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传承道德文明的必要性

2017-01-17 17:53张梦然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传承必要性高校学生

张梦然

摘 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文明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中的道德文化传承内容,通过分析大学生道德文明现状,浅析如何建立道德文明的规范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传承;道德文明;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27-01

社会道德的各种进步的存在形态都可以归结为道德文明,马克思曾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情况区分为“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发展”这三种阶段,后一种阶段对前一种阶段的取代,就会引发和促进道德文明的进步和转型①。道德文明属于精神文明,其进步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来看也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事物的发展既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不断否定辩证的过程。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力量,传承道德文明既是历史的需求,亦是责任的使然。

一、新时期大学生传统道德文明的偏离内容

大学生们的道德文明程度直接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日常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偏离。在各种学生中,有些学生的道德文明程度较高,但是有些学生的强调过分强调自我的个性,误将一些偏离的道德行为理解为个性,从而导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发生。例如一些恶性的奖学金竞争、宿舍的矛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不服从学校管理等。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偏离,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纯净的校园生活中的一抹黑色,也是学生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污点。

其二,价值观的偏离。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波动的重要时期,他们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重视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和物质生活的优越感,盲目的追求一些东西,看重索取,忽略奉献,对传统道德文化缺乏学习和继承。

二、新时期大学生传承道德文明的原因

我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代产生的大量优秀的人类文明,许多文明至今仍旧无法超越,这样的事实亦是新旧道德文明的写照。当新道德现象折射出的新的道德文明时候,也要看到了传统道德文明中所含有的先进道德文明因素。传统的道德文明必然含有先进道德文明的因素,我们不能一味的抛弃,而应该适当的传承下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后前段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也会被它的后一阶段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道德文明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由此构成道德文明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不管道德文明如何演变,都无法取代它的地位。每个时代的道德都有它历史的可取性。

道德文明不断的进行更替,高校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不因仅仅追求新的道德文明,应学会包容兼并的看问题,强调个性,也要注重共性,这是传承道德文明十分必要的认识。在分析和探索道德文明的时候,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将传统的道德文明细细咀嚼、斟酌。不对旧道德文明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三、高校学生传承道德文明的方式

1、注重道德实践的开展。道德实践是大学生道德思想、道德文明的外化为行动的过程,是大学生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想要查看道德文明的成效其实就是观察道德实践开展的情况。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现在,大学生们的道德实践也是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色彩。许多传统的优秀的道德文明与他们现在的价值观所背离,因而不为年轻人所接受。但是实践出真知,道德文明具有教育、指引、规范等作用,高校学生需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地检验自己的道德文明,从而反省、改正。要学会内省、自律、他律,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

2、营造良好氛围。道德作为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自律和进化机制。环境是人实现价值的载体,强化校园环境,突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宿风的塑造。定期开展特色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作用,不可忽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力量,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调整学生的自我认识。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主动找出始终对人类进步产生积极意义的道德文明,帮助和指引学生养成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充分挖据和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定位价值观,在日程学校生活中能够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判断力。

总而言之,道德文明重在建设和塑造,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言谈举止都是道德文明的产物,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高校应该认清职责,加强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引导和教育学生不断调整对传统道德文明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心智,当他们面临选择、遭遇困顿时,可以明是非、辨真伪、记初心。唯有这样,才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注释:

①窦炎国.伦理学原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1:319.

参考文献:

[1]窦炎国.伦理学原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

[4]罗国杰等编.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5]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传承必要性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