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7-01-17 18:06栾海清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摘 要:心理自助能力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健全其自身素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挖掘大学文化的心育功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需要与动机;健全高校心理健康评估与教育体系,增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行为。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51-02

心理自助能力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标志着个体心理自我成长的水平。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心理自助能力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心理自助能力关系着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关系着未来无数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心理自助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心理自助能力是心理健康的自生性能力。[1]心理自助的实质是通过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寻求自我帮助、自我发展的方法,有效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保持身心的和谐状态,促进自身发展。[2]本研究认为,心理自助能力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健康维护与调节能力,它反映着个体对自己心理健康维护、调节与发展的可能性与胜任度。总的说来,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是大学生自主觉察、评价、维护与发展自己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3]

心理自助能力是一种能力的合金,它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心理自助能力既包含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也包括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还体现为遇到心理冲突与危机是的求助意识与心理自助执行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心理自助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对学前教育师资应该具备基本素质与条件国家和政府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未来的学前教育师资,不仅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将提升教师教育的生发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态积极、充满理想、追求卓越、热爱孩子、富于爱心、情绪积极、情感高尚,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成长能力,无疑会形成一支内涵过硬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理应是学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目标之一。在高等教育阶段重视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将显著提升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助于其自身素质的完善

学生的成长既包括专业成长,也包括自我成长。分析专业特点与生涯阿湛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全人发展、全面成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入职场,面对的是一个个可爱纯洁的幼儿,孩子们是活泼讨喜的,但同时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也相当考验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幼儿教师不紧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常需要充足的耐心与互动智慧,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前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有过硬的自身素养,要有阳光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情感、良好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等等,这样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才能享受教育过程、丰满教育内涵。这些都离不开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即心理自助能力的养成。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将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就工作对象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虐童事件屡有发生,这一方面与教师待遇、园所管理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前教育师资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在繁琐的工作中能否调整情绪、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能否及时察觉儿童与自己的状态、能否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心理状态并适当调适?从教师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将很好地提升未来幼儿教育师资的心理品质,从而撬动整个学前教育事业更健康的发展。当代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儿童的心质、学质和体质的全面发展,其中心质是重中之重,要实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过硬的心理品质须是基本保证。为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任务迫切。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

(一)挖掘大学文化的心育功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需要与动机

1、营造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的需要。首先要在校园里、学生中营造正面进取的文化氛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部分将进入幼儿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大多满怀理想、热爱儿童,期待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校园中充满向上积极的氛围,会自然激发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诉求。充满浓郁师范氛围的操场、校园、图书馆、教室、宿舍,会唤醒他们追求理想、立志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志向。有积极向上、青春明快的成长氛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跟积极地去寻求帮助与指导,这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需要就会生发,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其次、在教学与管理中,教育者要营造公正公平的成长环境。宽松公正充满机会的成长环境,会唤起学生发展自我的决心。学生会感觉到只要努力就能有所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会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与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检视自我,主动地调节自我的状态,去积极适应理想与环境的要求,学生心理自助的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提升其心理自助能力。

2、营造面对现实、踏实有为的行为文化,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的动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实能力。高校要营造积极的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氛围,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现实的执行能力,从而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的动机。高校倡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务实求真,学生就会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在不断的现实活动中学生自然会遇到各种挑战,自我发展的动机随机萌发。学前教育是一个实务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这对学生们现实的执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务实求真的行为文化中,学生会更多地自主考虑计划学业与生活、会与同伴开展更深入更频繁地交流、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机遇与选择,随之而来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可能会遇到的遇到各种困惑、问题,如生涯规划问题、压力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这中情况下,他们会需要、盼望得到帮助与指导,这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动机就会被激发,学生心理自助能力也才能随之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健全高校心理健康评估与教育体系,增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

1、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的放矢地增进学生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希望能更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能系统地掌握常识性的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事实上,学生中寻求心理帮助的案例中,有85%以上的问题是学生们通过自学心理自助知识、自主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技能就可以解决的,只有少量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人格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介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高校应及时、科学使用适当的量表地对每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测量后及时分析,除少数心理有极端、严重检出结果的学生外,一般性结果可由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开展结果反馈、解释,从而展开科学规范的辅导与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身尊在的一些不足,明确自己改进的方向,对其有效开展心理自助、自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2、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技能培训实践,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学生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一般性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实现自我调节。首先,高校应该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尽管心理教育在高校深入开展已久,但是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惑时求助的比例依旧很低,他们很多时候是想了解答案却苦于没有合适机会。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面全、知识传授系统,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日常的心理困惑,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对其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自助能力非常有益。在我们开展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维护技能非常关注,他们很想掌握一些现实可行的心理调节技能,高校可以同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实践交给学生常用的一些如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三)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行为

1、高校要全面完善各级心理服务与心理援助平台,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行为。本研究探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既包含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同时也包含学生主动运用外部支持系统来帮助自我成长的能力、即求助能力。完善的服务平台能使学生能在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支持,使其心理自助的需要转变为心理自助行为。一方面高校要分层级建设好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好专家队伍,给学生提供值得信赖的专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现今的微信微博盛行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积极建设一些微平台,既可即时定期地向学生推送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网络服务端,这样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援助,丰富并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行为,达到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2、整合各方力量,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首先,高校可以大力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自助平台,如心理学阅览室、沙盘游戏室等等,这些形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很乐意参与其中,心理自助的效果更好。活动本身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各类我们的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常希望能多多参加心理健康活动与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很多心理困惑是与各种关系相关的,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包括基础的与父母家人的关系。而各种人际现实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改善,多开展心理自助式的社团活动也能很好地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心理自助能力。朋辈间的互动交往本身具有教育功能,在带有心理自助色彩的各类活动中,学生们能更客观地反观自我、认识自我、更科学地与同伴探讨心理成长的困惑、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心理自助能力的提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814)

参考文献:

[1]钟建军,陈中永,李笑燃.心理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31-35.

[2]姚彩琴,武家申.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3):57-6.

[3]栾海清.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