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衔接

2017-01-15 12:40孙萍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小学科学初中化学

孙萍

摘要:小学科学是重要学科,包含着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逐渐接触更多领域的专业内容。如何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衔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和鼓励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这是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深化,無论对小学科学还是对初中化学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践中,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关照学生、引导学生,才能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化学;教学衔接;有效性;研究

引言:何为有效教学衔接?其实就是将这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找出它们之间的共通性,把重点、难点、关键点罗列出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讲解,并且通过教学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过程的简化,使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从而构建起完善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敢于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是笔者简要阐述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为其他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目的

两门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横向衔接,二是纵向衔接。课程之间有着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起来或者理解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正因为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实践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主体意愿,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做出有效互动,进而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1]。已经涉及的小学科学知识能被作为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防止教师针对重点内容重复讲述;小学生科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强化与应用,不断增强主体优势,继续探索未知领域。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教材知识的衔接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分布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比较集中在化学变化的初步认识、身边典型的化学物质等方面,少量涉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如初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前,初中生已经对氧气的助燃性、空气的组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水的溶解性质、铁生锈、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紫甘蓝等有了初步了解,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这五个二级主题则有所展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现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为例进行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课标的知识点比较。分析可知,小学科学中只是简单了解到氧气助燃性,但不了解体现助燃性的具体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白色浑浊早为学生所熟知,对于石灰水仅停留在名称的知道层面,也没有深入到浑浊的具体物质。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左右,往往停留在了解具体的反应现象。基于此,涉及面更为广阔的初中化学课程,呈现层出不穷、性质各异的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体现了足够吸引力。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课本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如当我们掰开一个馒头或者一片面包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可续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初中则是更重视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认识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思维与思想方法的良好训练。比如空气污染。这节课的内容在小学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开,有学生做了小游戏,还有学生做了小剧场。作为老师,我也准备了小动画和各种各样的音效,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双重冲击,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样一来,什么气体是对人类有益的,什么气体是对环境有害的,学生们都能一一列举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也能通过实验了解到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21%,氮气占78%,还有1%的气体小学科学并不做说明。到了初中,这节课本内容将会介绍得更加详细。包括气体的组成成分,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各种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做空气成分实验时需要注意的点和各种错误的原因……在化学课上我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预习和解读以及实验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符合现阶段新课程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

(三)概念教学的衔接

不少化学概念都是小学科学课中知识的延伸,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理解、接受,并对具体问题、具体现象进行准确判断却比较困难。如果把这些问题、现象与小学科学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列举其中大家熟悉的、通俗易懂的具体例子,往往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如我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蓝色的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四个对比实验,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分析归纳了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并特别强调了化学变化的特征。但让学生回答课后习题时,发现有一定难度,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了小学科学课中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失误消化,动物的呼吸等知识后再让学生判断时,就变得比较容易了,准确度也很高,既增添了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两种变化的判断能力,为后面学习分子、原子的观点及理解两种变化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同样,在教学物质的性质时,又列举了小学科学里对水、小苏打、醋、油、空气、金属、各种岩石性质的描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为什么?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判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巩固提高之目的。

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在多个方面存在着衔接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衔接,要注意细节,不清楚的多多查阅,切不能回避问题,更不能凭自己的揣度胡乱搪塞学生,以免到最后学生到了初三已经全然不记得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浅谈如何实现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相关知识的有效衔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3)44-45.

[2]夏华玲.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J].发现:教育版,2016(22)79-80.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小学科学初中化学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