肾虚”,“瘀阻水道”与BPH的发生发展亦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可以加重BPH临床症状,如排尿不畅、淋漓难尽、尿细如线,甚者可见尿液潴留、小腹痛胀等。

临床中不难发现,年龄的增长与血瘀证的发生往往呈正相关。实际上,肾气的逐渐衰弱正是导致血瘀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又可不断加重血瘀。有学者对BPH患者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肾阳虚弱型和瘀阻水道型BPH患者发生膀胱出口梗阻比率高且较为严重,同时膀胱功能受损[4]。BPH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亦显示,肾虚瘀阻乃BPH的基本证型[5]。临床试验表明,基于辨证运用补肾祛瘀法治疗BPH的疗效是显著的[6]。此外,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补肾祛瘀方剂可降低丙酸睾丸酮诱导的BPH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及前列腺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组织增生[7],并对大鼠膀胱逼尿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增加其收缩时间、最大收缩张力及膀胱活动力[8]。综上,从中医角度而言,“年老肾虚”、“瘀阻水道”及“肾虚加重血瘀”构成了BPH发生、发展的重要元素。

3.“脏腑兼夹致病”是本病诱发或并发因素 不乏有学者从其他脏腑(肺、肝、脾等)论治BPH,而实际上无论其他哪个脏腑致病,都是基于“肾虚瘀阻”这个中医发病机制[9],简言之,它们仅仅是该病的诱发或者并发因素。

总之,根据BPH的发病特点(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特征(以排尿困难、尿频、老年退行性症状为主)和病理特征(前列腺腺体病理性增生),结合中医理论,如《黄帝内经》的“肾虚衰老”学说,张景岳的“肾虚气化不利”学说,唐容川的“血瘀水道不利”学说,王清任的“血瘀致癥”学说等,认为BPH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瘀阻”。

二、诊断

1. 临床表现(中医证候) (1)主症:小便频数不畅,尿无力,尿线变细,余沥不尽,时断时续,甚者尿闭不通;(2)次症:小腹坠胀、隐痛,尿道涩痛,偶有血尿,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或精神萎靡,面色 白,畏寒肢冷;(3)舌脉: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迟或细弱;或舌红少津,苔少或稍黄,脉细数;或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2. 直肠指检(Digital Rectum Examination,

DRE) DRE是诊断BPH简便而重要的方法,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DRE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1]。

3. 辅助检查 推荐检测尿常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超声检查和尿流率检查。可选择记录排尿日记、检测血肌酐、静脉尿路造影、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膀胱镜和上尿路超声检查。此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1]。

三、治疗

1. 治则 针对前列腺增生症“肾虚瘀阻”的基本病因病机,应以扶元补虚治其本,化瘀通窍治其标。治本应以补肾为主,使肾之阴阳平衡,开合有度;治标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法”[10]的运用,宜散瘀结、清湿热、利气机以通水道。当然,诊疗中务必审因论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等中医思想必须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不可拘泥一法而陷于机械。

2. 治法 益气补肾、祛瘀通窍。

3. 方药 补肾通窍汤加减。该方主要由黄芪、水蛭、菟丝子、肉桂、乌药、益智仁、怀牛膝组成,方中以黄芪、水蛭为君药,黄芪味甘性微,一可补中气、肺气,从而亦可改善气虚所致之血瘀;二可补肾,《神农本草经》言黄芪可“补虚”,《本草纲目》则直言可“主虚喘,肾衰耳聋”,又如《珍珠囊》言其可“益元气”,《汤液本草》、《本草逢原》言其可“补肾脏元气”。可见,黄芪对肺、脾、肾三脏均有调节作用,而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因此,黄芪在改善BPH患者排尿症状中起到重要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其破血逐瘀之效显著,擅长通瘀而利小便。《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且服后腹不疼,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以菟丝子、肉桂为臣药,菟丝子功可补肾缩尿,《名医别录》云其“主溺有余沥”;肉桂辛热,直入下焦,其辛可通水道,其热可温下元,助膀胱气化以利小便。以乌药、益智仁为佐药,《妇人良方》中缩泉丸即由此二味组成,并用山药成糊和成丸剂,其功可温肾袪寒以缩尿止遗。以牛膝为使药,牛膝既可活血祛瘀,又可补肾通淋,还可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李中梓谓牛膝“性主下行,且能滑窍。”以上诸药相合,共奏益气补肾、祛瘀通窍之功效。

加减:肾阳不足较甚者加制附片;肾阴亏虚者加墨旱莲、女贞子;血瘀重者加丹参、桃仁;湿热下注甚者加知母、黄柏,栀子,车前子;口干口渴,舌红少津,加沙参、石斛;心烦失眠,溲赤,舌尖红赤者,加黄连、淡竹叶;伴尿血者可酌情加栀子、藕节、蒲黄炭、三七粉、小蓟;脘痞纳呆者,加白术、茯苓、苍术;查前列腺体较硬者,加王不留行、桃仁、穿山甲。

推荐中成药:灵泽片。

四、预防及调摄

1. 防止受凉,避免过劳,不宜饮酒,节制房事。

2. 注意不要憋尿,保持大便通畅。

3. 调摄情志,适当锻炼。

4.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以防感染。

制定本共识的核心专家:张春和、李曰庆、裴晓华、秦国政、李海松、崔 云、陈德宁、毕焕洲、孙自学,袁少英、金保方、宾 彬、喻文球、唐乾利、宋爱莉、阳旭升。

整理:赵凡(云南中医学院2016届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李焱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前列腺增生; 癃闭; 肾虚瘀阻; 补肾通窍; 专家共识

1 那彦群, 叶章群, 孙颖浩, 等.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45

2 张春和. 对中医“癃闭”病名的再认识.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3): 53-55

3 张春和, 李曰庆. 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 10(12): 949-951

4 张春和, 陈天波, 秦国政,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7; 13(2): 185-188

5 张春和, 李焱风, 秦国政, 等. 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中医杂志 2012; 53(1): 45-47

6 张春和, 李焱风, 秦国政, 等. 前列通窍胶囊治疗肾虚瘀阻型前列腺增生症87例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31(10): 4299-4302

7 张春和, 李焱风, 赵凡, 等. 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的影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9): 58-60

8 张春和, 陈天波, 李焱风, 等. 前列冲剂对雄性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作用的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7; 21(5): 19-21

9 赵凡, 张春和, 李焱风. 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近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6): 64-67

10 张春和, 杨会志.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4): 55-57

(2017-01-08收稿)

10.3969/j.issn.1008-0848.2017.01.015

R 697.32

资助: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2007BAI20B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6044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FB145)**

, E-mail: ynzyh@hotmail.com

猜你喜欢
通窍增生症肾虚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通窍活血汤对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血肿体积影响的Meta分析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男性乳腺增生症X线诊断
乳癖内消汤合了哥王片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