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应用的现状

2017-01-15 22:33高桂欢宣丽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面瘫

高桂欢 宣丽华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多由于病毒感染、受寒等引起面神经水肿或脱髓鞘改变,严重时可引起轴突变性[1]。主要有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或伴有舌麻、听觉障碍等临床表现。临床还多根据面神经的不同节段 (面神经核,膝状神经节、镫骨肌支、鼓索支、茎乳孔以外)的损害[2]将分为面神经管内面瘫、面神经管外面瘫,面神经管外病变一般表现为周围性神经麻痹如口角下垂、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等,此段病程一般较短。而面神经管内(面神经核、膝状神经节段、面神经管内节段)除表现周围性神经麻痹外,还可合并舌觉、听觉等障碍等,此段病程一般较长。

1 急性期理法方药

周围性面瘫中医又称为卒口僻、歪嘴风、吊线风。急性期的面神经炎多是由劳作过度,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而为病[3]。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风寒或风热外袭及气血亏虚等证型。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史,表现为颈项部寒冷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应疏风祛邪温经通络,方以荆防败毒散与牵正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疏风祛邪,全蝎、僵蚕、禹白附温经通络等;针灸则多配伍风池、风府疏风散邪。风热证:多有感冒发热、咽部感染、耳部疱疹等病史,表现为耳后乳突部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应疏散风热、通经活络,以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常用药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疏散风热,全蝎、僵蚕通经活络等;针刺多配伍外关、曲池等疏散风热。气血亏虚证:多为劳累之后感受风邪,可出现倦怠乏力、面色淡白,脉细无力等,治应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牵正散为主,常用药为黄芪、桂枝、甘草益气祛邪,全蝎、僵蚕等通络祛风;针刺则配伍足三里、气海等补益正气,以祛外邪[4]。针刺在面瘫急性期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关于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电针的应用仍存在不同看法,现综述如下。

2 电针的机制

电针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指的是毫针刺入一定的腧穴得气后,使用电针仪通过毫针数处脉冲电流,从而作用于腧穴来治疗疾病。电针属于针刺与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产物,这样既可以增加刺激腧穴的强度,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治疗范围[5]。目前关于电针研究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为电针通过生物电场可以改善运动板的物质含量,促进神经相关生长蛋白、营养因子及受体表达的增多,从而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等方面来修复周围神经[6]。

3 急性期电针争议

面神经炎的分期多分为急性期、进展期、恢复期、后遗症期[7]。 多数认为发病 1 周左右为急性期[8],也有部分认为以患者临床表现有无耳后乳突或下颌部的疼痛、肿胀来区分急性期[9]。笔者认为急性期的分期需根据病程与临床症状相结合。

目前关于电针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应用存在很大的争议,一部分认为急性期不宜使用电针,电针会加重面神经水肿、引起面肌痉挛或联动等并发症,多以理论依据为主,如董态[10]认为急性期运用电针会加重面神经的水肿,甚则导致神经坏死。仅有少数临床研究,如林敏[11]认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电针治疗会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中老年人急性期电针更易出现并发症,但此临床研究入组病例较少。另一部分则认为急性期使用电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更可以提高治愈率,如吴朝刚等[12]认为针刺联合电针较单纯针刺对照组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好,而且越早进行预后越好。蒋学余等[13]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透刺基础上接电针治疗,结果示面神经炎急性期运用电针疗效更好,而且急性期应用电针并不会增加面肌痉挛发生率。卫彦等[14]应用动物实验在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分别开始使用电针,证明了急性期电针治疗兔实验性面瘫是最佳方案。此方面不论是试验或是临床均有证明。笔者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可以使用电针,不仅可以缩短病程而且可以提高其疗效。而且面神经炎急性期本就是处于病情进展期临床症状存在加重的可能[15],临床与实验均缺少充分证据证明并发症与急性期电针的使用有关。

4 急性期电针选穴

关于急性期电针的选穴目前未有统一标准,现将常用穴位论述如下。其中以患侧面神经分布选穴为主[16],如取(眼支)攒竹、阳白、太阳;(面支)迎香、颧髎、下关;(下颌支)地仓、颊车、大迎、承浆等[17];透刺电针选穴:攒竹透精明沿皮刺1 cm,阳白透鱼腰透2.5 cm,迎香透四白透2.5 cm,人中透地仓透3 cm,承浆透地仓3 cm,地仓透颊车3 cm等[18]。根据临床症状选穴:皱眉困难加攒竹,迎风流泪加承泣,眼睑闭合不全加精明,额纹消失或变浅加头维,人中沟变浅加人中,唇沟不正加承浆等[19]。有电针颈夹脊穴,如朱卫平[20]电针患侧 C2~4夹脊穴。 还有远端取穴进行电针等[21]。

其中关于茎乳孔周围穴位如翳风穴附近是否应该电针有不同意见。桑久华等[22]认为急性期翳风穴不可直刺以防加重神经损伤,郑诗旭等[23]认为此时茎乳孔周围面神经根处渗出水肿,使用电针可能会加重水肿;张建平等[24]急性期运用翳风电刺激、吕素芳等[25]急性期将翳风穴体表电刺激都认为可以提高疗效。笔者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电针选穴应以面神经末梢为主,因面神经主干经茎乳孔穿出,分为颞支、颧支、颊支,此时茎乳孔周围面神经主干处于炎症水肿,若不当的刺激可能会加重其水肿,而面神经末梢电针不会导致炎症水肿加重且可以提高其疗效。

5 电针参数选择

临床上电针在急性期使用的波形多为连续波、疏密波等[26]。 1)连续波:是单个脉冲持续的波,根据快慢分为密波、疏波。面神经炎急性期一般选用疏波,疏波能提高肌肉的张力,引起肌肉收缩,用于治疗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27]。 陈能章等[28]在针刺得气基础上予电针,用连续波,每次20 min,用较弱电流,以患侧面部肌肉有较轻的收缩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显示在急性期使用电针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促进面瘫康复。苗瑜李等[29]在面瘫急性期予以西药联合患侧面部穴位使用电针,波形:连续波,频率:1 Hz,以患者舒适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7 d为1疗程,结果显示西药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的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病程后期的“倒错现象”和“面肌痉挛”的发生,故值得临床推广。2)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的波形,交替时间为1.5 s,该波形能促进血液循环,镇痛,消除炎症水肿,更有实验证明,疏密波可以激活脑啡肽能系统,从而介导镇痛效应,缓解疼痛[30]。如陈颖等[31]治疗予以电针,用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刚感觉到跳动能忍受为度,通电1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论显示电针治疗急性Bell′s面瘫是安全且有效的,甚至优于激素治疗。刘瑞华[32]选用疏密波,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治疗20次。结果显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电针疗效优于稳定期使用,急性期越早使用电针治疗效果越好。

有研究认为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使用可以提高疗效,但波形选择的不同对临床疗效并无差异[33],如姚雪青等[34]将患者分为非急性期组、急性期组,分别采用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结果显示电针治疗面瘫的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电针不同波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不同波形对治疗效果并无差异。

6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所致。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35]。阳经易受外邪侵袭,风属阳邪,具有向上、向外散发的作用,所以风邪伤人易侵犯人体的高位或头面部外伤,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僻[36]。目前关于电针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已有很多研究,但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的应用仍存在争议,少部分学者认为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宜电针,因为电针可能会加重急性期面神经的炎症水肿,而且会遗留联动、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大部分认为在面神经急性期运用电针可以提高疗效,加快病程,这方面不论是试验、临床均有证据。笔者认为急性期可以行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本身就处于炎症水肿的加重及发展期,出现面瘫症状加重及后遗症的出现可能是病程发展所致,并不能说明与电针有关[37];而且持否定意见的也多是理论上认为不可以,缺少临床及试验等证明。急性期的电针选穴也多以患侧面部穴位为主,另外急性期还存在颈夹脊穴、远端穴运用电针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对面神经急性期患侧面部电针的争议,又可以提高面瘫治疗疗效。急性期机体处于外邪袭络,正邪交争状态,且正气相对较弱,正不胜邪[38]。故此时针刺的量应该极小,所以针刺应以浅刺轻刺激,电针刺激强度也应以较弱刺激为主,时间也不宜过长,以患侧面部肌肉有较轻的收缩或舒适耐受为度[39]。关于电针波形的选择多为连续波或者疏密波等,也有试验证明不同波形频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波形的选择差异在治疗效果方面并未有太大的影响[40]。

目前关于电针应用于面神经炎的文章已有不少,但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应用的文章却甚少。一些临床医生不提倡在面神经炎急性期使用电针,此种观点过于片面。面神经炎急性期使用电针不仅不会引起面肌痉挛的并发症,而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但是临床及实验上仍存在着不足,缺少充足的证据证明面神经炎并发症的发生与急性期使用电针并无关系。故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1]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2]虞彬艳,宣丽华,吴翔,等.粗针神道穴平刺与传统针刺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29(2):99-101.

[3]吴昊.陈全新教授治疗面瘫经验[J].中国针灸,2011,31(5):429-431.

[4]万意佳,宣丽华.粗针神道穴平刺与传统针刺治疗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52-154.

[5]杜旭,王瑞辉.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8):80-82.

[6]胡琳娜,邵水金,刘延祥,等.电针治疗周围性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6):8662-8664.

[7]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7.

[9]林国华,李茜,赵婷婷,等.张家维教授分期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60-61.

[10]董态.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分期辩证针灸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44-45.

[11]林敏.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引起并发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0):1275-1276.

[12]吴朝刚,贾瑞莉,李丹虹,等.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 50 例[J].光明中医,2017,32(2):240-241.

[13]蒋学余,陈绍力,叶鑫,等.电针结合透刺治疗BELL’S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4):666-668.

[14]卫彦,寇吉友.电针对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干预作用量效关系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89-591.

[15]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等.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64-65.

[16]王新宇,蒋岳波.《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J].中国针灸.2014,34(6):602-604.

[17]王海龙,宋永红,成敏锐,等.风寒证针灸治疗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诊,2016,26(2):320-323.

[18]吴红阳,张艺,周朝进.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78-81.

[19]曾庆洲.透穴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15(126):129-130.

[20]朱卫平.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97-198.

[21]牛鹏,李爱民,杨荣坤,等.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的肌电图评价及病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46-48.

[22]桑久华,陶海琦,孙丽艳,等.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12):2213-2215.

[23]郑诗旭,刘志顺.面瘫电针应用刍议[J].中国针灸,2015,35(2):200.

[24]张建平.电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93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9):70-71.

[25]吕素芳,李鑫,苏心镜.翳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29-232.

[26]孙晶,王超,陈利芳,等.电针分期治疗面神经炎之优势参数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01-103.

[27]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5.

[28]陈能章,梁才雄,黄雪芬.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1,18(11):85-86.

[29]苗瑜李,申红琴.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2):2630.

[30]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7.

[31]陈颖,王麟鹏,刘志凌.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与激素治疗临床对照观察[J].北京中医,2014,23(2):105-107.

[32]刘瑞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46.

[33]Liu LA,Zhu YH,LiQH,et al.Comparison on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f different waveforms[J].Zhongguo Zhen Jiu,2012,32(7):587.

[34]姚雪青.电针治疗面瘫的时机介入和波形频率选择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36-137.

[35]曹莲瑛,沈特立,张伟,等.东贵荣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要[J].中医针灸,2012:32(5):440-443.

[36]李莹,张中一,陈跃来,等.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25(1):7-10.

[37]程显丹.急性期进行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小儿急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1):21-23.

[38]颜紫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4):57-58.

[39]吴雷,兰才安,童少敏,等.电针为主治疗幼儿急性周围性面瘫 88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35-36.

[40]刘立安,朱云红,李清华,等.不同波形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针灸,2012,32(7):587-590.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面瘫
视神经炎的悖论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在面神经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