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7-01-15 20:13薛月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中成药西药

薛月芹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 沂水 276499)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薛月芹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 沂水 276499)

目的探讨临床选择中成药+西药联合治疗后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149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对于观察组75例以及对照组74例患者的临床分组依据为采用的不同心脑血管病治疗方法;对照组心脑血管病患者选择单一用药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心脑血管病患者选择中成药+西药治疗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总结中成药+西药临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观察组7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33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44.00%;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在对照组7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9.46%;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未表现出不良反应复发的情况。观察组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病患者(P<0.05)。结论临床在决定选择中成药+西药对患者实施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中成药以及西药的药物组成成分进行有效明确,分析两种药物临床联用治疗的可行性,以发挥显著的药物协同效果,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成药;西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

近年来,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也逐渐成为了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因为药物本身特点的原因以及患者所患疾病因素的影响,临床对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后较易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现象。此外诸多临床医师在决定采用药物联用的方法对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药物各自的组成成分未进行有效分析,针对两种药物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未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后表现出系列不良反应的现象[1]。为了探讨采用中成药+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临床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采用中成药+西药的方法对观察组7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最终对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149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对于观察组75例以及对照组74例患者的临床分组依据为采用的不同心脑血管病治疗方法;观察组(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龄36~73岁,平均(54.53±3.65)岁;对照组(74例):男51例,女23例;年龄39~75岁,平均(54.95 ±3.92)岁;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 0.05)。

1.2 方法:对照组心脑血管病患者选择单一用药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心脑血管病患者选择中成药+西药治疗的方法;主要根据药物种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合理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2]。在对所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禁止选择对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对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最终对两组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实验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完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表现:在观察组7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33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44.00%;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在对照组7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9.46%;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未表现出复发的情况。观察组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病患者(P<0.05)。

2.2 不良反应分析:对应用中成药物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选择养心丸以及苏合香丸等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此类药物成分中均含有金属离子以及麻黄碱成分。患者在选择上述药物加以疾病治疗后,针对临床配合选择西药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未加以考虑,进而导致最终于临床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当选择苏合香丸以及天王补心丹等系列中成药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如果配合选择碘化钾以及溴化钾等系列西药进行治疗,最终患者会表现出大便异常的现象,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药物性肠炎的情况。在选择鼻炎片以及祛风舒筋丸等中成药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选择洋地黄等西药进行治疗,最终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表现出心律失常的现象,导致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等系列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针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氰苷类药物进行治疗、选择水合型鞣质类药物进行治疗、选择麻黄碱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及选择金属离子类药物进行治疗等。对于患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苏合香丸进行疾病治疗;对于患有神经衰弱疾病的患者,临床主要选择柏子养心丸进行治疗[4];对于苏合香丸以及柏子养心丸均被归属为中成药范围,其药物组成成分中均包括金属离子朱砂。例如针对表现出咳嗽气喘症状的患者,临床往往选择复方枇杷糖浆以及选择半夏糖浆进行治疗。此类药物组成成分中,均包括麻黄碱。对于以清热下火为目的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往往选择清热解毒丸以及选择牛黄解毒片进行疾病治疗,此类药物组成成分中均包括金属离子雄黄[5];对于表现出声音嘶哑症状以及咽喉肿痛症状的患者,临床往往选择健民咽喉片以及选择黄氏响声丸进行治疗,此类药物组成成分中均包括水合型鞣质。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上述中成药进行治疗过程中,往往配合选择西药进行疾病治疗,从而患者会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6]。

因为传统观念意识的影响,诸多患者认为选择中成药进行疾病治疗,作为一种天然药物不会导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现象,选择中成药加以疾病治疗后,会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此诸多患者在选择西药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配合选择中成药联合治疗的方法。但是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如果配合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患者较易表现出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表现出系列的不良反应,而且诸多医师对其缺乏明确的认识,最终导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现象。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在观察组7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33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44.00%;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在对照组7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9.46%;将应用药物加以调整后,患者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未表现出复发的情况。观察组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病患者(P<0.05)。从而证明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选择中成药+西药实施疾病治疗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呈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对此临床在采用此种方法加以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对于药剂师以及医院医师,在此方面需要积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做出充分的保证。

综上所述,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在决定选择中成药+西药的方法实施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中成药药物组成成分以及西药的药物组成成分进行认真分析,针对药物临床联用价值进行认真分析,确保药物可以发挥显著的协同作用,最终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1] 宋雪英.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3):397-398.

[2] 冯兰英.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研究[J].现代养生B,2014,9(7):40-41.

[3] 彭艳.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6):2-3.

[4] 黄彬彬.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4,9(17):115-116.

[5] 林燕飞.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522-3523.

[6] 张少丽.西药和中成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106-107.

R969.3

B

1671-8194(2017)16-0202-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中成药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