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老友故事的文化吸取与整合

2017-01-24 14:03古珊子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族民间故事老友

古珊子

(云南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白族老友故事的文化吸取与整合

古珊子

(云南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白族老友故事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特性。本文从云南白族老友故事文本的收集整理、异文化的吸纳、自身文化的整合等方面来探讨、研究,力图显示出云南白族老友故事中的文化独特性。

白族;老友;吸取;整合

打老友在云南白族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交往风俗,白族话叫“掰夫甲”,打的意思是结交,老友意味着从小到老的同性别同年龄的终生朋友,白族打老友情况主要有两种:同龄两人意趣相投结成,或由上一代的两老友让下一代从小就打老友。结为老友后,彼此称对方父母为“夫甲爹”“夫甲妈”,两家也象兄弟亲戚一样交往,红白喜事均有来往。白族谚语“请客需要干酒,困难需要老友”,表明老友在白族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两老友型”故事是传统民间文学中常见的题材内容,最早进行相关研究的是1931年钟敬文发表的《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中的“偷听话型”,已经将这类故事的核心——偷听提取出来,但是没有搜集的文本。1937年艾伯华发表了《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他将这类型的中国故事命名为“动物对话”编号28,这和钟敬文先生所列“偷听话型”故事的情节大致相同。1978年,丁乃通发表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称为“二人行”AT613,引录70余例,书中首次列有云南白族的相关文本《两老友》,核心还是偷听,良心好的在山神帮助下发财,良心黑的被吃。刘守华的《因祸得福的旅伴——多民族传承的故事类型“两老友”》一文中,认为两个旅行者型故事有着悠久历史,其印度起源已被国际学人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实,中国此型故事也源于印度。张洁的《多维视野下的两朋友型故事研究——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故事文本为考察中心》,对两朋友型故事文本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并运用过渡礼仪理论分析“偷听话”母题。

总的来说,对于白族两老友故事的专题研究较少,学者一般研究的是白族老友故事与其他民族老友故事的共同性,对于云南白族老友故事显示的文化研究较缺少。因此,笔者拟将从搜集到的文本,对云南白族老友故事进行分析,从结构、叙事等方面,表现其独特性与创造性。

二、云南白族老友故事文本一览

目前,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到的云南白族老友故事共20个文本,具体出处如下:

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大理卷》:

《两老友赶马》《阿义和龙王三太子》《大红龙和红宝珠》《山神不开口老虎不吃人》。

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洱源卷》:

《两老友(一)》、《两老友(二)》、《两老友(三)》。

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剑川卷》:

《两个赶马人》、《木马浸水一分三》。

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漾濞卷》:

《两老庚》。

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鹤庆卷》:

《北衙三宝塔》。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组主编,李星华记录整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茈碧湖金猪的来历》《浪穹龙王的传说》。

杨汉等讲述,杨兴廷记录,杨森整理《大理民间幽默笑话选》:

《两老友》、《外毫偷老友》。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编《白族民间故事选》:

《青蛙讨媳妇》《鬼不敢进村》《山茶》《两老友》《抬支锅石》。

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 云南民间故事集 三》:

《没有瘿袋挂葫芦》。

三、异文化的吸取

从上文所列的故事文本中,两朋友型故事类型最为突出。无论是《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一文所列“偷听话型”,还是《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动物对话型”,或者《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二人行”,故事的情节都大致相同,重点都在于偷听,就目前搜集文本来看,《两老友(一)》《山神不开口 老虎不吃人》和《两个赶马人》三则都属于此类型,情节是一老友被害,得到神的帮助,偷听神与动物的对话后情况变好,坏心的老友模仿,被吃掉。当然,白族老友故事并不等同于“二人行”故事,还有一些民间故事类型也有所体现,表明了白族老友故事对于汉族文化的吸纳。比如《阿义和龙王三太子》是“感恩的龙公子(公主)型”和“云中落绣鞋型”两者的结合,这些故事类型在晋代汉族文化典籍上已有出现,晋《搜神记》和《鄱阳记》中所记《望夫岗》就是“云中落绣鞋型”的雏形。

云南白族老友故事较汉族这类型故事而言,结构已经比较复杂,故事篇幅一般较长,并且笔者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找到的汉族故事《两老友》《龙的老友》、永平卷《四九见人心》等老友故事文本,与表中所列白族老友故事基本一致,云龙、永平地处大理州,可见大理白族与汉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对汉族此类故事的吸取,并且受影响的时间可能比较久,程度也较深。

四、本民族的文化整合

“崇信民间文学的变异是自在自为的,一直是处于自然状态的,而不认为变异有时也是一个发明或创造的过程。”云南白族老友故事就母题类型而言,似乎与其它文化故事类型一致。然而,白族有着自身文化的整合能力,在老友故事中突出显示了主体对他者文化的吸取与改造的能动性。例如老友故事与地方风物传说的结合,《茈碧湖传说》中茈碧湖的金猪就是浪穹龙王送老友妈而来的,茈碧、浪穹都在今天的洱源地区。北衙三宝塔因金柱和小花龙这一对老友救乡亲被雷劈而成,是鹤庆北衙地区的风物传说,大理三塔寺仿建。

在地方风物与老友故事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白族地区著名人物的出现,何元吉是庆洞村出的状元,有一定地位且被当地熟知,因此被附着于老友故事。另外,如《木马浸水一分三》中剑川木匠和鹤庆木匠,剑川鹤庆相邻,两地木匠手艺高超,十分有名,因此以地区代表人物为老友故事中的人物,与何元吉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是白族老友故事不同于其他老友故事的独特之处。

四、结语

不同的文化因为地理位置邻近的原因,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显出交叉的同文化因素,但是,不同族群为了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既有对异文化的吸收,也有对其的变异与创造。因此云南白族老友故事既有着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有相同之处,也有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呈现,值得进一步整理、研究。

[1]李星华.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云南各族民间故事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大理自治州《白族民间故事》编辑组.白族民间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4][美]丁乃通,孟慧英.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5]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编.白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6]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7]陈庆浩,王秋桂.中国民间故事全集 云南民间故事集(三)[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8][德]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王燕生,周祖生.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杨森.大理民间幽默笑话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0]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祁连休.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13]白庚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14]抬支锅石[J].山茶,1982(5):89.

[15]杨利先.两老友[J]. 山茶,1987(1):83-84.

[16]刘守华.因祸得福的旅伴——多民族传承的故事类型“两老友”[J].民族文学研究,2000(2).

[17]张洁.多维视野下的两朋友型故事研究——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故事文本为考察中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G127

A

古珊子(1991-),女,汉,重庆大足人,云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白族民间故事老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老友如瓜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国庆兼中秋回乡拜见老友(外四首)
老友