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2017-01-15 12:40田空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普布仓决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空间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快乐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简单明了,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的复杂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当前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學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化教学则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生活问题,这样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1]。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而生活化教学则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在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情景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能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1、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

为了使得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尽量多的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是,在举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生活化例子被人们忽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鼓励学生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另外,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应该尽量的例举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例子开拓自己的思维,并且例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例子[3]。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与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的魅力,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表象,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下,理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一课时,许多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对三角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之后的图形形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搜集生活中旧报纸、废弃纸箱等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制作,课上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发现全等三角形在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之后的图形形状,并对其产生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认识、熟悉全等三角形,便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3、实践教学,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又一有效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因为过于偏重于理论教学所以学生才会失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认为数学失去了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所以觉得学习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帮助也没有影响。那么现在,我们提倡在数学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意义,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还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4]。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备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立足生活来展开思考和设计,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他们所接触的、所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东西都不一样。同样,老师先教会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尽可能多的“轴对称图形”然后回到课堂上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4、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适当的体现日常生活

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必须要使得作业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生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并且认识生活,并且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并且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重生活化作业与理论知识的比例,保证这两种作业的合理比例。另外,对于课本中的作业,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已经很强了,然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容易对数学失去信心。因此,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降低学习难度,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李菊英.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9):42-43

[2]欧阳加亮.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85-86

[3]任凌珂.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新课程(中学),2017(05):18-19

[4]吴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才智,2016(13):164

田空明

摘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给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的教育政策有所改变,教师们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很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抽象思维的活跃。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精彩异常,变学生的被动记忆为主动思维,提高了学习质量,构建了认知体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本文就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有效参考和借鉴。

关联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根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完成这样、那样的学习任务,思维并不活跃,自学热情不高。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不考虑学生的理解情况。单一固化的说课形式,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极大的限制着时代教育创新步伐的持续加快。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运用生活化教学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一、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教学方法,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取出来,联系着生活实际,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活跃学生抽象思维[1]。比如,在实践中,教师应多举一些生活案例,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鼓励学生开拓思维,锻炼着自主分析和独立思考,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

二、作业布置体现生活

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必须要使得作业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生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并且认识生活,并且在认识在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并且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重生活化作业与理论知识的比例,保证这两种作业的合理比例。另外,对于课本中的作业,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滋生厌倦情绪,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认为数学抽象而枯燥,对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2]。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头等要务。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开展数学教学,能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学习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让整个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而积极。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出示平时所学用的三角形教学具,然后让学生帮助教师再来制作一些三角形学具,要求形状一样,大小各异。一听说要帮教师制作教学具,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积极动手。学生对于大小各异可以理解,但如何才能保持形狀不变呢?这一直困扰着学生,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这样的探究是建立在学生乐学愿学的基础之上,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践证明,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真实可信而亲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以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创设生活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与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的魅力,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表象,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下,理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一课时,许多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对三角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之后的图形形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搜集生活中旧报纸、废弃纸箱等进行全角三角形的制作,课上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发现全等三角形在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之后的图形形状,并对其产生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认识、熟悉全等三角形,便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五、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知识,不断发展其创造性思维[4]。比如,在学习完“正多边形”之后,可以给学生设计创造性的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些正多边形的地板砖图案,放到长方形的纸板上,这样具有想象空间的创造性作业,可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再如,某酒店要建设一个花坛,正在为设计方案烦恼,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设计要求是图案要由菱形与椭圆形组成(其个数不限),而整个花坛需呈现轴对称图形,请学生们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方案,帮助酒店解决此问题。因此,通过这些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促使学生乐于用数学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敢于探究、思考与创新的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精彩。

结语

总之,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主要措施,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从多个方面不断的实施项目化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论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平面几何教学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89.

[2]张柳.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7(34):108-109.

[3]王洪涛.新课程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07):88-89.

[4]张荣.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效果的主要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19-12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