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16 08:38樊爱民
贵州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短时间光疗蓝光

樊爱民

(上海梅山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210039)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樊爱民

(上海梅山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210039)

目的 分析不同蓝光照射时间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4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121例)采用短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照射8h停16h),长时间组患儿(121例)采用长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2h停12h),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临床有效率、平均光疗次数和时间、经皮黄疸指数(TCB)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光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间组平均光疗时间为(21.62±1.51) h,长时间组为(30.08±1.6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经皮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比较中,短时间组患儿出现发热、腹泻、脱水、烦躁不安以及食欲下降的发生率(11.36%)明显低于长时间组(6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短时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同样能明显的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且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能够缩短光疗时间,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 蓝光; 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病理现象,如不及时治疗,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智障[1],因此,及时降低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蓝光照射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通过将患儿体内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而间接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过高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疗效确切[2]。但不同的照射时间,对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会有一定的影响[3]。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4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不同蓝光照射时间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4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130例,女112例,年龄<1周,病程1~7 d,平均病程(4.22±1.13) d。所有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220.60 μmol/L,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新生儿肺炎105例,母乳性102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ABO溶血10例,不明原因13例,均需要进行光疗。将242例患者随机分为短时间组及长时间组各121例,短时间组:男67例,女56例,年龄(6.13±0.47)d,病程(4.12±0.45) d,发病原因:肺炎53例,母乳52例,ABO溶血5例,败血症6例,不明原因7例;长时间组:男63例,女56例年龄(5.99±0.71) d,病程(4.25±1.46) d,发病原因:肺炎52例,母乳50例,ABO溶血5例,败血症6例,不明原因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5](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5mg/dL),或每小时>0.85 μmol/L(0.5mg/dL);(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2 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采取基础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补液纠正酸中毒、静滴白蛋白、加服促肝酶活性、给予必要的抗感染以及肠道益生菌等,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双面灯光照射,对照组患儿采用长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2 h停12 h),试验组采用短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照射8 h停16 h),每天经皮测胆红素并记录,当经皮胆红素水平降低至10 mg/dL后即可停止照射。以3 d为1个疗程,每天照射1次,3 d后测血总胆红素。

1.4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6]若患儿于光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皮疹、发热、食欲下降以及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不影响光疗,可继续进行。若患儿出现脱水,应于补充水分后继续进行光疗。光疗过程中给予患儿核黄素,防止>24 h的蓝光照射使体内核黄素过度分解,造成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降低从而加重溶血。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光疗次数及光疗时间,评估经皮黄疸指数(TCB),同时记录并比较患儿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烦躁不安和食欲下降。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经过治疗,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有效:经过治疗,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但未恢复至正常;无效:黄疸没有消退,血清胆红素无下降或者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数分别为259.84 μmol/L和264.11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均数无显著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比较 短时间组显效87例71.90%,有效25例20.66%,总有效率为92.56%;长时间组显效89例73.55%,有效26例21.49%,总有效率为95.04%,两组比较临床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光疗次数及光疗时间比较 长时间组患儿的光疗时间为(30.08±1.67) h,明显长于短时间组的(21.62±1.5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疗次数比较上,长时间为(2.59±0.22)次,短时间组为(2.61±0.2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前后经皮TCB的比较 治疗前短时间组平均TCB为(12.68±1.41) mg/dL,长时间组为(12.33±1.25) m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治疗后短时间组平均TCB为(5.12±0.71) mg/dL,长时间组为(5.38±0.83) m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TCB水平相当。

2.5 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除皮疹外,短时间组患儿均明显低于长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3 d内,7~14 d即可消退,此为生理性黄疸,但如果2周尚未消退,则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由于婴儿的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发育[7],酶诱导和蓝光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两大主要手段[8],其中蓝光照射的机制为胆红素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使IXaZ型转化成为IXaE型,后者可以经过胆汁和尿液进行排泄,其本质就是增加胆红素代谢的过程,一般采用425~475 nm的波长进行照射,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9]。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断蓝光照射。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是一种新型光疗方法,其原理是让患儿体内胆红素不断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将胆红素分解以达到降低体内总胆红素水平的目的[10]。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短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照射8 h停16 h)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两组患者在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有效率以及平均经皮黄疸指数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不良反应比较中,短时间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时间组,说明在保证照射时间的情况下,都可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但对于患儿的不良反应则明显不同,过久的照射会使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发热、脱水、食欲下降等状态,而这些状态又进一步加重了护理的难度,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综上,适当缩短照射时间既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又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 张秀芹. 三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1):48.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3] 黄鸿. 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9(9):13-14.

[4] 周莹.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J].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7(23):35.

[5] 王薇,毛艳春,陈姝姝,等.63例住院新生儿死亡临床分析 [J].贵州医药, 2013,37(12):1089-1090.

[6] 吴朝霞,凌萍,牟鸿江.贵州省2003-2007年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相关因素的探讨 [J].贵州医药,2012,36(8):749-751.

[7] 冯婉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当代医学, 2013,19(11):90-91.

[8] 《中华儿科杂志》编集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J].中华儿科杂志, 2010,48(9):685-686.

[9] 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0,16(28):56-57.

[10] 马光银,张英蓝.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75-76.

R722.7

B

1000-744X(2016)05-0503-03

2015-01-10)

猜你喜欢
短时间光疗蓝光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天才博美犬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诱导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腹腔镜术后躁动
5分钟跟他拉近距离
光疗对血白蛋白质量浓度、骨代谢指标和血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