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精神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

2017-01-17 16:45李盛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传承情感

李盛

摘 要:美术教育的范围及其广泛。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不可或缺。在进行美术教育工作中,不断汲取传统绘画精神,在历史积淀和现实发展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将传统绘画精神拓展到美术教育领域中,并身体力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绘画精神;情感;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30-01

一、绘画教学在传统美术教育中的现状与挑战

从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美术教学中都是沿着“临摹——少量的写生——临摹——直接创造”这一流程进行。这种教学体系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绘画精神的延伸。不论任何课程,都应当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绘画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过度示范不应充斥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也应该被鼓励。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间讨论、作品报告与交互评论、赏析等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不应只是单纯的老师画,学生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学生没有对绘画精神的理解和对绘画的自我思考,这节课堂教学也就是失败的。

二、美术教育中传统绘画精神的传承

绘画创作是一种极富精神性的艺术创作,绘画创作中体现着作者本人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关系的思索,就如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创作是体现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创作活动,翻看中西方绘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种无形的牵引力引领着艺术前进的道路,而这种无形的牵引力就是绘画的精神。中国绘画流派众多,所提倡的技法风格也层出不穷,绘画思想非常的强烈,美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

(一)用笔。传统的绘画精神最大体现在于用笔。南北朝时期齐国谢赫的《六法论》中就提到“骨法用笔”的要求,在布局的组织上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中国绘画除了讲究用笔之外,还要在提按顿挫间体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以情寄趣,提倡在创作运笔的提按之间通过干湿变化的晕染,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因此,用笔和用墨包含着浓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要求作者在创作之前就成竹在胸,正所谓气韵生动,“意在笔先”,在画面之中对作品气韵的自然流露,这就是“应物象形”,这些都要靠用笔才能体现。

(二)造型塑造。绘画的基本特点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平面和立体的造型艺术。作者通过塑造美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其作品中体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就是传统绘画精神中的“以画寄趣”。首先,中国画被称为文人画,有注重艺术内在因素的特点,绘画是意象性和想象力的产物。意象性就是作者运用想象力对物象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美术加工,让绘画有客观的参考依据,也有作者的主观发挥,也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具象还原,也是作者自己的情感抒发。所以魏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的绘画观点,他以形写神的艺术理论是美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以“形神俱备”为最高成法,重在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精神。

(三)“形”“神”表达。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不应拘泥于形似的追求,而更应注重对风度神韵的表达,要正确的认识绘画创作中“形似”和“神似”两者之间辩证关系。就如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国画之奥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传统绘画的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作品即体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掌控,也从表及里地表达作者自己对事物精神特征的理解,通过画家对精神特征的理解,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主观意识的艺术形象和境界,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浓厚的精神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极其追求内心思想精神的体现。而这种绘画中精神性的体现,也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尤其是在宋元、明清交替之际,大量的不愿出世的文人士大夫,以绘画寄托其亡国的伤感和隐世的逸情。这一时期的艺术活动异常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的传统绘画精神更加的深邃悠远。

(四)精神和气韵的传承。传统写意画中的“意”包含着作者对所描绘物象具象化的同时所体现的精神和气韵。如元初赵孟頫的《秀石疏竹图》中画面中用飞白的手法描绘竹子受石头压迫的自然景观,画中奋力生长的竹子,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整幅图画中竹子的品格与作者的品质高度的统一,是对作者本人精神的体现。通过绘画创作把精神思想转换为具体物像的人类认识活动,在这一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着作者本人的主观观念和思想,这个是其作品的思想性的体现。

(五)“虚”“实”相间。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在画面中见到许多留白,这也是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之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画面主体所占据的地方称之为实,而不着笔墨的地方称之为虚。虚实不是单纯的色彩问题,更是具体事物的意象化,虚实之间蕴含着无限的精神性。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无不体现着画家的精神意志,中国的传统绘画大师都是借画面来表达一种思想精神,从而抒发某种感情。在任何形式的绘画创作中,都是这种精神和物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总之,在任何绘画创作中都是把自己的精神和思想感情作为自己的表现内容。

综上所述,学生绘画认知的发展与创造力的表现都基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传统绘画精神延伸为教学思想,加以传承、发扬,培养学生的创作素养,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欲望。将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精神拓展到美术教育教育领域中来,在美术教学中实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历史积淀和现实发展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对提高学生的绘画理论、美术能力,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原州区开城小学)

猜你喜欢
传承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