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017-01-15 12:40焦国胜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焦国胜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必须接触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研究,能帮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争做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表演性朗读策略,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真正的学好基础知识,感知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能够拉进师生之间距离,高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课改成效,推动着语文教学工作走向新的成功。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研究

引言:社会在进步,使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响应新课改号召,调整了引导思路,更换了授课方法,目的是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通过表演性朗读,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指引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与完善自我。这样一来,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将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一页,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值得广泛地推广起来。表演性朗读策略的运用,讲究时机与方式,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表演性朗读策略的意义

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束缚着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部分教师仍旧沿用灌输式指导方法,要求学生在死记硬背中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在乎课堂的教学质量。异常紧张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成绩难以进步。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表演性朗读活动的开展,相关策略的运用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1]。表演性朗读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只为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不打击学生的自学热情,也不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课上表演性朗读策略的合理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在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中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真正的放飞自我,逐渐提升个人优势,彰显人生最高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表演性朗读策略的建议

(一)教师注意合理选材

小学语文教师组织表演性朗读教学时,最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合理选择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选材突出合理性,对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言大有助益。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但未具备很强的分辨能力,表演性朗读从字里行间中突显着文章诗词的震撼力,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优质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并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比如,小学语文教材《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诗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建立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教学难点是:在表演中、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表演性朗读策略,要求学生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初读诗歌后发现诗的特点,熟读诗歌后感受诗的艺术构思,反复诵读中调整情绪的起伏,真正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表演朗读的实际乐趣。

(二)及时调节实质训练

表演性朗读虽然对学生的情绪以及情感控制有较高的要求,但其还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表演性朗读对学生的朗读节奏和速度以及情感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朗读节奏以及语气等就会使得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教师在对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打好表演性朗读的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练习,诗词朗诵对于训练小学生的朗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语文教师教学《石灰吟》一课时,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联系诗词的情感表达,通过训练加强词句理解,配上朗读优化学习效果,尝试自主分析或者独立思考,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圆满的完成探究任务。实质性练习,给了学生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好机会,教师情感的引导和语言的鼓励,就是学生认真学好语文的强大助力。

(三)情感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语文课堂中表演性朗读的运用能够被教师和学生接受主要就是由于小学生通过将文章诗词进行表演性朗读能够传达出相应的情感引起读者观众的共鸣,这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依靠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就将情感全部表达出来,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官刺激,所以在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情感的表达给观众带来的感受[2]。参与相关训练时,教师可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定为学生表演性朗读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真切表达了人们不忘国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演、朗读的效果足够理想,能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圆明园毁灭时的景象,产生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热忱,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持续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媒体创建情境

在课堂上不借助任何外力,只是干巴巴地朗读,对于学生的情感激发显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时借助多媒体外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教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文中有很多地方对于五壮士勇敢面对敌人的细节描写,惊心动魄,如果仅仅让学生朗读一遍,可能效果不大。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音频,让学生听听音频的朗读,体会节奏缓和,情节跌宕起伏,声音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一幅幅画面顿时在脑海中蔓延开来。经过这种具有表演性的朗读熏陶,学生们的情感就会得到释放。学生们也可以根据播音的语速以及情感的起伏来进行模仿,从而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教育创新步伐的持续加快,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表演性朗读在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其语文素养的增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表演性朗读的应用方法,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祖琴.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8)35-37.

[2]林镇川.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161.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