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2017-01-15 23:09高三玉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障碍性发情传染性

高三玉

(台州市路桥区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浙江路桥 318050)

兽医防疫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高三玉

(台州市路桥区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浙江路桥 318050)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SMEDI),在猪病中发病率高达25%以上,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主要特征,可给养猪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该病的发病原因繁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生殖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由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1 临床症状

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猪多表现为发情、妊娠异常,所产仔猪成活率下降;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退,精液异常等。

1.1 发情异常 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母猪较长时期不发情。

1.2 异常妊娠 适龄母猪屡配不孕,或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产仔数明显减少。母猪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但能很快自行恢复。怀孕母猪妊娠期正常或推迟,产前胎动减弱或无胎动,产仔过程中同时出现活仔和死胎,或全部是死胎,一般分娩较顺利。部分母猪在妊娠早期,胚胎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

1.3 泌乳障碍 母猪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h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胀发硬,挤不出乳汁,拒绝哺乳等症状,呈现无乳综合征。

1.4 公猪繁殖障碍 一般多表现为性欲下降,不愿爬跨,精液量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数增多,生殖器官炎症等。

1.5 仔猪成活率下降 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减弱,不愿哺乳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部分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 d内死亡。

2 预防措施

科学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隔离消毒及防疫制度是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1 科学饲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防控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关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能提高养猪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实际生产中,一是要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二是要创造良好养猪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做到通风良好、冬季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三是日粮中要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猪只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提高繁殖率。

2.2 隔离消毒 猪场必须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饲养管理人员严禁随意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新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均要设置消毒设施,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每周对各栋猪舍的内外走道进行喷洒消毒一次。对于病死猪尸体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可用发酵法或堆积法生物处理,污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或经沼气发酵处理。

2.3 防疫制度 首先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当地疫病感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免疫程序;在猪群免疫后10~14 d,再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其次要强化对传染病的检疫,严格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及生物制品,严格防疫制度。

3 治疗方法

由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故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合理用药,联合配伍使用,以迅速防控疾病的蔓延和利于患畜的康复。

3.1 传染性繁殖障碍 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应以抑杀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同时要诱导患畜能及时发情、正常配种。

3.1.1 由于本类疫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疫苗免疫是关键,对尚未感染的猪群应紧急免疫接种相关疫苗。同时可配合抗病毒I号注射液以缓解疫苗免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激现象,以增强免疫功能。

3.1.2 对某些疫病可使用高免血清,如抗猪瘟血清、抗猪伪狂犬血清等治疗,及时控制疾病发展,亦可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干扰素、聚肌胞等,使患畜得以快速康复。

3.1.3 对于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引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可使用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如长效土霉素、强效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大群可以混饲形式给药,病猪进行注射给药。

3.1.4 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抗病性能,一般可用广谱抗菌类药物,如复方替米先锋、长效土霉素、抗病毒Ⅰ号、红弓链球清、支原净、利高霉素等,或用黄芪多糖、干扰素等。

3.1.5 治疗期间,要多给患病机体创造利于康复的优良环境条件,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阻断疾病传播,定期驱虫。

3.2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 因炎症、机能障碍等引起的机能性繁殖障碍,应及时消除炎症,恢复机体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3.2.1 卵巢囊肿 可肌注LHRH 100~150 μ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500~1000 IU、LH 50~200 IU等治疗,连用2~5次。

3.2.2 持久黄体 可肌注氯前列烯醇0.4~0.6 mg,促进黄体溶解。若由于子宫炎或子宫积脓引起的持久黄体,应先注射雌二醇15 mg,再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或向子宫内注入温生理盐水500 mL,以排除炎症产物。

3.2.3 乏情 断奶后的母猪可任其自由接近种公猪,以便诱导发情。母猪断奶后经3~5 d仍不见发情,可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1500 IU,1~2次,发情后还应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500 IU。15 d后仍不发情则继续观察到30 d,如果仍不发情则应淘汰处理。

3.2.4 药物调控 患畜可同时使用强效阿莫西林、长效土霉素等药物消除生殖系统的炎症,利于疾病的治疗。

农业领域首个PPP出台 未来农业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最近,发改委、农业部下发《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提升农业投资整体效率与效益,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了农业领域PPP的重点领域与路径。在重点领域方面,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在路径方面,《意见》要求科学界定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权利职责,规范项目投资管理和实施程序,明确操作规则与机制。鼓励地方政府采用资本金注入的方式投资农业领域PPP项目,并明确出资人代表,参与项目准备及实施工作。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创设,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各类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投资、经营主体均享有依法依规平等参与的权利。

《意见》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一是加强政府农业投资引导;二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与支持方式;四是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五是完善风险防控和分担机制;六是保障项目用地需要。

《浙牧》摘

2017-03-08

S858.28

B

1005-7307(2017)03-0031-002

猜你喜欢
障碍性发情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