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2017-01-15 23:09孙永泰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患牛嗳气病牛

孙永泰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宁辽中 110200)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孙永泰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宁辽中 110200)

养殖奶牛利国利民,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民大众喜爱的营养保健食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饲养奶牛应坚持科学饲养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疫病防控方针。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做到牛身、牛舍及周围环境、用具清洁卫生。加强奶牛卫生保健工作,要细心照料,随时观察牛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诊治,保证牛群健康和乳品安全。

1 临床观察

饲养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临床观察工作,及时了解牛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1.1 精神状态 健康奶牛精神活泼,耳目灵敏,对周围环境反应敏感。

病牛则表现精神沉郁或兴奋不安、低头耷耳、双目半闭、呆立不动,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兴奋时病牛表现狂躁不安、前冲后撞、不听呼唤;如果出现哞叫不安、以头顶物、乱奔乱跑则多见于脑炎和中毒性疾病等。

1.2 被毛观察 健康奶牛被毛整洁、顺滑,富有光泽和弹性,毛发不易脱落;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溃烂、出血等。

病牛则因疾病不同可出现被毛和皮肤发生各种不同变化;患疥螨和湿疹病牛可见被毛成片脱落,皮肤变厚变硬,出现搔痒和擦伤;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牛结核、寄生虫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时,则表现被毛蓬乱、缺少光泽、容易脱落等。

1.3 呼吸动作 健康牛的呼吸次数为10~30次/min,呈平稳的胸腹式呼吸。

病牛则呼吸异常,如呈胸式呼吸则大多由于罹患腹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胃扩张、瘤胃臌气、腹壁外伤以及膈肌破裂、外伤和麻痹等;如呈腹式呼吸则常见于某些胸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胸膜炎、急性肺炎、胸腔积液、肺气肿和肋骨骨折等。

1.4 步态姿势 健康牛步态稳健,灵活自如,运步协调,起卧正常。

病牛则多表现为破行、步态不稳,运步协调性差,起卧不安等反常姿势。如患破伤风时,患牛则表现为头颈伸直、耳竖尾翘、腰腿僵直,形似木马;如患脑炎及脑膜炎时、病牛多呈盲目运动、大脑意识紊乱,不听主人呼唤;如患脑包虫病牛,则常呈无意识的定向转圈运动。

1.5 两耳双眼 健康奶牛两耳扇动自然灵活,经常摇动,手触温暖。健康牛双眼有神,视觉灵敏、反应迅速,眼结膜呈淡粉红色。

病牛则低头垂耳,耳不摇动,耳根非冷即热。两眼无神,反应迟纯,因病不同眼结膜多有变化。如眼结膜苍白,则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牛结核、焦虫病、慢性消化不良等;眼结膜朝红则多见于发热性疾病,如牛肺炎、牛胃肠炎等;眼结膜发绀则多见于循环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疾病,如牛肺疫、牛心肌炎、肠变位和中毒性疾病;瘤胃积食也易引起眼结膜发绀、充血;眼结膜发黄则多见于肝胆疾病、血液病及胃肠疾病等。

1.6 口腔舌苔 健康牛口腔黏膜淡红,舌温正常,无异味。舌苔红润光滑,伸缩强健有力。

病牛则口腔黏膜淡白流涎或干涩,有恶臭味。舌苔多为黄、白或褐色,舌苔厚而粗糙,舌头伸缩无力,灵活程度差,舌温非高即低;如口腔发红,则多见于热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肠炎等;口腔青紫,则多为血液循环高度障碍、缺氧及血液浓缩结果,如严重结症的中、后期,肠变位、胆结石等;口色发白则多见于各型贫血、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大失血、内脏破裂等;如患放线菌病时,则可见口腔黏膜肿胀、潮红、溃烂;当增大的肿块皮肤破溃时,可露出鲜红色的肉芽,上附脓液;舌部受侵害时,多因组织增生而肿大变硬,活动不便,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呼吸均困难,气喘;如患炭疽病时,舌及口腔黏膜出现发硬结节,舌肿大呈暗红色,唾液中带血;如患口蹄疫时,口腔检查可见舌部、齿龈处有粉红色溃疡面。

1.7 鼻镜鼻腔 健康牛鼻镜露水成珠,分布均匀,表现不干不湿。

病牛则鼻镜干燥,有浆性或脓性鼻漏。如患急性发热性疾病,鼻镜、鼻盘干燥甚至干裂,如牛梨形虫病、牛出败等。观察鼻腔包括鼻黏膜和鼻漏检查,一般呈浆性、黏性或脓性且具有恶臭味的鼻漏,多见于牛肺疫。

1.8 食欲粪尿 牛只食欲、粪尿正常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健康正常奶牛粪便具有一定形状,软而不稀,硬而不坚,无异臭,排粪有规律。

如患牛食欲异常、时好时坏则多见于慢性消化器官疾病;食欲废绝则多见于各种严重疾病,常为预后不良征兆;食欲亢进则多见于重病恢复期及消化器官功能变化不良而体内营养消耗过多等;食欲反常、异食癖等则多见于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缺乏及神经功能异常等。饮水量增多则多见于奶牛严重腹泻、虚汗、出血、呕吐、渗出性胸膜和腹膜炎以及临床使用利尿剂后;饮水量减少则多见于奶牛意识昏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饮欲废绝则多见于奶牛患有严重脑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患牛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则称为腹泻,多见于奶牛肠炎、结核和副结核病;排粪减少,粪便干硬,或表面附有黏液则多为便秘,多见于运动不足、前胃疾病、胃积食、肠阻塞、肠变位、热性病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排粪失禁则多见于严重腹泻、腰荐部脊椎损伤或炎症、脑炎等;排粪时患牛呈现痛苦、不安,拱背甚至呻吟、鸣叫,但不能大量排出粪便则多见于创伤性网胃炎、肠炎、瘤胃积食、便秘、肠变位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等。

1.9 反刍嗳气 健康牛采食后1 h左右开始反刍,每次反刍时间持续1 h左右,每个食团咀嚼40~80次,每昼夜反刍4~8次。

病牛则表现为反刍嗳气异常,如患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前胃迟缓、胃肠炎、肝脏疾病、传染病和生殖器官疾病、代谢病和脑、脊髓疾病时均可出现反刍障碍。嗳气是反刍动物的正常生理现象,借助嗳气可将瘤胃内发酵气体排出体外。嗳气减弱则多见于牛前胃疾病、某些热性病和传染病;嗳气停止则多见于食道梗塞结果。

1.10 泌乳情况 健康牛的产奶量基本稳定,乳色正常。

实际生产中,奶牛产奶量突然增加情况极为少见,突然减少则较为多见,且该牛多已患病。奶牛一旦患病均可导致产奶量明显降低,尤以酮血病和乳房炎最为严重。临床型酮血病轻症者产奶量持续下降,重症者突然骤减,高产牛则无乳,乳汁带酮味。临床型乳房炎肉眼可见乳房、乳汁发生异常。轻症者乳汁稀薄、呈灰白色,最初出奶常带有絮状物(俗称豆腐奶),乳房肿胀;重症者患区乳房肿胀、发红、质硬、疼痛明显,乳呈淡黄色,产乳量仅为正常量的1/2~1/3;恶性乳房炎则发病急,患牛无乳,患区和整个乳房肿胀坚硬,皮肤发紫,龟裂,疼痛明显,患区仅能挤出黄水或血水。

1.11 尾部观察 健康牛尾部运动虽无固定频率,但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天热比天冷摆动次数多、幅度大;行走时比站立静止时摆动次数多;采食时比不采食时摆动次数多;白天比夜晚摆动次数多;发育良好的健康奶牛,尾粗细长短适中,摆动灵活有力,且幅度较大。

发育不良患牛则尾细小或弯曲,摆动不灵活,幅度较小;热症病牛尾卷耳耷,不爱活动,严重时垂尾不动,尾体发热;寒症病牛则尾毛散乱,手触发凉;外感风寒时尾卷头低,尾摆动少而幅度小;患牛腹痛时常回头观腹,轻者尾卷向一侧,重者时卧时起,尾夹于后腿内;如患破伤风时,则尾呈直举,四肢强直;如属营养不良,则尾毛枯焦、尾体弹性较差。

2 常见牛病

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一般规模养殖场由于十分重视综合防控,传染性疾病极为少见,偶见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良所致。因此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入手,加强防控。

2.1 乳房炎 该病多因清洁卫生工作不良,消毒不严:挤奶技术或停乳不当等人为因素致使病菌侵入乳腺组织所致。急性乳房炎乳房呈红、肿、热、痛、硬,患牛不让挤乳、乳量少或停止,乳汁带红、黄色,有絮状物甚至呈面条状,有时挤出水样乳,一般体温不高。

治疗方法:一般可向患病乳头内注入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5 g,蒸馏水25 mL溶解。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反复挤净乳汁,每天挤乳4~6次以利康复痊愈。

2.2 子宫内膜炎 该病主要因助产、难产、产道损伤,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子宫收缩弛缓引起细菌感染,恶露滞留,以及牛舍不洁,牛床潮湿,粪尿污染等原因所致。常见病牛从阴门流出淡红色或棕褐色恶臭分泌物,混浊粘液或脓样粘液,特别是卧地时或发情阶段流出更多。

治疗方法:可用消毒药(2.2%利凡诺、0.1%新洁尔灭、0.05%呋喃西林)、1%土霉素混悬液500~1000 mL,用皮管注入子宫;每天一次,连用3~5次。

2.3 腐蹄病 牛蹄长期浸泡于粪尿中,或运动场过于潮湿泥泞,导致蹄壳松软细菌入侵,严重时导致蹄壳腐烂。病牛行走跛行,病肢不敢负重,多卧地,腐烂蹄底疼痛。

治疗方法:可用福尔马林液洗浴患蹄,修整蹄形,除去蹄底腐烂组织,用5%碘酊棉球或松节油棉球塞填患部。

3 特殊疗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养殖数量的快速增加必然带来众多疾病,某些疾病往往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恶化,给养殖场户带来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特介绍几种奶牛疾病的特殊疗法。

3.1 自血疗法 该法又称蛋白质刺激疗法,兼有自体血清和自体免疫的作用,宜于治疗某些皮肤病、皮肤炎症、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这类疾病多因局部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抗病力较差等因素所致。使用该法,一方面能起到营养作用,另一方面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

具体方法:颈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经严格消毒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采血3~6 mL(为防止凝固,采血后应立即肌注),直接注射到患牛治疗部位周围的健康组织(皮肤病、皮肤炎症)或眼睑皮下(眼病)。第2次注射应在第一次注射的血液完全吸收后进行。

3.2 诱嗳按摩疗法 该法适用于瘤胃膨胀。原发性瘤胃膨胀多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青绿多汁饲料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科植物以及谷物,酿生大量气体压迫胃壁,使机体的神经反应性能降低,瘤胃机能障碍,气体不能排出而导致瘤胃急剧扩张和膨胀。诱嗳和按摩疗法是通过诱导嗳气和促进瘤胃蠕动以达到排气消胀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取一刺激气味较大的嫩树枝,或普通树枝涂上酱油等一类有刺激气味的物质,让患牛衔于口中,树枝两端可用细绳固定于角根部。由于树枝的刺激作用,诱导患牛反刍、嗳气。同时用软草在腹部瘤胃区不断缓缓按摩,促进瘤胃蠕动,加速瘤胃排空。如能在按摩前灌服适量温水,则诱嗳效果更好。

3.3 人工呼吸 该法适用于新生犊牛假死症(窒息),多因分娩时胎儿排出受阻,产程时间过长或脐带受到压迫、缠绕等原因致使胎盘血液循环减弱或停止,引起胎儿过早自助呼吸,以致吸入羊水而发生窒息。如果不及时抢救或方法不当,可导致犊牛死亡。

具体方法:一旦胎儿产下后发现有窒息症状时,应立即用软布擦净鼻孔及口腔内羊水,提起犊牛后肢至头部离地,一边抖动,一边有节律地轻压胸腹部,同时擦去流出的羊水。夏季可向犊牛体躯泼洒冷水,刺激机体,诱导呼吸。

3.4 乳房送风 该法适用于奶牛产后瘫痪(乳热症),多发于高产奶牛。主要原因是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能力降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致使血钙浓度快速降低所致。乳房送风疗法是目前为止治疗奶牛生产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一旦向乳房送风后,由于乳房内压力随即上升,血管受到压迫,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流进入初乳而流失的钙质减少,可使血钙水平得以迅速增高。

具体方法:准备好乳房送风器,将导管严格消毒后涂上消毒凡士林。患年横卧保定,严格消毒乳房、乳头,挤尽乳房内乳汁。将导管缓缓插入乳头内,并加以固定,缓慢送气,至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变厚,轻轻敲击呈鼓音为准。送气结束后用宽纱布条轻轻扎住乳头,防止空气逸出,待奶牛起立后经1 h左右,即可解除纱布条。如果患牛确诊患有乳房炎时,则应禁止使用乳房送风疗法,以防炎症扩散,影响患牛健康。

2015-05-19

S858.23

B

1005-7307(2016)02-0033-003

猜你喜欢
患牛嗳气病牛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晚秋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刍议牛腹泻的病因及防治举措
探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