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2017-01-20 08:33何子龙何新易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倡议湖北省湖北

何子龙 何新易

(1.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实践中来

湖北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何子龙1何新易2

(1.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构建新的贸易开放格局和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共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倡议。湖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发展底蕴、强劲的经济实力、开放的发展心态将有利于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快速发展。为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湖北省应该在交通、旅游、结构优化、信息技术、人才、金融市场等方面发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 湖北省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升级,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增强,但世界经济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震荡当中,整体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甚明朗。同时,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如何构筑新的开放格局,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并与其他国家一起携手发展,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为此,中共党中央在2013年9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倡议,即我们俗称的“一带一路”建设。

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倡议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学界分别从经济地理(刘卫东,2015;刘慧等,2015)、战略定位(林民旺,2015;储殷和高远,2015;金玲,2015)、贸易格局(邹嘉龄等,2015;申现杰和肖金成,2014;李丹和崔日明,2015)、外交(薛力,2015;黄亦平,2015)、区域发展(张军,2014;刘国斌,2015;马胜春和黄基鑫,2015)、国际结算(杨广青和杜海鹏,2015;杨继瑞等,2015;董有德和李晓静,2015;Yu和Cao,2015)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Bei(2015)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经济互动、价值兼容角度,Li等(201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Lin(2015)从自由贸易区角度论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影响。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学者主要集中于国际区域、国家层面论述“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可能带来的影响,涉及到省级层面的研究不多。本文拟从省级层面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湖北省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的定位

地理区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贯通了中国中西部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包含“两北一中一南”四条线路;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面向海洋而辐射至亚非欧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线路。湖北省可以依托“九省通衢”的国内腹地中心点位置,在陆地上借助公路、铁路,将沿线的中心城市和主要经贸产业园区这些支撑点串联起来,形成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同打造湖北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海线上借助沿江沿海重点港口,扬帆出海,走向世界各个重要港口,共同打造湖北与世界港口之间的水路运输大通道。湖北省虽然不处于“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覆盖的经济带,但是它处于长江经济带中间节点,而长江经济带是贯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路带的黄金道,其地理区位优势将使得湖北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中部的重要节点。

二、湖北省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和作用

1、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物流优势

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的中部腹地,处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正是这种明显的优势,促成了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成为“南来北往”的集散中心,也推动着湖北省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陆路上,形成了以京广、京珠、京九为轴的南北交通网、联通沪蓉的东西交通网。湖北省于2012年10月开通了国际运输,即武汉到欧洲六国的汉新欧国际货运铁路。这条国际运输线是从武汉一路途经陕西安康和西安、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和新疆边境口岸阿拉山口,然后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4个国家,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的梅林克帕尔杜比采。整个铁路行程10863公里,列车运行时间约23天。2014年4月以来,汉新欧货运班列一直常态化运营。

水路上, 湖北省现有港口51个(港口泊位1996个)。长江流域河道贯穿整个湖北省域达1060余公里,在2800多公里的长江干流通航里程中,湖北占了37%。长江流域联通沿海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

空运方面,湖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通了到美国、俄罗斯、日韩、泰国等多条国际直航航线。此类直航的意义在于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航空中转集散地,更容易融入“一带一路”设计,并通过这种融入,更便于将贸易货物中转到俄罗斯、泰国和欧洲;同时,武汉通过密集的国际航线布局和便捷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进一步提升武汉航空港的重要作用。

2、信息技术优势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堪称核心资源。“一带一路”是现代新型的多边合作平台,全方位信息需求量巨大。准确、及时和有针对性信息的提供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落实,可以预见涉及不同领域的项目会越来越多,项目信息发布难度自然越来越大,需要及时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都对信息技术提出了高要求。而湖北武汉的光谷高新科技新区拥有信息高新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双重优势,对于编织“一带一路”信息网具有强大的集群优势。

3、 产业优势

基于历史工业领域的优势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产业的建设,湖北形成了非常扎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钢铁、造船,桥梁等重工业基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国家的投资重心、中国南方工业主要基地。多年来,湖北汽车制造业以其独特的优势,长期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保持着较好的合作。贸易和物流领域依托于工业以及交通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与欧洲各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着长期的贸易往来。湖北省2009-201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翻了2.7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9倍,其中出口比进口增速更为稳健(见表1)。

表1 湖北省2009-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

年份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亿美元同比%亿美元同比%亿美元同比%2009172.2972.599.7846.882010259.0650%114.6558%144.4145%40.5-14%2011335.1929%139.8422%195.3535%46.5515%2012319.59-5%125.59-10%190.01-3%56.6622%2013363.914%135.528%228.3820%68.8822%2014430.6418%164.1821%266.4617%79.2815%2015462.087.3%166.481.4%295.7711%89.4812.9%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

4、物流优势

图1 湖北地区物流中心及未来目标

基于“九省通衢”的交通运输条件,湖北应该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国际物流枢纽,成为华中乃至整个中国交通物流运输业的“裤腰带结头”,将全国其它区域生物流串联起来(见图1)。

5、文化旅游和科教方面的优势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雄厚。与此同时,湖北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全国各地人文历史资源中,湖北居于中上游,竞争力相当明显。

湖北科教资源密集,湖北武汉是中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数量排名第三的城市,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湖北的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在中国中部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是佼佼者。

三、湖北省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劣势和不足

1、运输交通基础呈现散、缺的特点,立体网不全

虽然湖北省大部分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得到了联通,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省骨架公路网络。公路方面,“省会辐射市州、市州便捷连接、市县互相连通、乡镇全面通达、邻省有效沟通”的干线公路网不完善,等级偏低,一些县市还没有高速公路,网线偏散,布局不均衡;铁路方面,负荷繁重、规模不足、密度偏小、分布不均,每百万人拥有铁路53km,比全国平均水平(64km/百万人)低;水运方面,航道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全。从湖北省交通运输完成情况来看(见表2),高速公路、航空覆盖率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建设任务没有完成,普通干线公路则有近一半的建设任务还需要加紧实践。物流状况来看,湖北省既缺乏相应的物流发展规划,也缺少物流管理方面的行业政策和措施。

表2 湖北省交通运输建设的完成情况

项目计划实际未完成%高速公路网7952km6074km24%普通干线公路网28117km16261km42%铁路5230km3011km42%航空覆盖率县级城市95%70%26%人口95%75%21%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2010-2030年交通规划整理。

2、文化与旅游的竞争力不强,“走出去”发展交流项目不多

湖北省旅游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全省还没有一家旅游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全国300多家五星级酒店中湖北仅有7家,进入湖北旅游人数全国排名仅占第10位,而旅游收入则居第14位,国际入境外汇收入居全国第21位,境外游客人均停留时间和人居消费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湖北旅游产品单一,门票收入仍是大头,景区开发层次低,配套项目少,文化科技新业态不明显,经济发展贡献度不高。湖北省文化招商、引进,面向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得推介活动不多,以海、陆两条丝路经济带为主线的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活动更是缺乏。

3、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不发达

2015年,湖北省第三产比例为11.2:45.7:43.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46.6%的水平,调结构与稳增长的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9%,尤其是钢铁、石油加工炼焦、有色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下,去库存、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的任务还很重,短期来看工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省之重的武汉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较为薄弱,物流园区等一些物流中心也较为缺乏。

4、信息产业增长乏力,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

武汉市是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增长艰难,武汉冠捷、富士康等一批重点企业增长乏力,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回款账期普遍延长,已签订合同推迟或放弃的现象同时存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有待夯实。省直部门和市县的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对接尚未全部畅通,信用数据保障建设标准有待统一。在对外信息开放方面,一些部门和行业经济数据没有及时更新或者补全,外商查询和对接困难,开放程度不高。

5、金融支持不足

湖北省“一带一路”金融综合试验区建设中,人民币跨境业务结算量不大,2015年5月累积量只有2284.9亿元,跨境企业和跨国集团企业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不大,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度不高。对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机制不活,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在清理落后产能和房地产去库存方面的金融风险控制力度仍然不坚决。

6、优秀创业人才缺乏

目前湖北省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领域高层次海外创新创业人才相当缺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也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才有断代之虞,文化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全难以满足企业的紧急需要。

四、湖北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建议

1、加强交通立体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运输能力,为国际经贸提供合作基础

落实“武汉-东盟”、“武汉-日韩”的航运通道方面的建设,增开往来俄罗斯、美国以及沿线国家的新航线,推动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在铁路运输上,提升汉新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加强集群效应,降低运输费用。在航运上,提升长江汉江黄金水道功能,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推进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和支线航道建设,推动鄂东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合理布局,提高港口的作业能力,完善港区的信息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管理人才,健全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增加港口吞吐量。在综合交通网络枢纽的发展上,大力发展联程联运,优化完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加强国际运输通道及南北纵向通道建设,鼓励发展多式联运,以武汉国内物流中心为基础,向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加强荆州、宜昌、襄阳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湖北省各县市物流业现代化的发展。

2、加强文化与旅游的发展交流,实现楚文化“走出去”目标

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搭乘每4年一届的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便车”,扩大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湖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联合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每两年公布1至2个湖北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联合举办、资金补贴等方式打造湖北旅游产业园区,从而加强湖北地区在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方面的培育,增强湖北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吸引力。此外,支持武汉外国领馆区建设,简化出入境办理手续,使湖北地区和各国的文化、科教、旅游以及人才的交往和交流更加便利。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湖北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具有较大的出口优势,但在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等产业上相对薄弱。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将湖北的优势产业,如汽车、机械设备、桥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更多地向沿线需求地区输出,开展与当地的合作项目;将国外先进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引入湖北,如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

4、扩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的优势和影响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为了能够在“一带一路”的国际资源流动中达到互补双赢的目的,湖北应该努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自身优势资源,鼓励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升级现有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健全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平台,创新服务运营模式,扩大光谷高新科技园区的集群效应,以便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同时对相关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和政策鼓励,以便为“一带一路”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助力。

5、完善资本市场,推动民营银行的建设

湖北省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时,要注意对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市场活动的扶持,为相关产业和企业在资金需求和周转上提供帮助,特别是注重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科技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众筹募资支持,提高资本的流动性,从而为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为通畅的资金渠道。

6、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扩大人才交流

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加强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列入计划的高端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落户、薪酬、保险、税收、医疗、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并支持其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使他们有平台、留得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投、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为创新人才的引进提供充分保障。同时,对于湖北省的优秀人才,鼓励走出去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势理论和技术,形成多边人才的良性互动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优良环境。

湖北省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强化自身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推进过程中的优势,并努力与“一带一路”延线省份进行经济配套与对接。同时,未雨绸缪,预判“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可能给自身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前布局谋划采取前瞻性的政策,推动湖北经济实现快速高效发展。

责任编辑:梁世峰

F125.5

A

1671-2803(2016)06-0085-05

2016-09-07

1.何子龙(1993—),男,湖北麻城人,南通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2.何新易(1966—),男,湖北武汉人,南通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倡议湖北省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