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17-01-15 12:40罗翠屏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罗翠屏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领域不断推进,语文教师有必要将核心素养视为导向,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真正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思想,引入一些创新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语文基础知识的探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三观,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邀请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带领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逐步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保障,更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构建学生语言框架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前提保障,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取得更优异的学科成绩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语言是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多种语言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才会显得十分顺利且高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把侧重点放在构建学生语言框架上,指导学生不断的扩充知识,不断的发展能力,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1]。例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时,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草原辽阔以及牧民的淳朴,并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字典查阅文章的重点字词,将掌握字词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流利准确和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实践当中积累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框架,培养语言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可以教材为依托,正是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品质,继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2]。基于此,老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当中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不断的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教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设置课堂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找春天》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将自己眼中的春天给学生描绘出来,引出文章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生活当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到来之后大自然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夠亲身去感受春天,比单纯的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更加深入。老师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相结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三、启发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就对小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这种相对复杂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知识相对枯燥,但是绝大多数的语文知识又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语文知识的这一特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内容。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解一个全新的知识点时,可以首先利用一个或者几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引出将要讲解的内容,并且在讲课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断联系生活实际,使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这样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另外,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四、注重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样也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渠道,所以要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作者写作技巧的应用以及情感抒发的方法。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3]。例如,在《荷花》教学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之中,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荷花”。此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趣味性作业――如果你就是一池荷花中最美丽的一朵,你会和身边的蝴蝶、蜜蜂说什么?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还为学生开辟了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天安门广场给文章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段落当中可以表现出来?在阅读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展开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当成为语文教学中一直不变的理念,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把它实施到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指导,培养他们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力求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让他们不断对自己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完善自我,塑造自己的人格,让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语文所带来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19):23-24.

[3]肖菁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7(6):68-69.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