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运用

2017-01-17 19:20李霞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街市意象出版社

李霞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不会的知识可以教,可是教了不应用却等于没教”,这里面不仅突出了知识面的狭窄,更能从侧面体现出发散思维的欠缺。可见发散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引导学生找准阅读发散点

(一)以背景为发散点

发散思维的内涵明确提到以想象、猜想和推想为媒介进行发散,所以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简单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由此进一步猜想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构思,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五四运动的热潮刚退,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各派军阀统治全国各个区域。作者面对这种混乱的时代,深感社会现实的黑暗,就在他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创作了此诗。

教师为学生介绍完背景之后,就要引导学生由此联想一下中国人民当时的具体处境(也可适当结合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联想),再进一步引出郭沫若作为上层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每天亲眼目睹着这一切——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以及各派军阀处于相互斗争之中等。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及情感呢?

教师提问到此时,初中生会积极踊跃地给出若干个不同的答案,如:心痛、愤怒、悲伤、无奈、无助……综合这一系列的回答,我们可知,作者当时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消极、低沉和失落的。此时,教师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作者在这种心境下作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他的诗歌中也会处处充满这种悲情呢?教师可以就此带领学生进入诗歌具体领悟了。

(二)以题目为发散点

一般,诗歌题目会点明作者选题的角度和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发散,思维的目标就进一步明确了,利于学生较准确地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而且有些诗歌的题目很直观地体现了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的第一层蕴意就是写作者的思乡之愁,从这里我们就应猜想或推想一下,这首诗如何构思或用那些意象突出乡愁,我们知道古人一般借秋景图或节日来寄托思乡之愁。对于《乡愁》的构思我们就会产生好奇和许多疑问,也有学生会问难道他仅仅写乡愁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难道他有家不能归吗?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回家呢……

我们继续思考《天上的街市》,题目只提到了一种虚无的事物,而丝毫未涉及到心情、感情之类的字词。那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教师可以从“街市”入手,虽然“天上”是虚无缥缈的,学生不了解,但“街市”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思维发散点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街市的特点。这时学生就可以借助发散思维想街市的相关特点,答案应该会纷繁复杂。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夜晚的街市更美、因为灯光璀璨,物品繁多,热闹非凡……其实,这些特点都能体现出街市的繁荣之景,从而也能够想象到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美满、幸福的。

此时,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由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那么处于剧烈悲痛之中的郭沫若为何要将“天上的街市”作为诗歌的标题呢?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我们都知道天上的街市是多么神奇、多么缥缈、多么美丽,而且其中充满了快乐、积极、活跃的因素,这似乎与作者的心境显得格格不入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个人看法了。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略加引导。如:同学们,可结合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思考,作者童年时身处大山,受大山的的阻挡,没见过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更没有经历过什么。这首诗就是借助孩子那颗纯洁之心突破群山的重重障碍,想象着山的那边是什么,想着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山那边的海就是他要坚定信念,经过奋斗所到达的地方。教师通过和已学知识的联系,作了引导之后,大部分学生就慢慢地理解了,原来天上的街市就是作者所憧憬的,也是他想实现的理想。

(三)以意象为发散点

“诗歌特别讲究意境。诗的意境是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和意境密不可分,意象是我们体会意境的前提,但意境又高于意象。

《天上的街市》中反复强调了两个意象,即“街灯”和“明星”,作者很善于捕捉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大部分学生会很明确地看出其相同点:明亮,而不同点就略显多样化了。不过还是有许多学生想到了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即街灯在地上,明星在天上。由此,作者就巧妙地将天和地联系起来了。接着作者又由街灯联想到街市,再由街市联想到陈列的物品,最后引出街市中的人,即牛郎织女。这样来回环往复地由地写到天,又由天写到地,而且还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美好的事物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统一体。

师生通过对意象的共同领悟,每个人心中都能够形成一幅完整优美的画面了。让大家大致勾勒一下自己心中的这幅画,这样可以使学生再次发散思维,从而对诗歌有更深的领悟。

二、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发散性阅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以培养发散思维为主要目的,共同学习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探讨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我们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练习内容,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理解诗歌内容。

大多学生看到题目都会立刻猜想出这首诗是借助秋景寄托作者的一种愁苦之情,这种定位大致是正确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朗读此诗之后的真切感受,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许多学生认为:“诗歌语言简洁、自然、优美,读起来很顺口。”还有一部分学生回答:“读完之后,愁苦之情会油然而生”等。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谈体会,学生们都能够抓住此诗的大致特点。可唯一欠缺的依然是用发散思维联系已学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发散性思考。

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我们就特别注重意象之间的特点及其联系,学生也应注意思考一下《天净沙·秋思》之中是否也涉及到了一些意象。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依次寻找诗歌中的意象。这样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整首诗几乎每个词语都是意象,此时他们就体会到了此诗的独特之处。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接下来学生应通过意象学生通过意象体会意境的思维就比较顺畅了。

三、教师带动学生拓展发散思路

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共同分析以及学生的自主练习,教师可以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做诗歌阅读时的思维方法,尤其是发散思维的培养要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发散思维在诗歌阅读中的重要性。

总之,诗歌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同时,在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发散思维时,教师要注意个体差异,进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

参考文献: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4(5).78-99.

[2]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4-205.

[3]周明星.思维创新与创造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18-44.

[4]A·J·斯塔科,刘晓陵,曾守锤译.创造能力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36.

[5]卿平海.语文新课程创意教学.开明出版社.2005(4).131.

[6]韦志成.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7]马玉杰.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1).

[8]张灏.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探索,2009(12).

[9]王林发.开放性阅读的内涵、特点与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09(12).

[10]韦志诚.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

[11]游孝丰.浅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秀论坛,2009,5.

[12]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6.

[13]周庆元,王松泉.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14]河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2).

[15]王宏伟.让思维在诗海中徜徉—在诗歌鉴赏中培养发散思维.中学语文,2008(15).

[16]李新旺.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9).87.

猜你喜欢
街市意象出版社
我等待……
热闹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玉人”意象蠡测
石油工业出版社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