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高校办学空间的拓展

2017-01-17 17:51吴婷婷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京津冀

吴婷婷

摘 要:首都高校大多面临用地紧张、校舍短缺的现实问题,普遍有拓展办学空间的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严格限制在京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及空间的政策背景下,高校对外疏解成为其拓展办学空间的唯一机会。本文通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向平谷区疏解的实证分析,总结了首都高校向中心城外拓展办学空间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京津冀;高校办学;办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22-02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首都高校拓展办学空间的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其中,教育和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被列为疏解对象。疏解首都教育的目的,旨在解决首都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带来的瓶颈问题和冗杂负担,通过向外疏解部分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首都教育的办学效率。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要求,首都中心城区腾退空间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量置换成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

2014年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又进行了修订,其中明确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禁限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以及“高等教育学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适用于城六区部分新增“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引导在京高等教育向周边区域发展。

尽管首都高校集中布局于中心城区,但就其各自的办学规模来讲,办学空间并不充裕,甚至大部分高校存在短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简称“92指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市属高校的应有用地面积和十一项校舍建筑面积进行测算,并与这些高校的现状用地面积、校舍面积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显示大部分高校的应有面积和现状面积之间有较大缺额,首都高校的办学空间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需求。

一方面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都疏解高等教育功能,严控在京高校的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和校内扩建,一方面首都高校却大多面临用地紧张、校舍短缺的现实问题,普遍有拓展办学空间的强烈愿望。在这样的形势和需求下,首都高校迁出部分高等教育功能并向中心城外疏解是其拓展办学空间的唯一机会,同时也是最优选择。目前,北京市正通过整体或部分搬迁等方式,统筹推动市属高校向中心城外疏解,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

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向平谷区拓展办学空间、疏解主要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证分析

(一)背景介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创立于1964年,地处朝阳区与首都行政副中心(通州区)之交,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知名特色高校,是我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在校学生规模8700余人,其中本科生6400余人、研究生1300余人、长期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以建设“中国一流、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为奋斗目标。

平谷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处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分别与河北省廊坊市、承德市及天津蓟县毗连。平谷区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已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人,拥有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交通便利,距离北京市中心70公里,有顺平路和京平高速直通市区,“十三五”期间还将建成承平高速和轨道交通平谷线。

值此“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平谷区人民政府准备共同启动北二外平谷校区的建设工作,将北二外的本科教育整体迁入平谷区。

(二)北二外建设平谷校区的必要性论证

1、是贯彻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战略精神

市属高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举措;平谷区地处京津冀居中节点位置,强烈希望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优先做好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接工作,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北二外将主要的高等教育功能从北京中心城迁移至平谷区,是区、校联合共同落实首都高等教育疏解任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首都资源环境矛盾、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举,体现了学校和平谷区积极服从国家战略部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心与大局意识。

2、是优化首都高校空间布局、承担首都高等教育改革任务的要求

首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存在区域间不均衡问题,89所在京高校中有64所整体或部分集聚在城六区,远郊区县则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稀薄区”乃至“空白区”,平谷区迄今为止尚无高等院校。中心城和远郊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使推进教育公平的难度加大。北二外到平谷区办学,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区域人才素养,特别是优化首都高校空间布局、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按照“十三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北二外将进一步加大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特别将持续加强贯通式人才培养,从2016年开始,经市教委批准,每年招收贯通培养生1000人左右。北二外现状校区总用地面积约319亩,实际办学用地面积仅230亩,承载了8700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育和科研功能,办学空间已属不足;而贯通培养计划实行7年学制,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0人左右,根据最为严格的《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测算,这一办学规模在中心城应有占地面积约680亩,以学校目前的用地条件和办学空间将无法满足。因此,学校向中心城外拓展办学空间、疏解高等教育功能是落实首都高等教育改革任务的必要条件。

3、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平谷区作为全市除通州外唯一与河北、天津都接壤的区,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区位优势明显。根据平谷区“十三五”规划,平谷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后花园”,以举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并作为全区未来发展的经济支柱。北二外正是以外国语言和旅游管理学科见长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平谷区的区域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北二外到平谷办学,不仅有利于完善区域功能,提升区域人才素养,更将助推平谷区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举办一届高水平的世界休闲大会提供专业人才及智库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4、是转变现状校区功能,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前提

根据北京市“推动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老校区向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重要智库转型”的精神,北二外将本科生、贯培生本科阶段的教育功能疏解、迁移至平谷区,一方面是弥补办学空间的严重不足,为人才培养新增量和新模式营造充足的教育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推进现状校区转变功能,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创造前提条件。

根据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调整,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需要对现有校区的高等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即现状校区从以本科生为主的人才培养功能,向以研究生、留学生、中外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转变;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向服务“一带一路”国家顶层战略和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高端智库功能转变;为朝阳区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枢纽中心、全国文化市场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助力。

学校通过高等教育功能的疏解与转变,在办学空间得到拓展的同时,两个校区还将发挥各自所在区域优势进行功能划分并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学校加快实现创建中国一流、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发展目标。

(三)北二外建设平谷校区的规划指导思想

北二外应以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适应首都高等教育改革任务要求、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统领开展平谷校区的规划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创建充足的办学空间与符合水准的办学条件,彰显国际化、有特色的外语院校品质,打造科学性有匠心的规划设计、高质量的建筑与设施、完善的配套条件以及优美、和谐、人文的校园环境。平谷校区的规划建设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迁移至平谷校区的在校生规模,根据“92指标”,完成各类校舍用房的基本建设。校区功能完整,布局合理,用地结构比例适宜,容积率、绿地率与建筑高度等指标满足控规要求,同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2、注重建筑物与设施的功能整合与空间利用,为师生营造多元丰富的互动交往空间,建设建筑智能化、设施人性化、空间多元化、同时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的现代校园。

3、打造地标性建筑物应注意融合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北二外作为平谷区唯一的高等院校,且地处区域发展核心地段,在规划地标性建筑物时应注重融合区域和学校的特色。例如,利用轨道交通平谷线将来会在平谷校区设站的机会,规划特色综合体建筑,与地铁站进行一体化设计,整合商业、星级酒店与休闲旅游产业研究基地等多项功能,对外提供休闲旅游服务,对内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及研究场所。既是地标性建筑物,又是融合平谷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优势学科资源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4、立足平谷生态涵养区的定位,通过绿化景观系统设计,打造生态式、园林式、节约型绿色校园。采用自然风景园的设计手法,以山、水、林、园等自然空间及元素为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营造“景区即学校,学校即景区”的意境。如地块西北侧为林区,校区西北边界可通过设计水系或植被作为天然屏障替代围墙,与林区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5、体现外语大学特色,注重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将传统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的校园环境设计理念结合,营造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共融共生的外语大学校园文化。新校区规划中还需要注重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例如通过打造历史文化区,或重建老校区经典建筑、景观及雕塑小品,使新老校区呼应,传承校园文化,引发师生共鸣,增强归属感和爱校荣校意识。

三、首都高校拓展办学空间的思路总结

首都众多高校虽在功能定位、办学规模及特色、未来发展需求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拓展办学空间的强烈需求,然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禁限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及空间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需求的实现变得格外艰难,却也依然有路径可循。通过北二外向平谷区疏解的实证分析,可将首都高校拓展办学空间的思路简述如下。

首先,向中心城外拓展办学空间、疏解主要高等教育功能,是首都高校贯彻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精神、响应北京市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战略要求。其次,远郊区县往往与津冀两省市接壤,且普遍具备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良好条件,高校到远郊区县办学,依托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填补当地高等教育的空缺,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区域,是将学校发展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实现教育功能疏解与区域发展需求、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其三,高校向中心城外疏解,是为老校区转变功能、服务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创造条件,未来新老校区协同发展,以服务首都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在区域重点产业与行业为宗旨,以建设特色、一流的学科为目标,方能实现首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基建处)

参考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Z].2015-04-30.

猜你喜欢
京津冀
京津冀优秀画家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率先突破
支持河北省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