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1-15 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股关节髌骨胫骨

尹 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尹 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目的评价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髌骨关节不稳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采用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ujala髌骨关节不稳症状评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80例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ujala髌骨关节不稳症状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LS、CA、PFI等相关指标下降明显,前后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效果良好,有利于调整髌骨关节的正确运动轨迹,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普遍推广。

胫骨结节内移术;髌股关节不稳症;周围软组织调整

髌股关节不稳主要是指由髌骨脱位、髌骨半脱位等原因导致的髌骨关节不稳症的统一称呼。进行屈膝动作时髌骨会向侧方移位,关节疼痛伴随关节弹响是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髌骨关节不稳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髌骨关节不稳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异常、严重髌骨不稳、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病理性骨质疏松者;③高龄或者骨骺尚未完全闭合者。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50例,患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5.7±10.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0.7)年;其中左膝30例,右膝35例,双膝15例。

1.2 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具体方法: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其平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为其扎好气囊止血带。采用膝关节镜自前外侧、前内侧进行相关检查;将肥厚增生的滑膜皱襞及时清除,并对半月板破裂进行处理,促进游离体形成。对膝关节进行被动屈伸,于膝关节镜下对髌骨滑动轨迹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髌骨关节对合程度等进行观察。完成关节镜检查之后将其撤出。

选择膝前正中作手术切口,切开顺序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层—沿股四头肌—髌骨—髌骨韧带外缘—外侧支持带,直至关节囊滑膜层之后的松解外侧支持带部位。同时将髌内侧支持带切开。对髌韧带内外侧进行游离,以便将胫骨结节、胫骨嵴等充分显露出来,选择髌韧带止点相应骨块,自胫骨结节内侧对骨块进行切取,互换、内移二者位置,采用两枚空心钉进行固定。修剪另一骨块之后将其直接嵌入发生移位的骨缺损位置。对髌骨进行向内侧牵引,对股内侧肌瓣与髌骨内侧支持带则需要向外侧牵引,直到其完全覆盖到髌骨上方为止。对髌骨内侧关节囊与支持带进行重叠褥式加强缝合固定。膝关节予以被动屈伸,对髌骨滑动轨迹、是否存在脱位、半脱位等进行观察,给予C臂机透视,以判断骨块固定是否取得理想效果。创口进行充分清洗之后放置引流管,进行逐层缝合并实施加压包扎。术后3 d若未见任何异常现象则可将引流管拔除,保持患膝伸直位状态,采用石膏托加以固定。术后4周可将石膏托拆除。支持和鼓励患者加强患肢康复锻炼,适当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1.3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ujala髌骨关节不稳症状评分评价临床效果[3],观察LS(髌骨外移率)、CA(髌骨适合角)、PFI(髌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有关数据,采用()描述相关指标,并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髌骨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治疗前,患者Lysholm评分为(55.25±6.53)分、Kujala评分为(56.39±5.77)分;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为(85.47±8.32)分、Kujala评分为(87.26±8.11)分;经比较,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2 比较治疗前后LS、CA、PFI等指标变化:治疗前,LS为(0.59± 0.13)、CA为(26.53±2.55)、PFI为(2.85±0.53);治疗后,LS为(0.28±0.04)、CA为(12.49±1.42)、PFI为(1.16±0.24),经比较,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 论

髌骨关节不稳是临床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髌骨关节疾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与膝部创伤、先天发育异常以及炎症等密切相关。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青年女性发病率最高,其亦是导致髌骨关节骨关节炎从而进一步引起膝前区疼痛的主要原因[4]。

应用髌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方案,可对髌骨周围软组织不平衡现象以及异常的骨性因素进行全面纠正,从而对髌骨关节对合不良进行有效改善,提高了髌骨复位性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伸膝装置力线已经出现明显异常或者Q角在20°以上的患者可发挥良好的治疗功效。但是针对髌骨严重不稳患者则需要慎重选择,因为胫骨结节内移程度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发生内移的过程中胫骨结节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后移动,致使髌骨关节的接触压力有所增大,严重者还会导致髌骨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所以,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和检查,明确此种手术方案的适应证和要求[5-6]。

通过本组实验结果可知,治疗后,80例患者的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LS、CA、PF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与国内相关学者孟庆鑫的报道结论基本相符[7]。综合上述分析,周围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效果良好,有利于调整髌骨关节的正确运动轨迹,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普遍推广。

[1] 杨岩,白希壮,王岩峰,等.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髌骨端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539-541.

[2] 武豪杰.自体肌腱解剖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5,3(14):1976-1978.

[3] 乔虎云,张洁,胡鹏,等.髌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3-4.

[4] 吴俊峰,刘丽思,郑卓肇,等.MR横断面定量测量指标对髌股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8):659-663.

[5] 李保灿,殷晓东,郭旗,等.髌骨倾斜角动态变化分析对髌股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8):1329-1332.

[6] 娄方勇,赵春芝.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5):7352-7353.

[7] 孟庆鑫.髌骨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0(32):129-130.

R687.4

B

1671-8194(2017)16-0141-02

猜你喜欢
股关节髌骨胫骨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髋关节力量训练结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2周跑姿再训练对髌股关节受力特征影响的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